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採風 甘棠文化專稿‖走近召公(文谷萬華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報道優秀作家,出版優秀作品

青年作家網:用文學點亮夢想

全新的文學IP孵化平臺

作家採風 甘棠文化專稿‖走近召公(文谷萬華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走近召公

文/谷萬華(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庚子鼠年,我有幸參加了青年作家網舉行的歲末文學採風活動。

下午兩時半抵達三門峽南站,與文友會合後打車前往九鼎賓館,途中詢問司機市名由來,卻不太懂他口音,便玩笑說他普通話尚待進步。師傅並不介意,依然熱心解答我幼稚蹩腳的問題。三個人皆是年過半百,心態漸趨平和達觀,於是一路說笑直至終點。稍事歇息後,興致勃勃的我倆直奔甘棠苑,這雖是第一站,卻也是此番行程的主題所在。

又一次坐進車裡,我的目光開始流連窗外。(這回是主辦方安排的車輛,謝謝主人的熱情周到啊!呵呵)冬日的午後,陽光溫暖明亮,微風輕寒而又舒適,路上行人稀少得可憐,街道建築略顯陳舊,時有古韻之意,是我印象中的北方城市——似乎總有一些歷史遺蹟可尋?

作家採風 甘棠文化專稿‖走近召公(文谷萬華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我站在臺階下靜靜凝望,只見門樓寬闊高聳很有氣勢,呈對稱的四柱三進造型,門柱均為略舊的硃紅顏色,頂上一律青灰瓦片,盡顯古樸悠遠,兩扇高大厚重拱門令人心生敬意。踏入園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型的園林景觀石,列於正門中心處,遠望一派粗拙磨礪、蒼勁虯曲之態,介紹說所有的線條孔洞都是風蝕水流長期形成的,完全是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近觀一座似象似馬,非雲非龍之物,實乃大象無形、意蘊無窮!向前幾米,並肩而臥著三段拱橋,為漢白玉大理石精心砌就,石欄上亦是雕刻精美,飛龍雲紋、花鳥人物一應俱全。

走過一小段空地,再往上攀登七八級臺階,雄偉的鐘鼓樓便赫然挺立了。下方門洞內有兩根很長的粗碩方木,亦是古稀之年的風範老者了,這裡整體呈船型結構。我抬頭仰望,但覺飛簷斗拱、雕樑畫棟、名家題書應接不暇。整個苑內規模宏偉、氣勢逼人,浮雕名匾、石碑楹聯隨處可見,亭臺樓閣、奇石修竹錯落有致,美不勝收之餘,真是讓人心曠神怡、身心沐浴了。

然而最醒目的卻是一尊石雕,獨自巍峨高聳地矗立在園林中央。但見他華冠玉帶、闊臉長髯、錦服寬袍、衣決飄飄,面部表情十分清晰,正眉頭緊蹙,眼睛微突著遙望遠方,又像是凝神思考什麼?痴痴遙望之時,忽聞枝頭廣播裡傳出悅耳的女聲,立即駐足細聽,方知甘棠苑又名召公祠,眼前的尊者乃是西周時期的一位偉人:召公。井底之蛙的我還讀錯了老人家大名,慚愧無比之餘,決定立即彌補功課,之後的介紹座談均持認真態度,私下又檢索相關知識,終於大致瞭解了他的生平,也才知曉了這位聖賢的真實姓名——姬奭。

作家採風 甘棠文化專稿‖走近召公(文谷萬華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原來這位文王的公子,武王的胞弟,擁有相當傳奇而又輝煌的一生。他先手持一把兵鉞,在烽煙瀰漫的戰場赴湯蹈火、出生入死,協助兄長消滅商朝奪得天下,雖建立了西周政權,但諸侯國始終紛爭不斷,各地叛亂時有發生,朝廷一直根基不穩、危機四伏,因而分管陝西之地後,他便一直讓長子管理,自己長期留在京城效力,因封地於召,史稱召公。曾經寫下《旅獒》勸誡武王,留下“玩人喪德、玩物喪志”的千古名句;寫下《顧命》訓誡康王:祖業來之不易,必得節儉戒貪、專志誠信方可恆長。甘冒忤逆犯上的生命危險,對君王屢次規勸、殷切教誨。

史書記載他有次巡察鄉里,在某個地方待了一段時間,不肯去村民家裡住宿,就在村口搭建簡易草棚歇息。由於天氣炎熱,他白天就在路邊一棵高大的棠梨樹(甘棠俗稱棠梨或棠棣)下辦公,幫助當地百姓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期間有鄉民發生糾紛,他直接在樹蔭下聽訟斷案,行事十分勤勉公正,沒有一次打擾百姓,從不沾惹村民一分一毫,更沒有收物受禮的行為,還和左右一起動手採摘樹上的漿果解渴,品嚐後高興地說:“這種果子雖小,但酸甜可口,萬一遇到災荒還可以充飢,應該留下它們,可不要砍伐當柴火燒了!”他走以後,當地百姓無不交口稱讚,紛紛感嘆天底下竟有這樣的好官。後來村裡人不忍也不敢砍伐,並教育他們的子女加以保護。棠梨樹就這樣一代一代儲存下來,“甘棠遺愛”的故事也隨之流傳開來,至今仍在這一帶口口相傳、生生不息!

