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便服——馬褂

清代宮廷便服——馬褂

馬褂是滿族傳統服飾中的行服之一。據清趙翼《陔餘叢考》記載,馬褂是滿族騎馬時所服用。“凡扈從及出使者皆服短褂、缺襟袍及戰裙,短褂亦曰‘馬褂’,馬上所服也,疑即古半臂之制…… 既曰‘半臂’,則其袖必及臂之半,正如今之馬褂。”清徐珂《清稗類鈔》載:“馬褂較外褂為短,僅及臍。國初,惟營兵衣之。至康熙末,富家子為此服者,眾為奇……雍正時,服者漸眾。後則無人不服,遊行街市,應接賓客,不煩更衣矣。”可見,馬褂由行服演變成便服是雍正朝以後的事。這時,逐步穩固政權的滿洲貴族已經逐漸適應了宮廷生活的禮節和節奏、都市生活安閒與舒適,以及關內相對溫暖的氣候。社會財富逐漸積累,為宮廷生活由儉而奢準備了豐厚的物質條件,社會生活的日趨安定使得馬褂作為行服的利用率逐漸降低,而馬褂的保暖及穿脫便利的功能卻被很好地保留和利用起來。

清代宮廷便服——馬褂

圖|男子石青色漳緞圓領馬褂

清中期以後,馬褂成為清代滿族男女咸宜的燕居便服,男女款形制略有區別。男款形制是圓領(晚清有圓立領),對襟,身長及胯,有開裾,袖長分為長短兩種,長者及腕,短者及肘,平袖端。

女款形制是圓領(晚清有圓立領),身長及胯,有開裾,平袖端,袖長及腕者邊飾相對簡潔,袖長及肘者邊飾繁複,

清代宮廷便服——馬褂

圖|藍色緞繡彩團福壽夾馬褂

(袖長及腕者邊飾相對簡潔)

清代宮廷便服——馬褂

圖|藍色綢繡百蝶鑲領袖邊夾馬褂

(袖長及肘者邊飾繁複樣例)

並可見袖口內鑲飾挽袖的款式,挽袖展開可做舒袖穿用,但較為鮮見。其襟富於變化,可見大襟、琵琶襟、對襟等諸款。多數女款馬褂鑲邊裝飾華麗繁複,面料及製作工藝更為精緻考究,成為便服中獨具特色的一款服飾。

清代宮廷便服——馬褂

圖|紫色綢繡百蝶鑲領袖邊大襟女綿馬褂

(大襟樣例)

清代宮廷便服——馬褂

圖|絳紫色緞繡淡彩大洋花蝶周身鑲織金緞綿馬褂

(琵琶襟樣例)

清代宮廷便服——馬褂

圖|石青色緞繡瓜蝶鑲領袖邊女夾馬褂

(對襟樣例)

因為保暖及穿脫便利,馬褂通常被穿在便袍外面。多為夾或綿的,單馬褂較為鮮見,除兩面穿的皮馬褂外,其裡子多為素紡絲綢,色用粉、綠、湖、藍、雪青等,明黃色裡子為皇太后、皇帝、皇后專用,不可僭越。

清中期以前,滿族宮廷便服一般為圓領,以後,才逐漸另制立領綴於領口。清晚期,立領的尺寸漸高,有的竟高達7釐米,領緣鑲飾出鋒,既代表了時尚,又繼承了傳統,成為領子款式獨特的后妃便服。

清代宮廷便服——馬褂

圖|石青緞地三藍繡蝴蝶花卉紋對襟女馬褂

在馬褂衣襟款式上,對襟是最常見的。琵琶襟則仿照缺襟袍服衣襟,比對襟馬褂有更好的保暖作用,《清稗類鈔》所記:“馬褂之右襟短缺而略如缺襟袍者,曰‘琵琶襟’馬褂,或亦謂之曰‘缺襟’。”大襟馬褂則較鮮見,《清稗類鈔》載:“馬褂之非對襟而右衽者,便服也。兩袖亦平,惟襟在右。俗以右手為大手,因名右襟為‘大襟’。其四周有以異色為緣者。”從款式上看,大襟馬褂在傳世清宮便服中比較少見,可以推見其穿用的人和場合並不多。按照滿族傳統習俗,年長或寡居的后妃服飾款式規矩傳統,顏色較深。雖然不能因此斷定大襟馬褂就是年長或寡居后妃的專用服飾,但這類圓領、大襟款式馬褂,用色沉穩凝重,花色簡潔疏朗,做工規矩傳統,是符合年長或寡居后妃淡定清閒的生活節奏及其服飾特徵的。

作者

簡介

殷安妮 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清代宮廷服飾、中國古代織繡藝術和明清織繡品等。著有《故宮織繡的故事》《故宮經典:清宮后妃氅衣圖典》《故宮經典:清宮服飾圖典》《繡珍:吳嚮明藏當代繡品選》《天朝衣冠: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服飾精品展》等。

文章內容出自《抉微鉤沉: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研究》

閱讀海量服飾文化資源

想了解更多華服知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