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寒柏論書語錄56則,句句都是大實話!

1

自主書寫是以自我為主導的書法:

一,它包括主觀上運用筆法去寫每一個筆畫,而不是用筆去被動地描出每一筆的外形;

二,寫自己理解後的碑帖中的字形,而不是定位碑帖中的筆畫以後再精準地勾畫出來;

三,脫離碑帖後,以自己的認識去按照用筆和結字原理探索自己的組字方式,而不是勾描出死背的字形;

四,長期地擬古人日常書寫練習使得運筆和結體與自己渾然一體,從而進入到自然書寫中來。

2

自主書寫是感悟古人字理,不斷取捨以及最終建立自己風格的不二出路。

3

大量自主書寫是對字的審美提高的過程,是熟悉、改造字的過程,也是產生風格、變化、神采的必經之路。

4

沒有了自主書寫,感悟和自主的自然意識就失去了,隨之而來的是有意識。

5

書法的靈魂是潛意識書寫而非有意識書寫,二者的區別就在經意與不經意之間。

書法貴在真性情和順乎自然,這也是書法的真諦所在。

崔寒柏論書語錄56則,句句都是大實話!

6

學習書法是個漫長的過程,不應該急功近利。

它同時也是一個很享受的、很有趣的過程,自主書寫全程都有這種樂趣相伴。

7

學習書法沒有捷徑,筆墨基本功需要長久的錘鍊,用筆悟透了,字理吃透了,才可能提升到神采、精神、風格等形而上的層面。

8

無論是不臨帖、只臨帖,還是逼肖地臨帖,都不是學習書法的正確途徑。

9

學習唐楷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進步較慢,這種慢在初學時表現在書寫的周正得體上。

經過了初學階段,楷書又難在書寫的韻致上。

唐楷的精美給人最初的印象是周正精準,欣賞達到一定水準以後,感受的是精緻中的微妙互動,是一種既精緻又高雅堂皇的格調。

只有經過長期大量的閱讀與書寫,這種感覺才能體會得更加深刻。

10

剛開始臨帖時要有臨“像”的要求,因為初學用筆,初步模擬結構都需要透過與原帖的吻合程度來檢測用筆是否得法,檢測是否把握住結構的規律和特點,但“像”是用來檢測筆法和結構掌握程度的標尺,而不是臨寫的終極目標。

崔寒柏論書語錄56則,句句都是大實話!

11

速度,是筆法的一個“秘密”。

只有透過大量練習,才能真正明白速度在書法中發揮何等作用。

12

書寫水準再高,也要透過相應的速度及速度變化才能完成通神的筆觸。

隨勢的走向,綿亙的行氣,加上隨機調控、自然變化,才能進入心手合一的境界。

13

速度讓每一筆觸都不存在思考,都更自然,更準確,也更達意。

14

速度的提升來源於用筆的熟練和書寫中潛意識的建立,用筆的潛意識、結構的潛意識、連線與避讓的潛意識等等。

15

如果在書寫的時候還要想怎樣寫、怎樣出效果的話,就不可能寫出速度。

崔寒柏論書語錄56則,句句都是大實話!

16

用筆要靠有速度的書寫來完善,因為很多用筆必須在一定速度下的動態中才能完成。

古人就是在這種動態中寫出這些精妙筆畫的。

17

如果細究《蘭亭序》中許多“之”字的變化,可以列出其前後文,就不難發現所有不同皆非故意,而是隨“意”,是隨上下字的意。

隨意就是一種潛意識。

18

沒有書寫速度時,字都是機械的形。

所謂的變形也是刻意的造作,就像搭板子、擺積木。

19

有了速度及速度的變化,字形才能在書寫中拉動,速度像是指揮棒,指揮得快,承接得快,一勢接一勢,勢勢相連,姿態橫生。

20

我們見到的古人經典字形,其實都是因為上下或左右的關係而在書寫中拉動變形的字,如果簡單地把經典字形組合在一起就不連貫了。

崔寒柏論書語錄56則,句句都是大實話!

21

在書寫中,呼吸的停頓,加墨的停頓,詞句的停頓,換行的停頓都在加減速中完成,筆軟要提氣,墨多要加快,墨少要放慢。

再加上好寫不好寫等因素,韻律也就應運而生。

22

臨帖可以學到老臨到老,但是後來的臨不該是初學階段的“臨”。

以初學的臨或者逼肖的臨一輩子討生活的人,註定會做一輩子的“字奴”。

23

臨得像說明這個人的摹仿能力比較強,並不代表這個人的書寫能力也很強。

24

意臨好,說明這個人在臨帖時典型抓得好,有感而發,但不一定能夠有主次地闡述主旨。

25

實臨和意臨是在前人字型基礎上的遵循和發揮,這種能力就像一個演員演得像或者演得活。

崔寒柏論書語錄56則,句句都是大實話!

26

書法家不是去演誰,是要演自己,表達自己。

自己是沒有指令碼的,如果肚子裡沒東西,只靠演別人,永遠成不了角色本身。

27

意臨可以作為臨摹過程中的變奏,它可以訓練一個人對字的變形能力,但這種練習不能做得太多太久,一旦形成習慣就會把注意力過多放在字勢的誇張,把書法簡化成一味地鼓宕,從而失去了鼓宕的緣由。

28

過分誇大意臨技能的同時也會過分依賴前人現成的字型,最終難以錘鍊出自己獨有的意念。

29

錘鍊自己的字型需要大量的時間也需要特定的時間段,錯過了,再努力也到達不了極頂。

30

最初臨帖時可以不注意內容和順序,但隨著學習的深入尤其是到了大量讀帖的階段,內容的連線和順序以及行與行的關係,將會讓人對書法的感悟昇華到新的高度。

崔寒柏論書語錄56則,句句都是大實話!