作家採風 甘棠文化專稿‖走近召公(文谷萬華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召公也是當時活躍時間最長的政治家,因為壽高德厚,他前後歷經文武成康四世,一生忠心耿耿輔佐西周王朝,對每一位君王都是赤膽忠心、殫精竭慮,終於位列三公享太保俸祿。期間勤政愛民、秉公執法、廉潔無私、仁德遠播,透過數十年持之以恆、始終如一的勤勉努力,竟使轄地官風清明、政通人和,平民貴族各得其所、十分安樂。如此君臣幾代奮發圖強,最終開創出“四十年刑措不用”的盛世奇蹟,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熠熠閃光!

我不禁深深震驚了,如此功高蓋世、如此位高權重、如此德高望重的這麼一位偉人,竟能持有這麼深厚的敬德保民之心,究竟是怎樣的一份情懷,懷有怎樣的一顆仁德之心?如此的忠君如父,如此的愛民如子?因何才能做到這些,因何才能一直如此?這一份堅定執著、豁達頑強的信念來自哪裡?難怪後世之人敬佩感懷之餘,將這裡的棠梨樹一輩輩精心護佑,將這一份恩德一代代傳頌銘記,一直傳承了三千餘年!

作家採風 甘棠文化專稿‖走近召公(文谷萬華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我想,於他而言,這些可能只是職責所在,相比曾經的過往,那些戰場上赴湯蹈火、出生入死的日子,那些朝堂上赤膽忠心、殫精竭慮的時候,那些君王身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一刻,那些出訪時唇槍舌劍、針鋒相對的場面,這些真是些許小事,完全微不足道,可能覺得天經地義、理當如此。是啊,做官不就是為黎民百姓服務,為天下蒼生謀福,以求他們安居樂業,以求華夏四方太平?這種為政以德、修己安民的信念,可能早已深入內心直至血液骨髓,成為他恪盡職守的終身追索,因而一路走來,所有的一切都是不足為奇、自然不過了。

今天的人們倘若瞭解了這些,感動之餘可能更是驚異,甚至心底裡會有強烈的震顫。如今這個時代,一切以表相為先,一切以物慾為重,還有多少人不是私字在前、利字當頭?還有多少人真正有所敬畏?放眼當今社會,考慮自身還能兼顧他人者已屬珍稀,忘我無私更是無比昂貴的奢侈品。站在他的面前,幾名為官者能夠真正捫心自問:自己與這位鼻祖的差距究竟遠隔幾條江河、幾重山水?是否慚愧汗顏、驚悚畏懼?低頭鞠躬的一瞬間,是否心潮翻湧、羞愧難當?

作家採風 甘棠文化專稿‖走近召公(文谷萬華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今日召公祠主人吳啟民,同樣是一位經歷豐富的傳奇之人。他自幼家境貧寒,年輕時迫於生計下井採礦,艱苦打拼幾年後,憑著過人膽識與超人智慧,承包幾眼礦坑,一步步脫貧致富。發家後有感於召公“寧勞一身不勞百姓”的廉風仁德,有感於自己前半生艱苦打拼的深刻體悟,本著虔敬、瞻仰、渴慕、呼喚甘棠風尚的初衷,斥千萬資產重修召公祠。園內一切設計圍繞召公這一主題,圍繞廉政、愛民、厚德展開,希望透過修葺重塑,追溯這位廉吏之祖,還這方土地一片清風明月。

自修繕伊始,先生便全身心投入進來,總是身體力行、事必躬親,可以說這裡的一花一草、一竹一石、一字一碑都傾盡了他全部的心思,每一處設計須精益求精,每一次施工必精雕細琢,務求古韻和諧、大氣精美。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兼有很高的文學造詣,親自創作出數篇詩詞散文,著實才華橫溢、文采不凡!如此二十年堅持不懈的孜孜追求,現在已頗具規模,終於達到“每一棵樹木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塊石頭都有一段歷史”,堪稱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現在,啟民先生已經成為園裡的一棵樹,因為他的血肉靈魂、精神氣息,早已與甘棠樹同生共榮,與召公奭同存共在,與這裡的一切同喜共樂,早已深深融入這裡,融入這一方潔淨的土地。

作家採風 甘棠文化專稿‖走近召公(文谷萬華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第二天早晨,採風團三十多成員一齊集結到甘棠苑。老師們或分散而立、或三五一群,一個個饒有興趣地觀察、交流、品評著,我站在路邊,靜靜地環視著四周。天氣有些寒冷,水槽裡已有薄冰,一側的棠梨樹不甚高達,光禿稀疏的枝幹上,零星輕吊著幾枚褐色枯果,讓人有些憐惜。

一群人立於先賢塑像前隆重祭拜,氣氛莊重肅穆,眼前的召公一片明亮,鬚髯裙裾似被吹拂得向後飄蕩?凝神屏息中,一個年輕而又洪亮的聲音不斷傳來:“崤山巍巍,大河泱泱;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敬德保民,天下和暢,盛世成康,世代頌揚!”

我抬頭仰望,深藍的天空裡,幾朵白雲漸行漸遠,忽有兩隻天鵝從頭頂振翅飛過,遠處,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明媚的陽光裡,和煦的清風中,頗覺溫暖如春,我不禁有些微醺了。朦朧隱約中,我彷彿看見了,春暖花開的時節裡,棠梨樹是那般枝繁葉茂、青翠欲滴,甘棠苑是那般鳥語花香、春色滿園!

作家採風 甘棠文化專稿‖走近召公(文谷萬華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