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打仗箭如雨下很少出現?這個史前一萬年出現的工具是關鍵

為何古代打仗箭如雨下很少出現?這個史前一萬年出現的工具是關鍵

字數:1958,閱讀時間:約4分鐘

編者按:之前冷兵器研究所的《

射過去的箭會被撿起射回來嗎?別擔心,古代打仗箭桿比箭頭貴多了_網易訂閱

》《

古代打仗弓箭箭桿用啥材料最好?為何古埃及人用蘆葦做箭桿

》兩篇文章,介紹了古代時,雖然箭桿用的不是啥稀缺材料,但是材料的效能還是有要求的。本文則繼續講述箭桿的故事,不過今天講的不是箭桿本身,而是一種加工箭桿的工具——端子。

為何古代打仗箭如雨下很少出現?這個史前一萬年出現的工具是關鍵

上圖中,這個山西省博物館所藏的文物,就是用來加工箭桿的工具,也叫端子,也叫箭端。那麼這東西怎麼弄呢?

在箭桿選材階段,木料中常常會夾雜很多彎度較大的,需要矯直後使用。端子就是用來矯直的工具。矯正的“矯”字,裡面帶個“矢”字,就來源於此。

箭桿的矯直方法是:先用火烤熱彎曲的部位,然後一手持箭端子,一手持箭桿,把受熱的彎部嵌在箭端子的凹槽裡,然後兩手用力夾,可反覆多次,使箭桿較直。

為何古代打仗箭如雨下很少出現?這個史前一萬年出現的工具是關鍵

這種工具在明代的《天工開物·佳兵第十五》就有記錄:“木杆則燥時必曲,削造時以數寸之木,刻槽一條,名曰箭端,將木杆逐寸戛拖而過,其身乃直。即首尾輕重亦由過端而均停也。”

不過,這個東西的歷史,可比《天工開物》早多了。比如這個箭桿整直器的展示牌的備註上,寫的是新石器時代。而且它的出土地點是著名的陶寺遺址。陶寺遺址被認為是傳說中的堯都,距今已經超過四千年了。

陶寺遺址附近的石峁遺址,雖然因為年代久遠沒有發現箭桿,但是也發現了不少這種箭桿整直器。

為何古代打仗箭如雨下很少出現?這個史前一萬年出現的工具是關鍵

▲箭桿整直器

而且這個文物還不是最早的箭桿整直器,其實這種工具出現的時間更早。

根據李新偉老師的研究,除了陶寺以外,1935年,日本學者濱田耕作、水野清一主持發掘距今5500年的赤峰紅山後遺址時,也有發現過類似器物。

目前此類石器的遺址範圍分佈極廣。

其中內蒙古有:林西白音長汗、元寶山哈喇海溝、敖漢興隆窪、趙寶溝、鄂爾多斯朱開溝。

遼寧有:阜新查海、長島小珠山。除此以外還有河北易縣北福地、山東泰安大汶口、陝西神木新華等。

在年代上,這些遺址年代有的遠遠早於陶寺,有的和陶寺相仿,絕對年代大致在公元前6000年至前2000年。

為何古代打仗箭如雨下很少出現?這個史前一萬年出現的工具是關鍵

▲資料來源:《我國史前有槽箭桿整直器》

難道這種工具在八千年前就出現了?

其實還不止,近東地區的公元前9000年的前新石器(Proto-Neolithic)諸文化遺址中,就出現此類工具。除了中國以外,在整個歐亞大陸及島嶼,以至非洲甚至北美都有發現。

北美印第安文明和歐亞其他文明,大約在一萬兩千年前就分開了。所以在北美髮現這種工具,說明這種工具出現的時間非常早,而且北美的類似器物用法和東亞地區也是非常相似。

為何古代打仗箭如雨下很少出現?這個史前一萬年出現的工具是關鍵

▲印第安人的箭桿整直器

前文說的箭桿加工前需要先將箭桿加熱,而美國學者馬松(O。T。 Mason)在對印第安人弓箭的專門研究中也提到,潘納敏特印第安人(Panamint)會把U形槽石器先加熱,再將箭桿的一部分放入槽中。除了矯正外,這種石器還有打磨的作用,即印第安人還用此類石器打磨拋光箭桿。

美國人類學家克魯博(A。 L。 Kroeber)在20世紀初,記錄過加利福尼亞印第安人制箭的情況。他們也是先將這種整直器進行加熱,然後對箭桿進行矯正,以及打磨拋光。

為何古代打仗箭如雨下很少出現?這個史前一萬年出現的工具是關鍵

而東亞地區發現的箭桿整直器,除了矯直箭桿,也有打磨箭桿的功能。只不過,後來隨著其他加工裝置的完善,這種拋光功能逐漸被淘汰。

從類似的原理到類似的使用方式,說明早期先民們對於弓箭效能的要求可不是湊合就行。他們也知道什麼好用什麼不好用,只是他們沒有我們今天完善的學科理論和實驗裝置。所以他們只是自己摸索。要知道這種石器的加工難度可比製造切削器大多了。

為啥那麼幹,不還是看到箭桿加工後的好處?而正是他們的這種追求,才推動社會的不斷前進。

為何古代打仗箭如雨下很少出現?這個史前一萬年出現的工具是關鍵

回過頭來再說箭桿。箭桿矯正只是箭桿製作的其中一步。箭桿的加工、拋光、上漆、纏線,每個環節都需要消耗人力物力,雖然一支箭不是特別精貴,但是價格也不便宜。在宋代要七十文,也相當於北宋幾天的生活費。清代一支軍用箭也三分銀。三分銀是啥概念?清代一兩白銀是一百分,換成銅錢一般是1000文,而一兩白銀能買150斤米。可見三分銀也相當於一天飯錢了。何況箭又不是一根。三十支差不多就接近一兩白銀。而對於打仗來說,需要的弓箭可不是幾十支。

因此有觀點認為,古代那種大規模覆蓋的箭雨拋射,其實很難出現,因為箭的產量和價格導致了每次箭雨拋射,其實都是“乾坤一擲”。當然,古代打仗有時往往不計成本,那種箭雨記載上還是存在的。

為何古代打仗箭如雨下很少出現?這個史前一萬年出現的工具是關鍵

所以各政權在開戰前,都會大量生產軍械,而戰爭成本也是建立在政權的經濟之上。這也是為何會出現戰端一開,燒錢燒得像燒柴火的情況。這也是為何說,打仗拼的是動員能力的原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