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令人眼花繚亂的酒器,為啥現在變單調了?愛喝酒的人瞭解一下

中國是世界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酒文化的發源地。喝酒自然少不了盛酒的器皿,酒器作為酒的物質載體,亦是酒文化傳承的重要部分。

古代令人眼花繚亂的酒器,為啥現在變單調了?愛喝酒的人瞭解一下

我國古代最初的酒器取材於自然界的原始物體,甚至都無需做任何加工,比如能盛水的貝殼、葫蘆、動物的角等都可成為酒器。最為典型的莫過於用葫蘆外殼製成的酒瓢,此為民間最廣泛的原始飲具,我們在許多古裝影視劇中都能看到。這便是觚、觥、觶、觴等酒杯均有個“角”字,瓠、瓢、觚等酒杯均有個“瓜”字的原因。

古代令人眼花繚亂的酒器,為啥現在變單調了?愛喝酒的人瞭解一下

古人云:“非酒器無以飲酒,飲酒之器大小有度”。隨著釀酒工藝的不斷進步和創新,也推動著酒器的發展,經過幾千的歷史發展,我國酒器千姿百態,青銅、石材、陶瓷、玉石、瑪瑙、金銀等各種材質層出不窮,有的成為價值連城的藝術珍品。

古代令人眼花繚亂的酒器,為啥現在變單調了?愛喝酒的人瞭解一下

青銅器時期,也是青銅酒器的輝煌時代,對酒器相當講究,分工明確,酒器分為煮酒器、盛酒器、飲酒器、貯酒器等。盛酒器主要有斛、觥、尊、壺、區、卮、皿、鑑、甕、瓿、彝;飲酒器主要種類有:觚、觶、角、爵、杯、舟等。古代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酒器,為啥現在變得很單調了?愛喝酒的人瞭解一下。

一、爵

從商周到秦漢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爵可以說是最早的青銅器酒器,它的出現意義非凡。爵流行於夏、商、周時代,它既是用於盛放、斟倒和加熱酒的容器,又是祭祀時盛酒的禮器,供神明享用。

古代令人眼花繚亂的酒器,為啥現在變單調了?愛喝酒的人瞭解一下

儘管爵在各個時期其外形有所差別,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前有流,即傾酒的流槽,後有尖銳狀尾,中為渾圓的大肚,一側有鋬,口上有兩柱,下有三個又高又尖的足,紋飾非常流暢精美。爵按體型分為長體束腰式、長體分段式和短體束腰式等幾種。在商代晚期殷墟五號墓出土的爵,還有少數的方爵。

古代令人眼花繚亂的酒器,為啥現在變單調了?愛喝酒的人瞭解一下

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商期傘狀雙柱平底銅爵,造型均稱典雅,裝飾豪華大方,為商代平底銅爵精品的代表。高有26。3釐米,重1。55公斤,長流上挑,尖尾高翹,傘形雙柱,腹部及流尾下有透雕扉稜,獸形頭,足為刀形,銅爵上銘刻了“婦好”兩字。西周早期的爵,雖形體高低不同,但流部兩側前端高於後端,而且三足均為刀形。

二、觥和觚

觥也稱兕觥,指商周時的青銅酒器。我們常用觥籌交錯來形容喝酒的熱鬧場面。觥的中間腹部為橢圓形或方形,有圈足或三足、四足,與爵一樣有流和鋬手,不同是有蓋子封閉,無兩柱,整個造型為鳥獸形,這些鳥獸雕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形。有時為牛、羊、虎、鳥等生活中所見動物,有時則為幻想出來的怪獸,或者是動物與怪獸的組合版,如同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還帶有幾許威嚴感。

古代令人眼花繚亂的酒器,為啥現在變單調了?愛喝酒的人瞭解一下

比較有代表性是商代婦好墓出土的四足青銅觥,上面有司母辛銘文,形狀是獸非獸,是鳥非鳥。它由馬頭、羊角、鳥爪組合,集多種鳥獸於一身。

觚屬於商周時期青銅飲酒器,相當於我們現在喝酒的小杯子,這種飲酒器在那個時候頗為流行,其外形為喇叭口,身材比較窈窕,長身細腰,為圈足,不過到了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見。出土的周朝早期的觚款式新穎,中間的腰極為纖細,不象一般商觚有器腹,紋飾只施於圈足上。

古代令人眼花繚亂的酒器,為啥現在變單調了?愛喝酒的人瞭解一下

觚與觥相比,觚的器形較為簡約撲素一些,而觥更為精緻華貴。對於觥是盛酒器還是飲酒器一直有爭議,因為的觥的容量比觚大,所以有人推斷觥是盛酒器,類似於高階酒壺,觚是飲酒器,類似於酒杯。也許觥既是盛酒器,又可作飲酒器,正確答案也無從考證,僅僅是猜測而已。

三、尊、罍、盉

古代的尊通現在的樽,是商周時代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尊盛行於商至西周時期,春秋後期已很難見到。尊肚子大底平,肚子有圓形、方形兩種,長頸,敞口,口徑較大。一般可以盛一斤酒,也可當做酒杯用。商周出土的主要有羊尊、龍虎尊、象尊、長頸鳥尊等,其中以四羊方尊最為有名。

古代令人眼花繚亂的酒器,為啥現在變單調了?愛喝酒的人瞭解一下

以商代的象尊為例,它的背部挖了一個孔,酒從孔裡灌進去,然後透過它的頭,再經過它的鼻子流入到肚子裡。商朝時尊常和觚、爵等組合隨葬,到了西周,尊又與卣組合。西周中晚期,尊逐漸沒落,製作工藝遠不如周朝早期的那樣精美華麗,因此慢慢退出酒器的舞臺,成為商周青銅的紀念。