31

我們臨寫的古人的每個字都是相對變動中的字。

之所以變動,是因為內容不同,承接字不同,與其它行的呼應不同。

32

古人書法中的字間距不是隨意擴大和縮小的,每個字都有自己的張力和張力釋放的方向,間距和空白皆由張力網形成。

33

小兒的坐和立就是初學寫字時的楷書,老年的坐和立就是形成風格的楷書。

34

當代提倡的“臨”就是學習經典,“創”就是在發揮性地扮演這些經典,演來演去,像與不像,都和產生原型的歷練無關,都在注重模擬的逼真和演出的效果。

35

藝術就像人生,很多打動人的地方不在亮麗多姿,而恰恰是那些不盡完美但耐人深思的回味。

崔寒柏論書語錄56則,句句都是大實話!

36

在實用書法中,用筆就是去書寫,不用考慮那麼多,用筆方法的產生也全是因為實用。

37

起筆的藏鋒會鋪開筆毫,以利於墨水的灌注,由此筆畫清晰而易辨。

38

收筆時的頓提或者將筆鋒彈放出去,可以讓筆毫恢復起始時的錐形,以便直接進入下一筆的書寫,從而提高書寫速度。

39

實用書寫中的用筆是隨機的,沒有預先設想的,直抒胸襟的,篤定的用筆,所以寫出的筆畫永遠不會有一個標準的型。

這種表現方式蘊含了豐富的藝術表達空間。

40

所謂“被動用筆”,與實用書寫中的用筆相反,它是一種按照視野或頭腦中現成的筆畫形狀為藍本去勾描的“筆法”,重在用筆去蓋住理想的畫面,不是寫出來看效果,而是把效果用筆去“描”出來,看最後“描”出來的筆畫有幾分接近視野或頭腦中預想的效果。

崔寒柏論書語錄56則,句句都是大實話!

41

“被動用筆”的始作俑者就是逼肖的臨摹,尤其是要求初學者在沒有基本用筆能力時就要求逼肖!

42

“主動用筆”是在掌握用筆要領後再去調整用筆動作。

字帖是楷模,是一面鏡子,在對照中調整“主動用筆”,在模仿中感悟間架結構。

43

在沒有掌握足夠的書寫能力和速度時,用筆不可能達到重複古人字帖的水平,這時還非要惟妙惟肖,就只好放慢速度去“做”效果了。

44

臨得像是目標,但不是終極目的,終極目的是掌握用筆的方法和結體的原理。

描出來的像,但描的筆跡不能用於寫,背出來的結體有型,但不能隨意變通。

45

臨只能學習到書寫的基礎部分,也就是知道了怎樣行筆,有怎樣結構的字形而已,至於筆怎麼才能自如地使用,結構怎樣變換成自己的風格,單靠臨帖是永遠做不到的。

崔寒柏論書語錄56則,句句都是大實話!

46

從帖中只能學到一定程度的筆法,很多筆法還是要在自主書寫中才能總結、把握和形成。

47

在臨帖中只能掌握某一家的結字方法,只有在自主書寫中不斷調整、增減,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結字風格和有自己特色的字形。

48

我們臨到的每一個字都是書寫者在書寫的一個瞬間,在某一篇中的那個字。

這個字的存在是一個固定的形,但這個字在書寫者的潛意識裡,那只是一個感覺和模糊的形態,是一種隨時可以在合理的範圍內變通的“原型”。

49

儘量不要背古字,更不要去字字都背,背習慣了,一寫出來都是“古人”,做慣“古人”了,想寫自己都難。

背臨的人書寫的樂趣是背得準確,而書寫者的樂趣是達意。

50

自己的神韻不可能從別人處學來,自己的風格在古人那裡更搬不來,只能找到與自己風格接近的去吸取、去借鑑。

崔寒柏論書語錄56則,句句都是大實話!

51

風格必須是自己的,格調必須是自己的,精神更應該是自己的,學不來,只能夠從自己內心煥發出來。

52

不要擔心沒有自己的字型,那是天生的,否則就沒有筆跡學和筆跡鑑定了。

字型就像每個人的臉,面由心生,每個人的臉沒有一樣的。

53

我們非常尊崇古人的許多經典的筆畫或應變的結體,我們常常透過臨摹,掌握以後隨時照搬。

其實這些特殊產物只有在特殊出現時才精彩,我們要學習方法,不要去搬筆搬形。

54

很多人臨碑時會跟著碑的殘破走,這樣大可不必,因為這些不符合用筆的刀痕和剝蝕部分,一旦自然書寫起來都變成了滯筆的地方。

55

臨寫的紙有很多種,最好不要用洇水嚴重的生宣。

56

所謂補筆就是初學用筆時動作沒有練到位,只好放慢速度去填充,這是在描而不是寫。

描慣了,要麼無法寫快,要麼寫快了筆畫就漏洞百出。

崔寒柏論書語錄56則,句句都是大實話!

轉自書法日課,特此鳴謝

享到朋友

也是一種讚賞哦!

版權說明:文章源於簽約作家或網路,網路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絡我們予以公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