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農婦生病不捨錢去看病,只因她做了一個讓人羨慕的事情. . . .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誡子書》

“歲豐仍節儉,時泰更銷兵”。

勤儉節約是我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從小就被老師教導要學會勤儉節約,不能浪費糧食,不能浪費金錢。勤儉節約的確是一個人非常良好的品格,但過度的勤儉節約會導致我們的生活質量下降,社會內部的發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礙。就有這麼一位孤寡農婦,平日裡以吃鹹菜和稀飯為主要生活食物,周圍所有的人都以為這位農婦經濟狀況應該是非常差的,因為就算她生病了都不會捨得拿錢去醫院看病。然而就是這樣的情況,在這位農婦去世以後,卻在農婦的屋裡發現了大量的現金,6個人花了3個小時才清點完農婦的全部現金。這令當時在場的人非常不解,有這麼多錢,為什麼不願意花錢治病呢?而且只吃鹹菜和稀飯,她為什麼要攢下這麼一大筆錢呢?

孤寡農婦生病不捨錢去看病,只因她做了一個讓人羨慕的事情. . . .

這位孤寡農婦的名字叫做王添彩, 出生於上個世紀30年代。大家也都瞭解中國現代社會發展緩慢的原因,那個年代很多人都是吃不飽穿不暖的,很多人為了活命,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家裡的大人也會教小孩子不要浪費糧食等等,從小灌輸的這種思維,長大後也是不容易改變的。王添彩小時候經常吃不飽,而吃飽飯對於她來說已經是一件特別滿足的事情了,就是這樣的生活經歷讓她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

孤寡農婦生病不捨錢去看病,只因她做了一個讓人羨慕的事情. . . .

王添彩幼年時,新中國還沒有成立,那個時候國家也沒有生育計劃的政策,很多家庭為了多幾個勞動力,就會生很多小孩兒。而王添彩家裡兄弟姐妹的數量比較龐大,一大家子人靠父親一個人勞動很難維持下去,為了一家人的生計,王添彩經常帶著兄弟姐妹去山上挖野菜、野果,用這些來填飽肚子。在這樣環境里長大的王添彩,勤儉節約這個習慣已經刻在了她的骨子裡。但節約分很多種,現代社會提倡的節約是避免不必要的開支,而王添彩小時候的那種節約是為了活下去。兩種節約差別是很大的,過度的節約只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

孤寡農婦生病不捨錢去看病,只因她做了一個讓人羨慕的事情. . . .

王添彩十多歲的時候,家裡人就給他介紹物件,最後她嫁給了一個同村的男人。這個時候新中國也剛剛成立。很多農民都擁有了自己的土地,自己耕耘勞作,種多少就能吃多少。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王添彩和丈夫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後來王添彩和丈夫打算要一個孩子,雖然目前的家庭條件兩個人生活是很寬裕的,但要是多一個孩子的話,自然會變得拮据起來。中國傳統傳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他們覺得不管生活再困難,都應該有孩子。那個時候雖然我國已經不再打仗了,但在那個年代,大家生活還是比較困難的,也因為戰爭讓整個國家的經濟條件變得非常蕭條,再這樣,大多數人都解決不了溫飽的情況下,王添彩和丈夫毅然決然的生兩個孩子。但後來孩子因為自然條件沒能長大,雙雙夭折,王添彩很難接受這個現實,畢竟對每一個母親來說,這樣的情況都是非常難以接受的。

孤寡農婦生病不捨錢去看病,只因她做了一個讓人羨慕的事情. . . .

經歷過這些事情以後,王添彩勤儉節約的習慣越來越嚴重,她和丈夫在平常生活上除了必要開支,根本不會有其他的花銷。就算是生病看醫生,王添彩也不會讓醫生給自己開藥,幾十年以來,她的生活一直過得非常的辛苦。這麼多年以來,夫妻倆終日只吃鹹菜和稀飯,兩個人也沒有任何的怨言,僅僅是為了省錢。後來,她的丈夫得病去世了,這讓她更受打擊,從此以後就是孤苦伶仃的一個人。

孤寡農婦生病不捨錢去看病,只因她做了一個讓人羨慕的事情. . . .

自從她的丈夫死了以後,鄉親們都覺得她的生活過得非常的辛苦,大家也都輪番照料著,王添彩的村子裡的村官為了扶持她,也主動給他申請了低保。2018年王添彩因病去世,很多人都感到難過,認為她這一生過得很清苦,她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去世了以後都沒有人為她操辦喪禮。村委主動組織村民為她操持後事。

孤寡農婦生病不捨錢去看病,只因她做了一個讓人羨慕的事情. . . .

後來眾人來到她的屋裡,給她整理遺物,卻發現驚人的一幕,床底下藏著大量的現金。現金數量龐大,村委叫6個人,花了3個小時才整理清楚這些現金,最後清理出現金大概九十多萬,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九十多萬相當於一筆鉅款。眾人紛紛不解,她明明可以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但他卻沒有用這些錢換取更好的生活環境。 只有經歷過以前那個困苦時期的人,才會明白她為什麼會這麼做。金錢的確是一個家庭幸福的根本保障。但如果家人出事,家庭遭遇什麼變故的話,金錢對於留下來的人來說,幸福是根本不存在的。對於王添彩這一類的老人,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包容。

參考資料:《太平樂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