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當年的喇叭褲、蛤蟆鏡嗎?

生活於當代的人們是幸福的,在當代社會,經濟發達,物資充裕,人們的不同想法得到尊重,人們可以為了自己的興趣付諸行動。

在當代,人們的不同個性受到尊重,也有條件盡情發揮,才會出現萬花齊放的局面。

如此釋放個性的年代,對於中國人來說,並不算長久,在八十年代的中國,可是另一番景象,那時,人們的衣著普遍保守,在當今看法極為普遍的衣著打扮,那時是另類的象徵。

只有部分追求時髦的時代弄潮兒,才敢鼓起勇氣追求自己的個性,穿著奇裝異服,進入公眾的視野。

還記得當年的喇叭褲、蛤蟆鏡嗎?

因為與眾不同,這類人顯得特立獨行,與世界格格不入,被大眾嚴格區分開來,甚至歸為不良青年一類,但除了衣著上的差異外,他們並沒有做傷天害理之事。

之所以被稱為不良青年,體現了那個時代對於個性的態度。其實,人們的觀念受制於物質條件的限制,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人們對於不同個性的包容程度也有著巨大的區別,甚至可以說天差地別。

歷史上的中國服飾

在封建社會,由於生產力的極度低下,社會物資有限,人們的衣著單調而統一,典型的有流行了幾千年的大褂,伴隨了幾百代中國人的生活。

工業革命後,蒸汽機的最大用途就是紡織業,以前幾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工業革命後,只需要幾個小時,充足的物資條件滿足了人們在衣著上的追求。

還記得當年的喇叭褲、蛤蟆鏡嗎?

中國也一樣,在民國時期,是人們的衣著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期,一改往日的衣著打扮風格。

民國時期的男人普遍穿著中山裝,天性愛美的女性的選擇更加多樣,裙子,旗袍換著花樣穿,有錢的富太太還要在肩上披上一條圍巾以彰顯自己的地位。

新中國成立後,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人們的衣著打扮並沒有與時俱進,反而傾向於保守。

五十年代後的中國社會,受到了蘇聯的影響,因為中國當時與蘇聯走得很近。男性除了中山裝外,又增加了來自蘇聯的列寧裝,女性也收起了旗袍,穿上了襟襖。

再後來,列寧裝經過演化,又成了女性的衣著,併成為了女性的標配。男的中山裝,女的列寧裝,成為了當時的“國民服飾”。

除了列寧裝外,由蘇聯傳入的“布拉吉”,也是中國女性的最愛。這是一種用大花布製成的連衣裙,帶個襯衫領,小腿和胳膊外露,時尚方便,掀起了“人人穿花衣”的潮流,這裡所說的“花衣”,就是“布拉吉”。

還記得當年的喇叭褲、蛤蟆鏡嗎?

當然,這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不得不作出的選擇,那時的中國,貧困交加,在衣服的選擇上,不僅款式少,數量也少,一旦條件成熟,人們追求個性的天性立即被釋放,在八十年代出現了爆發。

八十年代的個性釋放,與社會的發展有著直接關係,改革開放後,我國的經濟迎來了騰飛,曾經缺乏的資源,變得一點點充足了起來。

改革開放不僅取得了經濟上的成功,日漸開放的國門的也讓外來文化得以進入中國,廣大的中國人不僅吸引到了外來文化,也深受其影響。

有條件的中國人也能跨出國門看看,看看西方世界的潮流。而早已經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香港地區的文化,也對內地產生了衝擊。

當時,電視和電影開始普及,人們透過電視和電影,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之精彩,內心自然也跟著萌動了起來。

還記得當年的喇叭褲、蛤蟆鏡嗎?

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八十年代出現了追求時髦的潮流,這一潮流尤其是在青年群體當中有著廣泛的市場。

在新潮流的引導下,部分不再“安分守己”的青年行動了起來,他們紛紛脫掉了軍裝和中山裝,開始學著外國人和港臺明星穿起了體恤衫和喇叭褲,戴上了墨鏡,有意顯擺了起來。

喇叭褲的來歷

喇叭褲的來歷比較久遠,最早是西方水手的標配。水手由於常年呆在船上的緣故,靴子容易被海浪打溼,一旦靴子進水,就非常不舒服,時間久了腳都被泡得發白,並且影響了正常工作。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出現,水手們因地制宜,把褲腳改得寬大,這樣,褲腳就像一隻喇叭一樣,將靴子罩住,從而避免了雨水進入靴子的問題。

如此簡易有效的創新,在水手之間流行開來,喇叭褲變成了水手們的標配。喇叭褲的流行,得益於一位偉大音樂家的喜愛,他就是貓王。

還記得當年的喇叭褲、蛤蟆鏡嗎?

