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周人、楚人、東夷三族的風神,其源頭竟然都在這裡!

《山海經》中的四方風神不僅是四方之神,同樣也是四時之神,可以說是關於風神崇拜最為古老的一個源頭,而從此順流而下,則在周人、楚人以及東夷族群中,發生了不同的分化與演繹。可以說風還是那個風,但神卻不再是那個神。

山海經:周人、楚人、東夷三族的風神,其源頭竟然都在這裡!

(一)周人、楚人和東夷之風神

周人的風神,叫做“風師”,但實際上這個風師,卻和天上二十八星宿的“箕星”關係密切,幾乎可以將二者等同起來。我們在《左傳·昭公六年》中看到這樣的記載:“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不時,於是乎禁之”。就是說,日月星辰是天神,所以主宰了人間的雪霜風雨之患。

山海經:周人、楚人、東夷三族的風神,其源頭竟然都在這裡!

人們在很早的時候就發現了這樣的一個現象:即當滿月處在箕宿的位置上,春天的大風就會揚起塵土,這表明天氣開始轉暖,萬物復甦。所以古人總結出這樣的規律:

“月離於箕,風揚沙,故知風師,箕也。”

於是乎,在周人的眼中,箕星一出,大風驟起,於是箕就成了風神的代名詞。

楚人的風神,叫做“飛廉”,屈原在《楚辭·離騷》中說:“後飛廉使奔屬”,屈原以風神飛廉作為自己遨遊天際的隨從,足以說明飛廉使楚人崇拜的風神。這種飛廉長什麼樣子呢?高誘說了:“飛廉,獸名,長毛有翼。”

山海經:周人、楚人、東夷三族的風神,其源頭竟然都在這裡!

在漢唐時代,風神飛廉的形象比較常見:“飛廉神禽,能致風氣者。身似鹿,頭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這種飛廉,也經常出現在墓室內的壁畫中,成為墓主昇仙路上的守護神獸。

山海經:周人、楚人、東夷三族的風神,其源頭竟然都在這裡!

東夷的風神,叫做“大風”,在《淮南子》中說:“堯之時,(羿)繳大風於青丘之澤”,在高誘的註釋中,大風指的就是風伯。我們之前說過,東夷族群崇尚鳳鳥,鳳和風本質上是相同的,所以東夷的風神其實就是鳳神。

(二)大荒世界裡的源頭

之所以說,不論是周人的“箕星”、楚人的“飛廉”還是東夷的“大風”,其文化淵源都可以追溯到《山海經》中的大荒世界中。

在大荒經中有二十八座山,可以對應天上的二十八宿,其中的箕星就對應這大荒中的“壑明俊疾”之山,此山為日月所出,有一個國家叫做“中容之國”。

山海經:周人、楚人、東夷三族的風神,其源頭竟然都在這裡!

楚人在《山海經》中是屬於顓頊、祝融一脈的,在這一脈中,顓頊為北方水帝,祝融為火神,而飛廉則是風神,雷神和雲神則是“屏翳”,如此水火風雷四神齊聚。

山海經:周人、楚人、東夷三族的風神,其源頭竟然都在這裡!

東夷的風神,可能與少昊氏族有關,在《山海經》中就有很多關於鳳凰的記載,不僅如此,鳳凰、大鵬其實都可以作為“風神”的具體形象,因為“風”其實本質上就是鳥類飛翔之時所產生的氣流。

山海經:周人、楚人、東夷三族的風神,其源頭竟然都在這裡!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國語·魯語》,講吳國攻破越國之後,得到了一根巨大的骨頭,有一節車那麼大,於是便派人去請教孔子,孔子說這是巨人防風氏的遺骨。而這個巨人防風氏就是大禹在會盟諸侯時被誅殺的,因為他是巨人,又是防風氏,所以有人也認為它才是所謂的“大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