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本文已獲得授權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01.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還需要書店嗎?

記得小時候,我們去書店看書,偶爾也會買上幾本自己喜歡的小說。自從有了手機以後,大部分人開始沉迷於手機,幾乎很少去碰紙質書籍。

去年4月底讀書節前夕,京東研究院聯合京東圖書釋出了《2021京東閱讀資料報告》。資料顯示,在2020年,同時購買電子書、有聲書和紙質書的使用者數量較2019年增長了40%,圖書使用者人均購書支出較2018年增長3。3%。同時期,拼多多有4億人次來“拼知識”,拼回家的知識量,相當於11座國家圖書館的藏書。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中國國家圖書館

看到這些資料,多年來一直嚷嚷著“要涼”的出版社,終於湧出了激動的淚花。許多實體書店也湧出了淚花,心痛的淚花——同樣是世界讀書日,與電商平臺的傲人資料相比,實體書店的銷售量怎一個慘字了得。

網際網路時代,便利和物美價廉才是王道,電商平臺的強大屬性,決定了他們可以比實體書店以更低的折扣從出版社拿到書。對於原本就生意慘淡的實體書店來說,這種衝擊無異於雪上加霜,甚至有實體書店經營者慨嘆,“世界讀書日,就是書店的受難日”。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電商平臺的資料狂歡,是實體書店的要命孤單。這不僅使人困惑: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還需要書店嗎?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曉島

就我而言,我希望在一個有儀式感的,安靜有氛圍的地方去看書,每當造訪一些實體書店,哪怕在裡面待上十幾分鍾,我也覺得會實現精神上的滿足。慢慢得,書不再僅僅是一本書,它更像是我的朋友。生活中的朋友並不一定永遠有時間去傾聽你,但是書可以。

同書相比,手機和電腦在我們需要去快速蒐集資料的時候,更加有效,但當我們希望去解答生活中的問題時,它們又變成我們的煩惱之一,因為它們太過於“爆炸”。

當我們面對手機電腦一整天,每看一眼都會出現莫名的煩躁感,可對於它們的依賴又使我們很難去擺脫掉這種感覺,於是繼續成癮般的,一天,兩天,三天,時間開始變快,我們開始變得焦慮,我們喪失了思考的能力;感官上,眼睛疲勞,耳邊隱約出現嗡嗡的虛無聲……

這時,如果我們停在路口,抬頭看到角落處的書店,店面很雅緻,或許我們會覺得該去看看書了,無論什麼書。因為我們已經很久沒有“看書”了……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阿那亞單向空間,作者自攝

現在的書店是與時俱進的,“網紅書店”層出不窮,真正說明了書店是可進一步發展的事物。時代說:要有別具一格的設計感,要美;要有人文關懷,要成為“文化地標”;要走進讀者的行程,要走進讀者的生活,更要滿足讀者對博爾赫斯那句“天堂的模樣”的想象。

在時代的推波助瀾下,一批不一樣的書店於是應用而生:從孤零零矗立在海邊的“孤獨圖書館”,到透過巨大玻璃窗可以看到老北京不同景緻的Pageone,再到被各路文藝青年追捧的單向空間、被譽為“中國最美書店”的鐘書閣、集書店、生活美學、咖啡、展覽空間、時尚等混業經營為一體的方所……

書店存在的意義之一即為“書找讀者,為讀者找書”,如果沒有書店,人和書的故事就不會展開。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西安·蔦屋書店

02.書店對一座城市氣質的影響。

我們常說,書讀得多了,會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其實,書店多了,也會改變一座城市的氣質。書是育人的,正如“人靠衣裝馬靠鞍”,書店的設計也會給人們的第一印象。發展實體書店,絕不只是表面上的不讓書店文化流失掉,而是它需要存在。

在全國文化中心北京,許知遠經營的獨立書店

單向空間

,選書全是他想看的,充滿了理想主義情懷,雖然帶著些知識分子的冷靜和彆扭,但也正因如此,這家書店反而更具文學性和浪漫精神。

這樣的書店,在北京並不少見。從擠在海淀區各大高校之間的老書店,到散落在北京各個角落的獨立書店,“開自己想開的書店,賣自己想賣的書,做自己想做的事”,是這些書店與書店經營者的態度。

