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給陶器“化妝”的?

古人是如何給陶器“化妝”的?

陶器是什麼?

它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製而成的器具。陶器歷史悠久,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初見簡單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為一種生活用品,在現在一般作為工藝品收藏。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誌之一。

本文主要圍繞一個問題展開論述:古人是如何給陶器“化妝”的?

一、塗施色衣

色衣又叫“陶衣”,是塗在陶器表層的色層,目的是增加陶器表面的光潔度和美觀性。

具體做法是,把很細的泥漿塗敷在陶坯表面,經高溫燒製後,就稱為各種顏色的陶衣。常見的陶衣有紅、棕、白等顏色。

古人是如何給陶器“化妝”的?

仰韶文化陶器

一般泥漿中如果含有較多的鐵元素,那麼燒成後,就會呈現出紅色或者棕色的陶衣;如果是白色的陶衣,就可能是泥漿中含有較多的三氧化二鋁或者方解石、石膏等。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先民,在製作陶器的過程中,常常用到塗施色衣,他們的技法很純熟。

二、施紋繪彩

施紋繪彩就是在陶坯表面施繪各種紋樣,以達到美觀的效果。這裡最典型的就是彩陶了。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紅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礦物質顏料進行描繪,用赭石和氧化錳作呈色元素,然後入窯燒製。在橙紅色的胎體上呈現出赭紅、黑、白、諸種顏色的美麗圖案,形成紋樣與器物造型高度統一,達到裝飾美化效果的陶器。

古人是如何給陶器“化妝”的?

甘肅彩陶

彩陶最早於1921年在河南澠池仰韶村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發現,其後在甘肅、青海、陝西、寧夏、河南、河北、山西、山東、江蘇、四川、湖北等地陸續發現。我國主要有仰韶文化彩陶、馬家窯文化彩陶、甘肅彩陶、廟底溝彩陶。

三、使用新增劑

新增劑可以在陶器形成前加在坯體裡,從而在燒製後達至預期效果。粗糙的新增劑如耐火砂有時會用作給最後成品一個需要的質地。鮮明顏色的黏土及耐火砂有時會用作給已完成的陶器製造花紋。

此外,陶器在燒製前表面會被木製、鐵製或石制的工具擠光加工,令燒製後的陶器成品仍然保持著光澤。要製成一個有高度光澤的陶器,有兩種方法,一是使用幼細的黏土;二是在成品半乾及缺乏水份時進行擠光,但陶器在此時十分脆弱,所以弄破陶器的危機很高。

四、運用化妝土

化妝土是一種泥釉,主要為白色或奶油色,通常在燒製前塗在陶器表面上。其目的通常為裝飾性的,但亦會用為掩蓋黏土中不理想的效果。化妝用泥釉可以用上油或浸泡形式加上,令塗層可以均勻及平滑。

古人是如何給陶器“化妝”的?

遼寧黃瓦官窯出土的蓋罐(表層有化妝土)

化妝土的顏色有白、紅和灰等。史前時期陶器出現後,製作陶器的藝術家就開始使用化妝土,製作出精美的陶器。

五、用金裝飾陶器

有些陶器藝術家會用金作裝飾,用在部分高質素的陶器中。它的應用方法有多種,主要有以下4種:

1、純金

金粉懸浮在精油中,與助熔劑及汞鹽增塑混合。它可以在繪圖技巧中應用。從窯中拿出來時並無光澤,需要擠光來顯現出其全部光澤。

2、酸金

一種在1860年代早期在英國特倫特河畔斯托克美敦有限公司的工廠發展以金作裝飾的方法。上釉的表面在加上金前以稀釋的氫氟酸蝕刻。此過程需要高度技巧,亦只會用在最高階的陶器上。

3、亮金

亮金包括硫樹脂金溶液、其他金屬樹脂鹽及助熔劑。此名來自從窯中拿出來時不用擠光的裝飾外表。

4、淡菜金

淡菜金是一種金裝飾的古法。它利用金葉、糖、鹽與陶器摩擦,接著洗走可溶解的東西。

六、加釉

釉料是一種加在陶器上的玻璃狀塗層,其主要目的包括裝飾及保護。釉料的成分分別很大,但通常包括多種材料的混合,而那些材料一般情況下會在窯中比其覆蓋的陶器在更低的溫度燒成。

古人是如何給陶器“化妝”的?

釉陶

釉料其中一種重要的功用是令陶製容器可以防止水及其他液體滲漏。釉料可以利用擦上黏土、噴灑、浸泡、拖曳或刷上一層由釉料及水組成的泥漿薄膜等方法加在陶器上。

近期熱文:

商朝君王都用甲乙丙丁之類的名字,他們叫什麼?

在吉林省博物館,這些文物都是鎮館之寶(下)

在吉林省博物館,這些文物都是鎮館之寶(中)

巨眼觀天——古代天文望遠鏡

在吉林省博物館,這些文物都是鎮館之寶(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