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一提起辛棄疾,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把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標籤珠聯璧合起來,貼到他的身上那就是“詞人”和“英雄”。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自古英雄多慷慨,自古詞人皆多情。

然而能遊走在這兩種心境中的辛棄疾,用他傳奇的一生和飛揚的才情將這兩種標籤完美地貼合在一起,因而在詞壇上具有了極高的辨識度。

南宋著名詞人劉克莊在《辛稼軒詞序》中評價辛棄疾的詞作:“大聲鏜鎝,小聲鏗鏘,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穠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劉克莊高度凝練地概括出辛棄疾詞作的特點,即辛棄疾的詞作既有婉約詞的清麗也有豪放詞的雄壯,他的豪放詞自成一家,無可替代,他的婉約詞,閒適自如,卓越不凡。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辛棄疾的詞中還有一部分兼具豪放與婉約之美的作品,它們既有豪放激盪之美,又有娟秀婉約之美,如此獨特的藝術風格也被後世譽為“稼軒體”(辛棄疾字稼軒)。

辛棄疾的《摸魚兒》,是他的詞作中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也是他的兼具豪放與婉約的經典代表作,更是宋詞中的經典之作。

原詞如下: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詞前有小序:“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淳熙己亥,即公元1179年,這一年辛棄疾四十歲,由湖北轉運副使改任湖南轉運副使,由鄂州往潭州。辛棄疾的同事兼好友、擔任湖北轉運判官的王正之為他餞別送行。

在這個春天即將匆匆歸去的暮春時節,辛棄疾也即將踏上離開鄂州的行程,他這次的離別就像這春天的腳步一樣,即便內心有很多的不捨和留戀,也不得不踏上行程,詞作就在這樣的時節和氛圍中拉開了帷幕。

春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萬物復甦,草長鶯飛,楊柳如煙;春天也是一個為詩人們提供無限素材、帶來無限靈感的季節。詩人們願意用他們的才華去描摹、點染、讚美、謳歌春天,他們縱橫的才情與飛揚的才華譜寫了一曲曲春的旋律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在古典詩詞中,寫春的詩詞名句鱗次櫛比。

比如賀知章筆下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是在寫芳華吐翠的柳枝在春風中的搖曳多姿;比如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是在寫如春花般旖旎絢爛的愛情;再如秦觀的“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則寫盡了一場縹緲瑰麗的春天夢境。

更有如歐陽修筆下的閨閣女子在春日裡的愁怨“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也有晏殊《浣溪沙》中的對春天漸行漸遠的閒愁“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還有賀鑄《青玉案》中在煙雨迷離的暮春中的悲歌悲悼“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於是在多愁善感的詩人或詞人眼裡,“傷春”顯得更加耐人尋味。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不管怎樣,這樣的春天一定是離不開一個愉悅愜意的心情,然而同樣的春天,同樣的美景,換一個惆悵滿腹、心事重重的詩人,他眼裡的春天也許就不一樣了

正所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辛棄疾這首《摸魚兒》,恰好也是寫春的詞,上片中的“怨”字,已經點出了詞人的心境。那麼他怨什麼呢?

開篇幾句“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說如今已是暮春天氣,禁不起再有幾番風雨的襲擊,春便要真的去了。這顯然不是單純地談春光的流逝,而是另有所指的。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大意是說:愛惜春天我常怕花開得過早,何況此時已落紅無數。

這兩句揭示詞人惜春的心理活動:由於怕春去花落,他甚至於害怕春天的花開得太早,因為開得早也就謝得早,這是對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層的描寫。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面對雨打落紅的哀景,辛棄疾竭力地挽留春天,他不願看著春光在風雨中消逝。於是他要挽留,他嚮往著遠方還有無盡的芳草可以繼續它們的美夢,只是無論他怎樣挽留,春天還給他的只是沉默。

可是,花並沒有因為詞人的擔憂與挽留而晚開,也沒有因為他的憐惜而遲落。面對滿地落花,詞人傷感至極,情不自禁地追趕上春天並深情地對她說,你暫且停下匆忙離去的腳步,連天芳草已遮蔽了你的歸路,你還要到哪兒去呢?