許多漂在北京的人,在這些書店裡進進出出,尋求著自己的答案,追尋著自己的理想。“在北京,談理想不丟人”,這大概是這些書店對年輕人最大的滋養。而這些年輕人,就是這座城市的未來。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許知遠×單向空間

方所書店

總顧問廖美立曾在採訪中提到,決定開書店之前,她並沒有優先考慮北京、上海,而是選擇了廣州,許多人告訴她說,廣州是“文化沙漠”,書店不好經營。但是她認為,廣州更自由、開放,這些對於做書店來說更重要。

方所剛進駐廣州時,舉辦了一系列以詩為主題的演講,請來了眾多名家,現場聽講座的人大大超過預期,擠得水洩不通。廖美立無比欣慰,“我看到年輕人眼神中閃爍著求知慾、溝通欲,這是文化沙漠的表現?其實這恰恰證明了廣州的群眾非常需要這麼一個空間,感受思想的碰撞。”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廣州方所書店

書店作為一定的承載物決定著一座城市的文化氣質。俗話說“時尚是一場輪迴”,趨勢也證明,書店是獨樹一格的,不同書店所帶來的感覺也不一樣,而一個城市的底蘊會體現在書店上,城市紙質閱讀習慣也需要書店去引領。

03.“打卡書店”,走進閱讀的第一步。

一些頗有“顏值”又頗負盛名的書店,逐漸成為了文藝青年們的“網紅朝聖之地”。而這些書店的複合式經營模式,則使得它們承載了更多功能,身受其利的同時,也深受其苦:以前,人們來書店,是為了看書、買書,而現在,人們來書店,是為了打卡、拍照、發朋友圈。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深圳·前簷書店

於是,在朋友圈裡,我們經常能看到秦皇島阿那亞社群孤獨圖書館的水泥牆、自然光、玻璃窗外的大海;看到北京pageone玻璃窗外的正陽門、大柵欄商業街;看到南京先鋒書店斜坡盡頭顯眼的十字架;看到單向空間的咖啡區、手賬本;看到上海鍾書閣紅色的磚牆、尖尖的屋頂;看到蘇州誠品書店中的“蘇州大步梯”;看到廣州方所書店的文創產品專列區……

我們看到了這些書店的方方面面,卻唯獨沒有看到拍照的人在書店裡讀了或買了什麼書。這就不由得使人深思:在書店,我們應該做什麼?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書店的初衷,是為讀者營造一個更舒適的閱讀環境,一種更時尚的購書體驗,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新型書店的出現,似乎並沒有能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2018年,第16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67本;2019年,這個資料是4。65本,2020年是4。70本。而隔壁日本,人均閱讀量是每年40本。

閱讀的數量,並不足以代表閱讀的質量,但這觸目驚心的資料,最起碼能說明一些問題,國人的閱讀量,實在是有些匱乏

“打卡書店”的行為,雖然與閱讀相去甚遠,但也算是走進閱讀的第一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些“網紅書店”,也許是引渡新一代讀者進入閱讀的一種途徑。而為讀者提供真正持久、更深入人心的閱讀體驗,迴歸閱讀本身,也是時代對這些書店的真誠期待。

打卡書店,就像是要接觸第一縷陽光,當你走進去,就會感受到一個新世界。或許有人只是因為新奇而不是因為閱讀,但不管故事是怎樣,開始的過程是最重要的。

04.那些書店。

海南 曉島書店

這是由高曉松先生擔任館長的圖書館專案,具有非常大的IP號召力,依海而作,充分運用了美麗的自然景觀,加支本身既具有生命力的設計外觀,融合為一個愜意生活,詩和遠方的空間。

整個書店由大大小小的洞和圓弧拼接起來,形成一個舒服的圓弧空間,屋頂又像是月球表面,這些洞互相相連,彷彿你從秘密探險一樣一個洞進去不知道最後會在哪個出來。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雲洞圖書館

