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男友”“向前看”…“前”到底指過去還是未來?

“你還在懷念前男友嗎?人要向前看!”——“前”這個字,指的到底是過去,還是未來?

既然“前”指的是以後,為什麼人人都管過去的叫“前任”?既然“前”指的是以前,為什麼人人都勸你“向前看”?

1

軟體行業有個經典案例。

forward compatibility (向前相容)和backward compatibility (向後相容),這翻譯常把人弄糊塗,搞不清楚到底是向哪個“前”。

我們還得看英語。考慮到漢語的歧義性,在這裡其實應當翻譯成“前瞻相容”和“回溯相容”更貼切,因為這裡的“前/後(forward/ backward)”不是指“從前/以後”,而是指“未來/過去”。

漢語中,“前”和“後”的用法是不對稱的。“前”既可以指過去,也可以指未來,“後”則多指未來。

2

“前”到底什麼意思?是什麼讓它成為一個這樣矛盾的個體?我們先看看甲骨文。

“前”是“歬”的異體字。歬,甲骨文是“止”(即腳)+舟+行,表示徒步拉船逆流而上。簡體甲骨文省去“行”。篆文異體字加“人”,強調縴夫拉船。隸書誤將篆文字形中的“舟”寫成“月”,“人”寫成“刀”。隸化後楷書將“止”草寫成兩點加一橫。

無論“前”的字形演變多麼複雜,都改變不了它的造字本義——前進。它是動詞,指的是空間上的前進。《廣雅》:“前,進也”, 《韓非子》:“然而驅之不前,卻之不止”,《莊子》:“孔子下車而前”,《廉頗藺相如列傳》:“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都是這個意思。

既然是“前進”,那麼,人面朝的方向自然也是這一面,因此,它就有了“面對的、面朝的方向”的含義。“前方、前門、面前”,還是“前景、前路、前途”都是這個意思。

既然“前”表示空間上的前方,那麼,順序在先的也可以用“前”來表示。我們會管探路的先頭部隊叫“前軍”,會管戰爭時一個個向前衝叫“前赴後繼”,會管奪得名次的人叫“前三甲”“前八強”,楊炯那一句“愧在盧前,恥居王後”,更是用“前”與“後”形象生動地抒發了對初唐四傑排名的牢騷。

好,既然空間上的順序在先可以用“前”來表示,那麼時間上的順序也可以。《禮記·檀弓》:“我未之前聞也。”《戰國策·趙策一》:“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師說》:“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都是用“前”表示時間在先的意思。

到這裡,這個連鎖引申從空間引申到了時間,也從具體引申到了抽象,但人在看待空間和時間時角度是不同的。

人進行空間移動,是自內向外的,是面向未來的;而在時間的流動之中,如果人是靜止的,始終是時間向他走來,那麼他始終面對的是過去。

這就是引申出來的矛盾所在。

3

中國人對先者總是懷有崇敬的。

古人看重先人經驗、先人法度,“前”組成的詞較多褒義或含有正面色彩。可謂“從來如此,便是對的”。先發生的事情叫“頭”,後發生的事情叫“尾”。現代人在無意識間也深受影響,做事不敢貿然行動,必定要先上網搜一下“有沒有前車之鑑”,聽一聽“過來人”的經歷。

Bcc語料庫中,除了表方位的情況,“前”在大多語言使用中,仍然表示過去而非未來。

也許那些“從前”經歷過的、觸控過的,顯得更加真實可信,但語言有時候會玩弄你——

時間的“前”未必是你真正面對的方向

。“前局長”永遠不可能再上臺做“局長”,過去可以給人經驗,讓人成長,但要伸手去把握,卻渺如雲煙。

“從前”是為了讓人“向前”,“前”是過去,更是將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