貓王是一位活躍於美國上世紀七十年代最為著名的搖滾音樂家,至今仍對世界音樂產生著巨大影響。

貓王喜歡穿著喇叭褲四處演出,由於巨大的明星帶動作用,喇叭褲迅速在全球範圍內流行開來,成為了時代潮流,自然也傳入了中國,成為了當時的時尚。

但這一時尚僅限於青年群體之間,青年群體喜歡新的事物,喜歡追求自己的個性,因此成為了最早吃螃蟹的那批人。

八十年代,也是各種電影元素成為日常生活標籤的重要時期,與之對應的音樂和舞蹈也成為了青年人最為喜愛的東西。

你可以想象,一群穿著體恤衫和喇叭褲的年輕人,戴著墨鏡,放著音響,隨著音樂跳起了舞蹈,與周圍衣著樸素的群眾顯得格格不入。

因此,人們稱這部分青年為不良青年,在他們眼裡,這類人是受到西方思想蠱惑,成天不務正業,穿著怪異,行為舉止異於常人的人。

還記得當年的喇叭褲、蛤蟆鏡嗎?

我國知名學者易中天先生就曾在一次講座上說:蛤蟆鏡,體恤衫,喇叭褲,是80年代不良青年的標準著裝。

在這裡,易中天非不是說這些人真的是不良青年,而是說只有敢於追求個性的人,才會穿戴這些東西。

不止是穿著打扮上產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的欣賞水平也極大的提升。在八十年代,港臺音樂進入內地,得到了廣大年輕人的喜愛。並最終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

在八十年代,伴隨著中國生產力的提高,一種來自廣東的布料也在中國大地上大行其道,成為了國民布料。

這種布料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它的名字,它就是赫赫有名的“的確良”。的確良早在七十年代就產生了,八十年代大面積流行了起來。

這種布料具有耐穿、易幹,容易染燙的特點,成為了當時的主要製衣材料。最先的時候,廣州人稱它為“的確靚”,在廣東話裡,“靚”就是帥氣的另一種說法。

還記得當年的喇叭褲、蛤蟆鏡嗎?

“的確靚”的說法傳到外地,外地人根本不明白“靚”的意思,聽成了“的確涼”,但這種材料製成的衣服並沒有讓人感到涼快多少,反而更讓人容易出汗。

後來,憑藉其優良的質量和物美價廉的特性,又演化成了“的確良”。

除了服飾上的變化,八十年代的人的思想和行為上也產生了巨大變化,相比於以前的中國人,這批中國人變得更加有思想,更加有活力,更加能接受不同人的個性,真正實現了百花齊放,萬家爭鳴的局面。

時代的進步,給了不良青年為自己正名的機會,這是社會取得極大進步的表現,因為無論如何穿著打扮,都是天性使然。

對於新潮流的接受程度,也預示著人們對於釋放天性這一行為持開放態度。顯然,只有在社會發達的前提下,人們才有心思追求個性。

還記得當年的喇叭褲、蛤蟆鏡嗎?

經過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中國的社會飛速發展,曾經的“不良青年”也成為了社會的中流砥柱。

八十年代,是新中國的重要時期,這是改革開放的開始時期,也是最重要的時期。在解放思想的影響下,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

並由此帶動了社會活力的提升,社會活力的提升,也意味著創造力的提升,中國由此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取得了經濟上的巨大成功,創造了一段高歌猛進的歷史。

甚至可以說,我們這代人,都得益於那個年代追求潮流,追求個性的影響。出生於八十年代後的人,開始見識潮流,也學會了創造潮流。

還記得當年的喇叭褲、蛤蟆鏡嗎?

當今天的人們回過頭來看八十年代人的衣著和行為舉止的時候,也許有的人會覺得那個時代的人特別土,特別不懂得時尚。

但如果你仔細想象一下,他們那代人,是從多麼落後的時代裡走過來的時候,你就能理解他們急於去掉以往的傳統服飾,將蛤蟆鏡、體恤衫、喇叭褲等現在看來極為土氣的服飾當成時尚的內心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