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良渚人生活在我國江南地區,可能是“羽人”的後代,他們的部落標徽神人獸面紋中神人頭戴羽冠就是一個證據。江南地區靠近東海,在古代神話傳說中,東海是鳥的國度,有“人面鳥身”之神,與這個神話傳說有密切關聯的良渚人,正是崇拜鳥的民族。

在良渚文化骨器和玉器中,鳥的形象頻頻出現,有鳥形立體圓雕,也有雕刻在器物上的鳥紋。良渚人的鳥崇拜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他們認為鳥是負載太陽每日東昇西落的“飛船”;另一方面他們認為鳥是天地間的信使,是人類與神靈溝通的媒介。

100件會飛的古玉

在浙江餘杭反山、瑤山的兩處良渚文化遺址中,共出土了五件圓雕的玉鳥,這些玉鳥均為扁平器,無兇猛之感,在鳥的腹部均鑽有牛鼻狀隧孔。其它遺址也出土了類似的器物,其中一件尖喙短尾,呈展翅飛翔狀,鳥背中間雕刻有一個鼓狀凸起的圓形圖案。毫無疑問,這個圓形圖案就是太陽的象徵。這件玉鳥的出現表明,良渚人是認為太陽的執行是靠鳥的飛翔而實現的。

100件會飛的古玉

古代先民對鳥的這種認識在文字記載中也有,《山海經·大荒東經》說:“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鳥。”意思是說,大荒之中有個山谷叫湯谷,湯谷上有棵樹叫扶木,一個太陽剛剛返回,另一個太陽便立即出去,都是由三足鳥馱著。三足鳥為何物?我們現在見到的鳥類只有兩足,古人則認為還有一種三足神鳥,其職責就是揹負太陽執行。

100件會飛的古玉

良渚文化出土器物的鳥紋一般都作為輔助紋飾出現,它經常和神人獸面紋組合在一起,一般不佔據器物的主要部位。但陳列在上海博物館的一件鳥紋玉璧和陳列在良渚博物館的另一件鳥紋玉璧,似乎是例外。這兩件玉璧的紋飾幾乎一樣,自上而下是鳥、桿狀物和臺階。專家認為,鳥可以被看作是太陽的化身,中間的桿狀物可以看作是《山海經》所說的扶桑樹,而下面有臺階的長方體,應該就是祭天的祭臺,亦即祭拜太陽的祭臺。

100件會飛的古玉

因刻有鳥紋的良渚文化器物多為祭祀器和陪葬物,因此鳥紋還有另一種意義,即鳥可把人類的願望傳達給神靈,也可把人死後的靈魂帶到極樂世界。不難想象,古代先民在日常生活、勞動之餘,仰望天空,看到鳥兒在自由地飛翔,很容易聯想到藉助於鳥可以與天上的神靈溝通,同時,他們也希望死後也藉助於鳥把自己帶到天國。於是鳥便被想象成神靈馭使的工具,這一點也可以從《山海經》中得到證實,《山海經》中就有許多關於神靈乘鳥飛翔的記載。

100件會飛的古玉

龍石鷹首杖首

100件會飛的古玉

龍冠鳳紋玉飾

100件會飛的古玉

商代玉鳥

100件會飛的古玉

商代玉鳥

100件會飛的古玉

▲ 商玉雕鳥,《洛陽金村古墓群英》收錄

100件會飛的古玉

▲ 商 玉鳥

100件會飛的古玉

玉鳳鳥紋珮

100件會飛的古玉

西周玉鳥

100件會飛的古玉

黃玉鴨

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玉雙雀

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新石器時期凌家灘文化玉鷹

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金代春水玉飾

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鳳鳥形雙援戈

100件會飛的古玉

玉鳳鳥佩

100件會飛的古玉

1976 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

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鶻攫鵝紋玉佩金元時期 長8。3、寬7。6釐米

玉質青色。圓形環託,正面雕鶻攫天鵝,高高凸起,立體感強。鶻、鵝的羽翼使用大量的短小陰刻線紋。器作者將鶻展翅翻騰攫啄天鵝時兇猛的瞬間動態及天鵝被抓時引頸悲鳴的細微刻畫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堪稱這類“春水”題材中的精品。

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鶻(hú),即隼(sn),又名海東青。葉隆禮《契丹國志》記載:“女真東北與五國為鄰,五國之東鄰大海,出名鷹,自海東來者,謂之海東青,小而健,能擒鵝鶩,爪白者尤為異,遼人酷愛之,歲歲求之女真,女真至五國,戰鬥而後得,女真不勝其擾。”

100件會飛的古玉

“鶻啄鵝”就是“春水玉”常見的呈現主題。1139年,金熙宗下詔說:“自今四時遊獵,春水秋山,冬夏捺缽,並循遼人故事”。春捺缽即“春水”,是指用鷹鶻[g](海東青)捕獲天鵝、大雁的狩獵活動,其玉雕作品稱為“春水玉”,金代春水玉是寫實的。

1993 年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 63 號墓出土

100件會飛的古玉

玉鴻雁圓形牌飾

100件會飛的古玉

九連墩 1 號墓出土

100件會飛的古玉

玉佩

100件會飛的古玉

100件會飛的古玉

玉隼形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