酒罍是中國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具有小口、寬肩、深腹、帶蓋、圈足等特點,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酒罍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以圓形為多,方形居少。後來酒罍的形式也發生了變化,從瘦高變為矮粗,圖案也向素雅轉變,簡潔而少。

古代令人眼花繚亂的酒器,為啥現在變單調了?愛喝酒的人瞭解一下

盉流行於商朝至戰國期間,主要用途是盛水以調酒,屬於調酒器和盛酒器之類。基本造型為圓腹,且腹比較深,帶蓋,前有管狀流,後有鋬,下面有三足或四足。

四、壺、瓶、碗、杯

秦漢至商周之後,青銅器逐漸衰落,漆制酒器頗為流行。到了唐朝,由於桌子的出現,給酒器也帶來巨大變化,實用性增強,酒壺、酒杯、酒瓶成為主要流行的酒器,並且大都以瓷器為材質,注子便是酒壺的代表,又稱為“偏提”。注子既能盛酒,又可斟酒,壺身較圓潤,流短,把手為扁形,其形狀各式各樣,整體渾圓飽滿。常見的有瓜形壺、雞首壺、羊首壺、彩釉壺等。唐代酒壺由於採用了聞名中外的“唐三彩”的技術,讓酒器大放異彩。

古代令人眼花繚亂的酒器,為啥現在變單調了?愛喝酒的人瞭解一下

宋代一般多用壺,如執壺、提樑壺等。執壺特點:壺體修長俊朗,流細長,把手比較精細,給人清秀高雅之感。大部分執壺多帶蓋,蓋頂通常用獸形扭做裝飾。宋代黃酒盛行,而黃酒最好的飲用方式是溫著喝,因此宋代出現了溫碗,與執壺配套使用,只要將熱水倒入碗中,執壺置於碗中就可以喝到溫酒了,溫碗以瓜稜形較為常見。

提樑倒壺是宋代獨特的新產品,設計頗為巧妙,壺蓋不能開僅為裝飾,有趣的是注酒時需將壺倒置,酒才能從壺底中心的孔中注入,盛滿後再將壺放正,因壺內部有漏注與水相隔,所以底部注水孔不會漏水。

古代令人眼花繚亂的酒器,為啥現在變單調了?愛喝酒的人瞭解一下

自宋代起,民間開始釀造蒸餾酒,酒精含量升高,飲酒器容量也隨之變為小型的杯、盞、碗等,並與執壺、酒瓶配套使用。盞多為直口、深孤腹的小碗或者小杯。這個時期杯、盞、碗工藝精湛、胎薄素雅,實屬高階飲具。

元代的儲酒器以帶蓋的梅瓶和玉壺春瓶為主,明代的執壺多由景景德鎮陶瓷製作,常見的有雞心式、梨式、玉壺春式等。清代的瓷器達到登峰造極,成功燒製出了色澤鮮明翠碩、濃淡相間、層次分明的秀麗青花。清代清宮御用的各類瓷尊、壺、瓶等,皆為仿古酒器,顏色釉種絢麗多彩。

古代令人眼花繚亂的酒器,為啥現在變單調了?愛喝酒的人瞭解一下

康熙年間的十二月花卉杯,是清代酒杯精緻高雅的典範,小酒杯形似仰鍾,十二隻不同的花卉和詩分別代表十二個月份,彩釉分為青花五彩和青花兩個品種,胎薄玲瓏,構思巧妙。堪稱藝術珍品。

古代令人眼花繚亂的酒器,為啥現在變單調了?愛喝酒的人瞭解一下

自隋唐以來酒器除了陶瓷材質,還有少數的金銀玉石材質。因金銀酒器最為貴重,通常為皇宮達官貴人或富商擁有,不僅製作極為精美,而且有些金銀酒器還帶有域外風情。另外由玉石而製作的夜光杯,玲瓏剔透,在黑暗中發出幽幽之光,風情萬種。唐朝的獸首瑪瑙杯,其精湛的工藝,不得不讓人拍案叫絕。

五、現代酒器單調的原因

1、生活節奏不同

古代人們生活節奏慢,尤其那些對酒當歌的文人墨客,斗酒、吟詩成為他們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他們對酒器也頗有研究,十分講究。而現代人生活在快節奏中,無暇顧忌酒器這些細節,喝酒通常是為了交際或者與親朋好友相聚。

2、興趣愛好不同

古代人由於受種種情況制約,一般除了琴棋書畫、喝酒,其興趣愛好有限。而現代人則不同,可選擇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真正對酒具感興趣的人並不多,因此對酒具的要求很簡單。

3、對酒的重視程度不同

古代的酒都是純糧食釀造,沒有勾兌之說,糧食來之不易,酒也非常珍貴,有時只有上層社會的人才能享受酒的美味,所以古人對酒是非常的珍惜,同時對盛酒的器具也非常重視。而到了現代,隨著科技的發展,釀酒成本降低,酒的價格也隨之降低,酒不再是奢侈品,人人都喝得起,喝酒變成了平常事,對盛酒的器具沒太多要求。

筱雅有話說

古代酒器既是飲酒用品,又為舉行祭祀“禮器”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從材質還是款式,百花齊放,各具特色,其中不少精品成為世界稀世珍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特別是唐宋酒器是中國的詩詞文化與酒的交相輝映。

不同的酒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的不同身份地位。

大家好!我是筱雅美食,一個廚藝愛好者,傳遞一日三餐的美食溫暖,共同探討美食話題,讓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歡迎關注、點贊、轉發、收藏、評論,謝謝閱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