由於詞人擔心春天的腳步過於匆匆,所以他對春天招手示意,他多麼希望春天的腳步能停留下來啊,不管詞人怎樣真情地呼喚,春天始終沒有態度,始終默默不語,依舊悄悄地溜走了。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細品詞意,不難看出,詞中的春天被詞人賦予了人格,詞人筆下的春天儼然是一位惹人愛憐的女子,詞人對春天真是纏綿無盡:又是惜春,又是留春,又是怨春。

詞人一直掛念著、揪心春姑娘的的安危,風雨的抽打好像打在自己的身上。詞人對春天的眷戀、留戀,憐愛不已。可是春天仍然匆匆地離開,也不顧及別人對它的珍愛。那樣揪心憐愛的何止是這一個春天呢。

詞人一直擔心著,怕春花開早,就是怕春天也走得早。可是現在落英滿地,一片狼藉,多麼悲悽的場面!春天那麼無情,說去就去。情急之下,詞人以溫婉感人的口吻勸春天留下來。

“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這三句承接上文而來,對於詞人的追問與表白,春天沒有予以任何回答。屋簷上的蜘蛛網整天不停地沾惹著漫天飛舞的柳絮,春天走得更加遙遠了。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詞人想不到挽留春天的好辦法,倒是那簷下的蜘蛛,勤勤懇懇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絲結網,去留住那象徵暮春景象的楊柳飛花。

在詞人眼中,蜘蛛以它自己的方式挽留春天,其情可憫。

對於愛春、惜春的詞人而言,春天太過短暫,風雨一停歇,春天怕是就要結束了。因為惜春,他擔心花早早就開了,因為開得早就會落得早,詞人心思細密,對春天愛得深沉。這三句將詞人無法挽留春天的無可奈何的糾結與悵惘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很少有人寫春愁能宕開一怨到底的哀怨與傷感,但辛棄疾卻醞釀了一種新的音樂復調,這裡有低眉處的怨懟,也有仰望蒼天的吶喊,還有絕望背後的堅持。

經常聽人們說“糾結”二字,其實糾結也是人生的一種況味,它不是單純的悲,也不是單純的喜,它應該是人生久經歷練後的一種境界。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可是春天依舊步履不停,詞人再怎樣纏綿多情,春天也不理,甚至連一句迴應的話都沒有。落寞之中,詞人看到屋簷上的蜘蛛在網上殷勤地玩著春天遺留下來的落絮。春天的影子似被留住了一些,睹物思春更讓詞人惆悵不已。

詞人惜春、挽春、怨春,那麼珍惜憐愛春天,可是春天仍然如期而歸,但他並不怨恨春天的離去。春天對詞人來說是多麼珍貴!春天是詞人的至愛。為了春天,詞人可謂纏綿悱惻,百般煎熬。

為什麼詞人那麼珍惜春天呢?她如此揪心的,其實還是自己白白流逝的美好青春。對春天的珍惜留戀也就是對自己華年的珍惜憐愛。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上片中,詞人依次寫了惜春、留春、怨春這三個方面,層次井然有序,抒發詞人無可奈何的惜春之情。如果聯絡詞的下片和時代背景,我們就會發現詞人的惜春即是對人生的感傷。

回首辛棄疾的一生,他從二十一歲迴歸南宋,到二十六歲傾心盡力上書《美芹十論》,縱論國事,到四十歲時卻不得不選擇遠離仕途,過起了數十年如一日的閒居生活。

這樣的一生,是被誤解的一生,也是被耽誤的一生,所以辛棄疾不得不扼腕長嘆。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只是這樣剛毅堅持的辛棄疾為何不慷慨陳詞,面對著故交好友一吐心中的不滿呢?在詞中,我們看不到犀利的針鋒相對,也讀不到壯懷激烈的直抒胸臆,詞人反倒是用了很多女性的故事來做了一番柔腸寸斷的傾訴。

過片承上啟下,全詞意脈相連。“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詞人巧妙地借用了“金屋藏嬌”主人公阿嬌的典故:阿嬌盼望重新得到信任,約定了佳期卻一再延誤,都只因太美麗有人嫉妒。縱然用千金買了司馬相如的名賦,這一份脈脈深情又向誰去傾訴?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這三句進一步用上面的典故,寫自己的才華無法施展,自己的處境和際遇也無法訴說、無處訴說。詞人借用典故無非是為了表明自己滿懷的希冀在不斷期盼中又不斷化為泡影。問句的設定,讓詞作在無形中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在極度的傷感中,詞人言不由衷地說道:不要太得意了吧,你們還能得意多久呢?曾經被無限寵愛的楊玉環、趙飛燕都早已化作塵土,你們又有什麼好得意的呢?

