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陳其:言意象——構建中國現代詩創作新體系

交匯點訊 1月13日,江蘇大學舉辦中國人民大學韓陳其教授《韓陳其詩歌集》新書研討會,韓陳其教授就其創作的新格律詩歌與新格律詩歌創作新理論新體系作了激情洋溢的演講。

新詩越走越迷茫

胡適1916年8月23日發表在《新青年》雜誌的一首《兩隻蝴蝶》,被稱之為“中國第一首白話詩”。

自此,中國現代(當代)詩先後出現眾多流派,但其所賦予的中國現代詩的含義基本是共同的:形式是自由的,內涵是開放的,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韓陳其認為,這100年以來,“形式是自由的”的結果是:

新詩在獲取“自由”的同時失去了新詩的“形式”,失去了“形式”的新詩,其實就失去了“新詩的自我”。換一種角度來說,或許,新詩從來就沒有建立起這一詩體的“自我形式”。 中國現當代白話詩歌的道路,一言以蔽之,是越走越迷茫,越寫越不像詩!

新詩突圍新天空

對新詩創作新理論,韓陳其結合自己已經出版的《韓詩三百首》與《韓陳其詩歌集》,用“言—意—象”詳細解讀其詩歌創作新理論,即中國新詩發展新方向——基於語象感官互通的漢語的言意象系統,運用獨創的觀象、取象、立象的言意象觀照的詩歌理論而創作詩歌。

韓陳其認為,象為漢語詩歌之永遠靈魂!

象者,想象之象也!

漢語之魂者,象也!

漢字之魂者,象也!

如何圍繞意象創作詩歌?韓陳其說,詩歌創作與釋讀的過程,就其本質而言,就是象思維的思維過程,就是一種依據觀象、取象、立象的順序而漸次展開的思維過程,因此也可以說,詩歌創作與釋讀——

就是一種觀“象”思維,

就是一種取“象”思維,

就是一種攜“象”而行的立象思維!

詩歌,無論古今,其靈魂都在於想“象”,對“象”的“想”的過程,就是一個詩歌創作或釋讀的過程,也就是象思維的觀象、取象、立象的過程。

觀象,就觀而言,是以視覺為主而兼及一切感官的感知,解決一個觀什麼和怎麼觀的問題;就象而言,是解決象是什麼的問題。

取象,就取而言,是以觀為基礎而形成的一個取捨問題,解決一個取什麼和怎麼取的問題。

立象,就立而言,是以象的實體義為基礎而產生的對“象”的全方位的“想”以及構建與解析與“象”而相伴隨的語義網路。

立象之“立”,是象思維的機樞;立象之“象”,是象思維的靈魂;詩歌創作和釋讀都在於立“象”!一旦開啟“象之大閘”,詩潮則滾滾而來!

架起古今詩歌互通“立交橋”

韓陳其認為,引導中國詩歌的發展道路和前進方向,就要適當繼承傳統詩律,控制漫無邊際的、全無規則的放肆。因此,他主張順應漢語時代發展的比較“寬”容的漢語詩歌新格律。《韓陳其詩歌集》和《韓詩三百首》正是其經過整整半個世紀的深入探索、研討發掘創制的以“象”為漢語詩歌靈魂的漢語詩歌新格律的具體實踐。

結合其詩歌創作,韓陳其認為,漢語詩歌新格律涵容漢語詩歌的齊正律、寬騷律、寬韻律、寬對律和寬異律。

同時,在其理論研究及創作實踐中,還創新如下漢語詩歌新詩體:

漢語詩歌齊正體,或稱方正體,也可以稱為漢語詩歌齊正律或方正律。這是漢語言文字特點下,新詩歌應具備的基礎性的形式格律。

漢語詩歌寬騷體,也可以說成漢語詩歌寬騷律,這是在借鑑楚辭語言形式基礎上探索形成的一種漢語新詩歌的形式格律。

漢語詩歌寬韻體,也可以說成漢語詩歌寬韻律,這是在傳統詩詞用韻基礎上結合現代漢語音韻形成的一種漢語新詩歌的音韻格律。

漢語詩歌寬對體,也可以說成漢語詩歌寬對律,是指字數相等、結構一致、詞性相同、語義相關的兩兩對稱的語言形式,因適用物件的差異而形成相關而不相同的表述。這是漢語新詩歌的對仗格律。

漢語詩歌寬異體,也可以說成漢語詩歌寬異律,在規制漢語新詩歌的齊正律、方正律的基礎形式格律的前提下,提倡比較靈活的寬泛的不拘一格的漢語詩歌的異體表現形式,是漢語詩歌的新的形式格律。

當日與鎮江詩友共同分享的還有江蘇大學董國軍詩家《峴堂詩稿》。此次新書研討會,也是鎮江詩詞發展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頭腦盛會,與會者紛紛表示,鎮江是全國詩詞之城,這是歷史的榮光!鎮江將以韓陳其教授構建的漢語詩歌新格律為指引,推動漢語新格律詩歌創作,打響全國詩詞之城新名片。

交匯點記者 董超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