我遇到的鳥兒,是我精神世界裡的知音

我遇到的鳥兒,是我精神世界裡的知音

作者丨莫 寒

朗讀丨羅 淳

一開始,我並不怎麼適應這裡的繁華,是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樓和鬱鬱蔥蔥的店鋪搶奪了我心目中的那份安逸。但隨著我與這座城市的不斷磨合,我開始漸漸地接納並喜歡上這裡的一磚一瓦,包括陽臺上密密麻麻的人頭。我知道,他們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也跟我一樣,生命的源頭來自遙遠而偏僻的鄉村。曾幾何時,我們的精神世界裡住著一行又一行美麗的小鳥。

倘若第一次來到莞城,可以不記住老街和那些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莞邑小吃,但一定不能忘記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那片嶺南園林。在此之前,我對可園的認知和理解一直停留在想象當中,直到前不久我在離可園一橋之隔的博廈村住了下來,才終於有機會靠近這座遠近聞名的歷史名園。對我來說,靠近一座百歲園林比靠近一位百歲老人還要激動。然而,這麼多天以來,我一直秉持著一種低調的心態,只遠遠地在外圍聽可園這個百歲老翁發出低沉而悲壯的聲音。那一刻,你如果剛好和我一樣從它身旁經過,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只想靜靜地漫步。

我遇到的鳥兒,是我精神世界裡的知音

有人說我的腳步聲像一張白紙掉進春天的黎明。無聲無息的行走,給了我從未有過的舒暢。然而,真正讓我感到溫暖的,是那些生活在可園裡的鳥兒。有時候,我會故意停下來聽一聽它們之間的交談,我多想知道它們帶來的音樂是否帶有嶺南的特色。我不知道它們在可園到底居住了多久,就像我不知道對面走來的那個人來自哪裡一樣。儘管我無法判斷出鳥兒們的祖籍,但這又有何妨?它們傳遞出的歡快與幸福才是這個時代最美的鄉音。

當我蹲下來系那條耷拉在外的鞋帶時,它們突然放低聲調,它們好像在說,請慢慢地走,請慢慢地走,前面還有更美的風景。我聽懂了它們的語言,它們的語言與我小時候聽到的啼鳴簡直一模一樣。我停下來凝視身後那片青翠的草木,當我背身離去,當鳥兒們的啁啾聲被呼嘯而過的車輪淹沒,我突然意識到它們身上似乎也流淌著我們人類的血液。卑微中暗含著不屈,低調中夾雜著悲愴。我從未像今天這樣仔細的辨認一種鳥聲。

我遇到的鳥兒,是我精神世界裡的知音

在這片充滿文化氣息的土地上,我遇到的鳥兒,其實是我精神世界裡的知音(或者另一個自己)。它們在遇到我之前,一定結交了很多像我一樣熱愛大自然的過客。我每走一步,都在試圖尋找碧綠的草地,沿著草地一直往前走,你會在某個枝頭看見幾只無憂無慮的黃鸝鳥。它們性格溫順,它們每次發出的啼鳴都折射出不可複製的性格。我清楚地意識到,那些伴隨我一直向前的小鳥,它們並沒有迷失方向,它們只是在用它們擅長的方式銘記一些東西。

與可園一牆之隔的嶺南畫院,每天清晨會引來一些小巧玲瓏的鳥雀。它們和晨練的老人們一起在開闊地裡呼吸著春天的新鮮空氣。每當我吹著口哨經過那個圓形水池,總會看到一個戴帽子的中年保安,他看上去十分和藹可親,他老遠就朝我微笑。那種笑容,多麼像早上溫暖的陽光。我朝他招了招手,在我即將離開的那一刻,我看見幾只小鳥正在低頭尋找著什麼。

我遇到的鳥兒,是我精神世界裡的知音

即將拐彎時,我轉過身來,嶺南畫院和可園看上去就像曾經見到過的兩個老熟人,他們一左一右並排站在一起。這麼多年,它們靠什麼保持性格上的相似性和協調性?它們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和年少時的我們一樣,居住著一群無憂無慮的小精靈?

莫寒,原名蔡秋華, 1981年出生,江西崇仁縣人,現居東莞。有詩歌、散文發表《詩刊》《鐘山》《花城》《天涯》《作品》《安徽文學》》《湖南文學》《南方文學》《詩歌月刊》《飛天》《紅豆》《中國詩歌》等刊物。出版詩集《落在低處》。

* 照片來源於網路

■ 文學編輯/嚴澤

■ 編輯/謝志堅

■ 出品/長安融媒體中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