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

杜牧【唐】

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

(選自《樊川詩集註》)

陳可抒說,

大中四年,杜牧心頹體衰,在多年的黨爭中頗覺無力,由尚書郎主動要求出為郡守,離開中央權力機關,“將赴吳興”,臨行前登上了樂遊原,感慨地說:“

清時有味是無能!

這裡的清時,既指國家海晏河清的清平之時,又指個人閒雲野鶴的清閒之時

,總之是一派和風麗日的意緒才對。大中年間,唐宣宗李忱勤於政事,精於聽斷,唐朝國勢甚有起色,史家對此有“大中之治”的美譽,確實可以算得上衰敗的晚唐中短暫的清時。

然而,畢竟此時牛李黨爭剛剛結束,宦官、藩鎮之憂尚在,國家正是一片百廢待興之象,杜牧何以在這個節骨眼上選擇幽心自守,要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清淨呢?

要是我們拿上帝視角來看,杜牧此刻的身體與精神恐怕是已經較為衰敗了。

雖然他說自己是因為弟弟生病才選擇外放湖州,然而,兩年後,他便卒於中書舍人任上,離世前,還很有預感地自撰了墓誌銘,這一切都在暗示著,

四十八歲的杜牧在大中四年便已陷入心力交瘁的困境,從而選擇了“欲把一麾江海去”

臨行前,杜牧自嘲說自己“無能”,實際上,他既有抱負,又有氣幹。《舊唐書》說他“

嘗自負經緯才略

”,《新唐書》說他“

剛直有奇節,敢論列大事

”,無不一片讚譽之詞。杜牧自己也常常表示:“

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

”他很有能為,又能實幹,他註釋的《孫子兵法》影響極大,只可惜總是缺少施展抱負的機緣。

杜牧的“無能”,非不能也,是不為也;非不為也,是時勢不許為也。

到了人生的暮年,他以“無能”應和了莊子“無用之用”的大智慧——既然不能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那就守拙抱一,去體味人間悠然吧!

君子容止可觀,進退可度

,進要進的坦蕩蕩,退也退得有味道。同樣還是這片樂遊原,杜牧曾經發出過“

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數起秋風

”的喟嘆,而今,望一望昭陵,就轉身離去,與孤雲同棲,與僧為鄰吧。

閒愛孤雲靜愛僧

”,愛孤雲的悠閒,愛僧的虛靜。

此時雖然閒靜,卻依然有云雨之能,有佛法精深,仍然還是那麼高逸俊朗

,這比王維“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那種寂若死灰可要高明多了。

後來,蘇東坡說:“人間有味是清歡。”陸游又說:“清時有味是歸來。”都是從這首詩裡化出來的,可似乎總是缺了點什麼。

(全文完)

——

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

詩人、詩評人

陳可抒

評註出版《海子抒情詩全集(評註典藏版)》

細講詩歌,庖丁解牛,學詩必讀,解詩為馬

新書《人生無意讀莊子》、《少遊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