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讀王國維冬去春來:急景流年真一箭,風裡垂楊千萬線

王國維《蝶戀花》,冬去春來,歲月惆悵,讓人感慨

“急景流年真一箭,殘雪聲中。

省識東風面。

風裡垂楊千萬線,

昨宵染就鵝黃淺。

又是廉纖春雨暗,倚遍危樓,

高處人難見。

已恨平蕪隨雁遠,

暝煙更界平蕪斷。[近代] 王國維《蝶戀花·急景流年真一箭》

賞讀王國維冬去春來:急景流年真一箭,風裡垂楊千萬線

每年的歲末,是個叫人百感的日子。從自然界來講,那是春回大地,萬木復甦,一個新的輪迴,一個新的開始。人們開始迎接春天和來年的到來,心情如同春草新嫩,做著未來的計劃並身體力行,比如農民一方面祭祀天地先祖,一方面準備春耕。而自漢朝以正月為年,恰值立春左右,學子也將讀書,商人年後遠行。

但是人又是高智商和情感的生靈,除了孩子們無憂無慮盼望長大和過年,大抵成年人對於年或者冬去春來,總是另一番滋味。因為人生不滿百,去日感百憂。

賞讀王國維冬去春來:急景流年真一箭,風裡垂楊千萬線

“急景流年真一箭。”這一箭真是射得絕,直接從去年到今年,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那為什麼叫急景流年呢?因為這是一個心理感覺,但凡未來的,或揹負未知,反而會常有漫長之感,但對於過去的時光,永不可追,如同沙漏之沙流瀉,無論這過程中有多少坎坷,不但成為過去式,而且扁平,從人生不滿百的角度講,過去只是提醒你你的生命已經消耗,那麼所有的過去,都是急促短暫的,而且這種時光的無情在跨年的時候對成年人尤其有心理的震盪。所謂“急景凋年”。

這並不是王國維之原創,比王國維更早的宋朝的歐陽修寫“臘月年光如激浪”。年關往往是人間應酬忙碌的日子,年前忙年,年後送年,無論盛世亂世,過年時光反而比尋常感覺更急促短暫,甚至是由事情推動著走,讓你無法分身。

所以時光如箭如浪,總是無可挽回地在流逝。

賞讀王國維冬去春來:急景流年真一箭,風裡垂楊千萬線

“殘雪聲中,省識東風面。”

冬去春來,實際是自然界嬗變的過程,那冬天的雪還沒有化去,春風已經在冰雪時節斷續,默默吹來。那第一縷春風到底起自哪一天?有人說立春,有人說冬至之後就有春風。

但是冬春交替,是這樣不知不覺,只是當人感覺到春意時,春風早已經歸來。

“風裡垂楊千萬線,昨霄染就鵝黃淺。”

但是王國維的春天是以他自己的感受為主的。那風變得柔軟,微風中千萬條的楊柳絲,是彷彿一夜之間,柳條返青,枝頭有蒙絨的嫩黃色。

這是視覺和體感的雙重感知。實際楊柳返青,是在臘月就開始,或者說楊柳的生意從來就沒有斷絕,氣溫合適的時候。就開始萌動春芽。或為冰雪壓制,略有早晚而已。

只是我們習慣將過年和立春之後的柳,叫做春柳,一場雪下在冬天,化在春天,一陣風昨天還是寒風今天就叫春風。

但是這柳樹濛濛的黃綠是看得見的春的迴歸呀,那麼雨自然也就是春雨。

賞讀王國維冬去春來:急景流年真一箭,風裡垂楊千萬線

“又是廉纖春雨暗,倚遍危樓,高處人誰見。”

這是氣溫上升,殘雪未融,卻又春雨霏霏。這一年的春始連線歲暮。只有王國維有這樣的情懷吧,他一個人獨上高樓,在煙雨迷濛中感受這最初的春天。

這其實是個很巧妙的隱喻。冬春之際,細雨鋪天蓋地,遠近迷濛不可見。而他卻在如此如煙如霧裡,是冬寒,是春愁,是現實的迷茫。

“已恨平蕪隨雁遠,瞑煙更界平蕪斷。”

那麼在煙雨之中還有綠色的春草,星星點點延伸到遠方。古代春草意味綿綿不絕的相思,那麼草隨雁遠,實際也很巧妙,此時大雁北飛,王國維的相思是在北方。

但是黃昏裡煙雨悽迷,他已經看不見更遠的綠色。

這首詞音韻深沉婉轉,說的是冬去春天交接之時的自然,又對映自身的孤獨和歲月的惆悵。風吹楊柳,綠上枝頭,在清新中卻瀰漫悽婉,他是懷念北方的誰呢?

賞讀王國維冬去春來:急景流年真一箭,風裡垂楊千萬線

王國維以49歲半的盛年自沉昆明湖,成為歷史和文壇的一個謎,從他的生平可以看到他才學橫貫東西,是當時享譽國際的知名學者。

但是從這首詞裡依然讀到了那種迷惘困頓的精神氣。或者他的相思是永遠不可追的過去的傳統歷史和文化吧,他困在瀰漫的春雨中,感到了自己存在的悲涼和無望。

實際每個成年人在年關和冬春來臨之季都會有歲時感傷,甚至有抑鬱。但是要相信人生是面向未來的,在冬雪和春雨的孤獨裡,請等待春暖花開!

賞讀王國維冬去春來:急景流年真一箭,風裡垂楊千萬線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