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河 在流淚環保部門:加藥 美化

母親河 在流淚環保部門:加藥 美化

郭元鵬

滋潤一方土地、哺育沿岸百姓的“母親河”被人們深深眷戀,成為故鄉記憶的重要標誌。然而,正在8省進行的環保督察發現,一些地方的“母親河”正遭遇嚴重汙染,令當地居民被迫選擇逃離。有的地方竟然透過“加藥”美化監測資料,用弄虛作假的手段應對督查。

“母親河”在流淚。這裡有一批反面典型:在雲南,保山市主城區隆陽區每天約4。5萬噸汙水直排“母親河”東河,致使東河成為納汙河,自2018年以來水質持續惡化為劣Ⅴ類;在湖南,湘潭市港口、碼頭作業粗放,大量雨汙水、煤炭淋溶水未經有效處理直排湘江,在湘江上形成明顯黑色汙染帶;“臭,太臭了,我要想辦法搬出去。”廣西崇左市百貨大樓附近居民十分無奈,好幾戶已經搬走。

這就是被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點名的地區。在這些地方“母親河”已經遍體鱗傷。一些地方對“母親河”的汙染聽之任之、無動於衷,還有地方官員存在為達標而達標、矇混了事的心態。比如,用“加藥”的方式美化環境監測資料,讓“監測資料”達到“規定標準”。這樣的辦法竟然也能矇混過關。

環境保護是“天大的事”,對於這一點各地也都是認可的。但是,在一些地方,卻認為環境保護是“天大的事”,而經濟發展是“比天還大的事”。於是,在招商引資的時候,不管是什麼樣的汙染企業,只要“能給稅收帶來利益”那就來者不拒。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把汙染企業當成了座上賓。不僅為汙染提供方便,還幫助掩蓋汙染的事實。

就像給“母親河加藥”,就是在犧牲環保利益換取“劣質的政績”。這裡既有“錯誤的政績觀”的老問題,還有“檢查走過場”的老習慣。試問,那些“給河水加藥”的弄虛作假,那些“給河道換水”的弄虛作假,又是如何矇騙過關的!透過“加藥”“換水”的方式,讓監測資料看起來很“美”,卻用“虛假的美”掩蓋了“真實的醜”。敷衍了事的治理,走馬觀花的監督,虛報材料的亂象之下,才有了逼著“母親河喝藥”的尷尬。

母親河病了,我們需要健康的治理,而不是弄虛作假的“加藥”美化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到底有多少部門跟著“臭味相投”了呢!不是母親河“該吃藥”了,是弄虛作假“該手術”了,只有實現環境保護的一票否決,讓有關人員因為“河水的臭”而顯露“政績的醜”,才能真正實現“母親河”的一江清流向東流。

說到底,在對官員的考核中,要檢驗“財政政績”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是來源於生態環保的還是來源於汙染讓利的,不是“財政資金越多”就是“政績水平越高”。

要把“母親河”當做“自己的母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