這一詞句以其蘊含深刻的哲理而成為千古名句。

運用典故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這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在增強了作品意蘊的同時,也給閱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如果不能正確把控典故的含義,也會給整個作品的鑑賞帶來一頭霧水的感覺。

就拿辛棄疾來說吧,他既是有名的詞人、文學家,又是為官一任計程車大夫,他的作品中往往包含著雙重身份的疊加,這就註定了他的作品往往具有包容性與相容性,具體來說就是要懂得在模糊與清晰、謹慎與真誠之間掌握尺度。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也就是說,辛棄疾之所以運用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他就是要在直抒胸臆與含蓄委婉之間找到一種平衡,或者表現出一種更高層次的藝術性。直抒胸臆、慷慨激昂的批判,儘管勇氣可嘉,但委婉含蓄、隱微曲折的諷喻更有發人深省的穿透力。

“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這三句大意是說:閒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樓憑欄眺望,一輪就要沉落的夕陽正在那,令人斷腸的煙柳迷濛之處。

詞人將悲傷的心緒寄寓在蒼涼的晚景中,以景作結,詞盡而情不盡。

“煙柳”,這一迷濛的意象在此處可以理解為詞人迷茫的心情,“斜陽”,這一黯然的意象可以理解為詞人逐漸消沉的心緒。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下片結尾幾句,詞人一筆盪開對歷史人物的描寫又回到寫景上來。“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二句,以景語作結,含有不盡的韻味。

古典文學作品中,尤其是詩詞中,人們是很重視結尾的,因為一個好的結尾常能創設出“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給人一種非同尋常的美感享受。

“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結尾方式是詩詞創作中的一種有持久生命力的藝術形式,它不僅為詩人表達感情提供了廣闊的藝術場域,也為賞析詩歌的讀者營造了探尋詩境的藝術空間。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辛棄疾在這首詞中選擇了“以景結情”“融情於景”的收尾方式,融情於景就是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它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以景結情的結尾形式一般側重於情感的回味詠歎,而這裡的不是透過寫景、描狀傳達出來的曲折心跡,更側重於情感的點染深化,是多種複雜情緒的交織縈迴,真正是一腔情懷,無處訴說,百感交集,欲說還休。

這樣的寫法,通篇字面上看是寫景,實則寫情,正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樣做的好處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景因情的渲染而更鮮明,情因景的襯托而更顯豁達,情與景的完美交融讓作品極具感染力,詞人的無可奈何之痛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下片中,詞人運用陳皇后、玉環、飛燕等歷史典故,敘述詞人的人生際遇,抒發詞人無可奈何的不得志之痛。通覽全詞,詞作上片之無可奈何的惜春之情,在下片深化為無可奈何的不得志之痛。

這首《摸魚兒》之所以成為宋詞中的經典,更深層的原因就是詞作顯現了辛棄疾這位偉大的愛國詞人的傲岸人格。他的仕途不是一帆風順的,甚至可以說是在風雨的顛簸中艱難前行的,他屢遭猜忌和排擠,卻始終不失其赤子之心。一身才華卻無處施展,滿腔熱血卻飽受冷落,於是只能將雄豪的情感寄託在深切的婉約中。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從金戈鐵馬到《美芹十論》,從輾轉羈旅到閒居帶湖,辛棄疾的人生是多樣的個性重合:有豪放慷慨與深婉迂迴,也有清麗脫俗與沉鬱頓挫。

辛棄疾的詞作是多彩的,多樣的人生與多彩的詞作勾連起來才組成了英雄詞人辛棄疾個性鮮明、可歌可泣的一生。

單就這首《摸魚兒》來說,詞中筆勢飛舞,沉鬱頓挫,寓豪放於婉約之內,寄博大於精微之中。細讀這篇名作,感受詞人的赤子之心與家國情懷,領略作品獨特的美學風格,發掘其蕩氣迴腸、獨絕古今的奧秘。

辛棄疾辨識度很高的一首詞,融豪放和婉約於一爐,結尾堪稱千古名句

我們很容易被詞作蘊含的深情打動,因為沒有一種文體,可以把人類幽微的情感表達得如此精緻而婉轉,能夠把那些莫名的情緒描述得這般貼切而動人,辛棄疾的這首《摸魚兒》可以說是這類文體中的傑出代表。

辛棄疾的《摸魚兒》可以說是寫“無可奈何”而達到經典境界的作品,是可以代表沉鬱蒼涼的藝術風格的典型。

這首詞也是困擾著辛棄疾的一重又一重矛盾的凝結,因而高度體現出詞人的人格魅力,全詞字字珠璣,字字精華,因而極具藝術感染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