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隆重推介綿竹年畫和《綿竹年畫立法保護條例》

第三屆中國木版年畫國際會議在天津舉行

馮驥才隆重推介綿竹年畫和《綿竹年畫立法保護條例》

馮驥才隆重推介綿竹年畫和《綿竹年畫立法保護條例》

馮驥才隆重推介綿竹年畫和《綿竹年畫立法保護條例》

10月16日到17日,以“年畫的世界學術構建”為主題,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木版年畫國際會議在天津舉行,此次活動由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承辦。

一,馮驥才隆重推介綿竹年畫和《綿竹年畫立法保護條例》

會上,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馮驥才先生和文旅部非遺司司長陳通在大會上隆重推介了綿竹年畫和《綿竹年畫立法保護條例》。

綿竹年畫的印線多成了手繪顏色覆蓋,更多地接近手繪複製的意寫形式,其中讓人注目的倒是填水腳形式。“填水腳”是在舊時,當地年畫藝人,在除夕之夜老闆做完年活之後,畫工趁收拾畫筆之餘,急忙利用清洗顏料碗時的水色印繪幾對門神,賺點外快。其版線的細與意筆的粗對比而各成其趣,墨色運筆猶如草書的韻致。

綿竹年畫是首批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代表性專案之一,但如何保護需要具體明確。《綿竹年畫立法保護條例》的一個重要工作,是建立綿竹年畫保護目錄制度。起稿、刻版等特色製作工藝就屬於此次保護目錄內容,而民間文學、典籍等歷史文獻資料,以及與綿竹年畫工藝傳承相關的遺址、博物館、展示館、工作室、畫坊等場所亦在其列。

此外,《條例》還擬規定建立綿竹年畫衍生品保護目錄制度,將具有重大創新、傳播價值的綿竹年畫衍生品納入保護目錄予以保護,從而使綿竹年畫的保護物件更明確,措施更具體。

馮驥才隆重推介綿竹年畫和《綿竹年畫立法保護條例》

據悉,在2004年,時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的馮驥才親赴綿竹對綿竹年畫的傳承與保護進行專題調研,在2008年的5·12地震後,他又到綿竹看望年畫老藝人,對綿竹年畫的搶救、保護及綿竹年畫博物館的重建自費捐款10萬元。

二,以學術的構建推進年畫傳承保護與創新

中國木版年畫國際會議2011年、2015年先後在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成功召開兩屆,在海內外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已成為中國木版年畫研究的學術盛會。這次來自中國、俄羅斯、加拿大、捷克、日本、波蘭、瑞士、韓國、法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就年畫的本體論、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等多個研究領域的議題進行了熱烈的學術討論,併發布各自的研究成果。許多年畫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各地年畫博物館的負責人,也都來津參會。“自本世紀初至今二十年間,中國的文化界和政府分工協作,對民間文化進行了史無前例的搶救和保護。在這樣一個深厚與紮實的基礎上,學界下一步應該做什麼?”10月16日,在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召開的“第三屆中國木版年畫國際會議”上,著名作家、文化學者、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馮驥才向學界提出,要為每一項重要的民間文化遺產建立科學的理論體系。“海內外老一輩學者,已經對年畫研究做出率先的努力”,馮驥才說,“我們這一代的工作是從多學科入手,搭建起更廣泛的年畫理論體系,我們的學術目標是年畫美學、年畫文化學和年畫學。”此次召開“年畫世界的學術構建”——第三屆中國木版年畫國際會議,旨在給年畫建立科學的理論體系,正是對這一時代使命的具體實踐。一方面,本世紀初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是從年畫的全面普查與搶救開始,馮驥才已帶領團隊完成了包括綿竹年畫在內的全國四十個活態年畫產地的文化調查,挖掘了大量珍貴的文化遺存,為各產地建立了科學完整的文化檔案,為重要的年畫傳承人完成了口述史記錄,進而成立中國木版年畫研究中心,將年畫推進學術,建立了中國木版年畫資料庫、藏品庫以及專業的年畫網站,並幫助政府完成了中國木版年畫申報人類文化遺產名錄備送文字。另一方面,“年畫是一個世界”,它與中國人最偉大的傳統節日春節有著最深切的文化紐結,對民間生活和理想有著深廣的包容和多元燦爛的呈現。

據悉,過去二十年,學界對民間文化進行了全面的地毯式的搶救、收集、記錄和整理;政府對民間文化遺產建立了國家名錄和以傳承人牽頭的保護體系,併為非遺保護立法。政府是文化遺產的保管者,學界是科學的支撐,雙方各有分工、相互協同,在時代轉型期共同努力保證傳統文化的活態存在與傳承。

然而,“非遺”的家底雖已理清,對每一項非遺的掌握卻不夠清晰。“如果沒有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清晰地把握它,就不能說我們真正擁有了它。如果不能科學地認識它,就不能真正地保護它。但現在還沒有這個科學體系,因此說,這是歷史與時代交給我們的使命。”馮驥才在開幕式上表示。把民間文化遺產納入學術研究範疇,經過科學梳理,它才能具有學術上的系統性與確切性,這也是對其弘揚光大的重要基礎。

(圖一和二由綿竹年畫博物院提供)

圖三,王平攝,馮驥才在2004年在綿竹調研綿竹年畫的傳承與保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