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步》趙翼【清代】

教科書式品鑑詩詞·第661首古詩詞

《野步》趙翼【清代】

《野步》

清·趙翼

峭寒催換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遊。

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古詩今譯:

隱隱輕寒,驅使著我這年邁之人又已換上了棉衣了呢!值此秋光滿眼,且讓我拄著柺杖在近郊的原野上信步閒遊。

使我感觸萬端的倒是那好管閒事的秋風啊,只有你一來到了人間,便攪得楓紅似火,萬木凋零,催人腸斷白人頭。

註釋解說:

(1)野步:郊野漫步。(2)峭(qiào)寒:形容寒氣已很厲害。徐積《楊柳枝》:“清明前後峭寒時,好把香綿閒抖擻。”(3)木棉:舊稱多年生海島棉為木棉,這裡泛指棉花。(4)裘(qiú):皮衣,這裡實指長袍。(5)倚杖:依靠著手杖。杜甫《倚杖》:“看花雖郭內,倚杖即溪邊。”(6)紅他楓葉白人頭:秋風使楓葉變紅、人的頭髮變白。人頭,詩人自稱。

品鑑鑑賞:

“峭寒催換木棉裘”,寥寥數字,勾勒出了較長一段時間裡詩人的心理狀態。“催”者,催促,催逼,彷彿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詩人換上棉襖。在這裡,詩人賦予了峭寒一個獨立的人格,它想用寒冷逼迫詩人換衣,詩人不肯,它便更添寒冷,詩人仍不肯,它便一冷再冷,再冷,再冷,詩人不得已,只好屈服。實際上,峭寒是沒有人格的,更不可能故意與詩人作對,詩人這樣寫,是把自身的感情外施於物,透過自己與峭寒的交鋒表現內心複雜的情感。詩人為什麼不肯換上棉襖呢?可能有多種原因,但結合後文來看,最可能的就是詩人認為多穿衣服是年老體衰的表現,他不肯服老,所以不願聽任峭寒擺佈,但最終還是無奈投降了。“倚杖郊原作近遊。”“倚杖”是說腿腳不便,“近”是指無力走遠。那麼,大冷的天,詩人為什麼要去野步呢?他在秋風蕭瑟中,又將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詩人筆下的秋風,彷彿成了一個討人厭的傢伙,它蕭蕭地吹,不停地吹,吹紅了湛湛青楓,吹白了滿頭烏髮,詩人對這秋風,不禁發出一句“管閒事”的牢騷來。如果說前面的“催”字還不是那麼明顯的話,那麼這裡的移情於物就十分突出了。本來秋風沒有感情,也不好管閒事,楓葉之紅、青絲之白,都與秋風沒半點關係,詩人發此怪怨,實屬無理。但越是無理,越是有情,詩人自入秋以來,一直不堪寒冷,再加上年事已高,感傷之情就從沒斷過,此刻他看到瑟瑟作響的紅葉,一腔悲懷再也把持不住,便衝秋風抱怨道:“你怎麼這麼好事!”這裡的秋風,實際上已經超出它本身的含義,成為了整個秋天、甚至永遠無情地流逝著的時間的代表,正是無情的歲月逼紅了楓葉,也催老了詩人。詩人此處將自己的感情外化為原本無辜的秋風,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讓衰涼之感直達讀者心靈深處,彷彿讀者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個步履蹣跚的老者,在秋風中不禁灑淚。

綜合全詩來看,最核心的無疑是後兩句,但前兩句也不應忽視。應該說,如果沒有前面兩句的交代和鋪墊,後面的感情不可能抒發得那麼充分。全詩表現了詩人對年華逝去的感傷之情。

作者簡介:

趙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

筆者小札:

各位讀者,不好意思,大前天晚上,岳母突發疾病,高血壓200,住院,這幾天都在守護,今天上午出院。所以這幾天沒更新,抱歉了。

編輯:小孤鶩

我們倡導終生學習

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感謝你每天都在看

原創古詩,投稿!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