建築伸展出來的灰空間也給行人們遮擋太陽的小憩處,二層有觀景露臺,由混凝土澆築的表面形成的露臺彷彿是在北極圈內的雪屋出來,到了晚上,這座雪屋又像是宇宙中形成的天然山洞,這個角度看星星,自有一份美好。

屋頂的不同起伏呼應是遠處波浪的大海。這些洞外面裡面是不同的,扭轉的角度也不同 ,光打下來,你所閱讀的地方就是光明之處,美好靜謐,歲月安然。“我們在這裡讀書,我們在這裡看海,我們在這裡浪漫。”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雲洞圖書館

成都 都江堰鍾書閣

成都·都江堰鍾書閣 ,我願稱之為實現想象的一座書店,每一幀看起來都像是電影一樣,這家書店的確很潮流,但同時它也很傳統。

像城堡的感覺,漫步空間很多,類似於每走一步都可以停下來看書,因為它就在隨手處,森林林立,眼花繚亂,有可“逛”的地方,也有可“讀”的地方。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成都·都江堰鍾書閣

高樓大廈俯瞰一般,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你讀的越多,看的更高,看的更遠更多。這裡或許是個能讓不愛看書的人愛上書的地方,剛開始你也許是被精彩的設計吸引進來,之後它會帶你挖掘書的美秒。

乾淨的地面像是湖中的倒影,你神遊其中,沉迷其中。像船在風平浪靜中游行。等到從書店出去的時候有流連忘返之感,給人留以深刻的印象,無事時會再想來這裡逛一逛,看看書,感受一下,忘掉世俗的喧囂,只沉浸在書的世界中,安靜,悠遠,穿越,復古,沉澱,昇華。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成都·都江堰鍾書閣

北京 單向空間

單向空間作為北京的文化地標,以高質量的文化沙龍聞名,致力於提供智力、思想和文化交流的公共藝文空間。

開始吸引我的還是這個名字,“單向”,我好奇於它的含義。後來瞭解這座書店原名單向街書店,也瞭解過許多知識分子在這裡呆過,之後便肅然起敬起來。

這個時代,文化產業可以延續發展,並且進化迸發出新的生命力,成為現象,成為榜樣。借用一句不知何處看到的話“無論世界走向哪裡,我們也需要文字,需要詩。”

瞭解到它的發展,才知道它是一步步過渡的一家書店,時光荏苒,一邊不忘初心,一邊砥礪前行。這家書店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來到這裡,去深入瞭解自己的靈魂。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北京·單向空間

秦皇島 海邊圖書館

去阿那亞,看最孤獨的圖書館。“阿那亞”一詞,譯自梵語阿蘭若Aranya,意指“躲避人間熱鬧處、修行處”。

通白的牆體,黃色的沙灘,和藍色的海,想起童話故事裡幫助男女主角在一起的老人所居住的地方,當主角們經過這裡,會有一個笑容慈祥的老人,他們往往世事通透,一眼看破卻不說破,讓路過的人們喝茶,談天說地,不經意的說出的一個故事裡,人們就找到了答案,不再迷惑,繼續前行。送別路人,又開始過自己安靜的生活,優雅得存在著。

整座建築注重採用自然光,保持原始的概念,我絲毫不懷疑在這裡呆上一下午,會把煩惱都褪去。孤獨對於這座書店來說是褒義詞。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海邊圖書館

一座城市的氣質,靠什麼塑造?

除了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更不能缺少那些如星火般散落在城市角落的文化載體

書店是這些星火中最閃亮的那一個,它雖然靜謐,卻足以潛移默化改變甚至塑造一座城市的氣質,而這種氣質,會成為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最有味道的部分。

參考資料

1。運營商財經網 《2021京東閱讀資料報告》

2。中國經營報 《世界讀書日,也是“實體書店受難日”?》

3。南方日報 《書店與一個城市的文化氣質》

4。澎湃新聞 《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權威釋出》

5。新週刊 《在成都,找到“時尚之都”的新定義》

6。誰最中國《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編輯:李靜

撰稿:李靜

微博:匠山行記

B站:匠山行記

書店是一座城市的氣質。

- End -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