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未隨葬列侯印的猜測

觀海昏展外:賞聚光燈下的劉賀玉印 思未覓蹤跡的海昏侯印

2016年2月,一枚出土於墓主腰部位置的印章,揭開了全國上下高度關注的一座西漢大墓的墓主身份。

海昏侯墓未隨葬列侯印的猜測

這枚印章就是“劉賀玉印”,他的主人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歷經“王、帝、民、侯”四重身份的傳奇之人——劉賀。

海昏侯墓未隨葬列侯印的猜測

該印為劉賀的私人印章,和田白玉質,邊長2。13釐米、高1。57釐米,為漢代常見的方寸之印。印紐為螭,首呈三角形,曲耳,彎眉鼓眼,尖嘴,分支絲束長鬣毛,軀體呈 C 形,身飾鱗狀紋,尾捲曲;螭腹下方鑽成扁圓形孔;印面為正方形,左右等分陰線篆刻“劉賀”二字。

燈下的“劉賀玉印”,溫潤淡雅,由內而外地散發著柔和滋潤的光澤,令人如飲醇酒,回味綿長。

海昏侯墓未隨葬列侯印的猜測

從漢墓的考古發現來看,列侯墓葬中往往還會隨葬有其列侯印,如長沙馬王堆漢墓發現有軑侯之印、傳聞出土于山東日照的石洛侯印及江西蓮花山漢墓出土的安成侯印等。故發現劉賀玉印後,專家和社會大眾都非常期待能找到海昏侯印。

海昏侯墓未隨葬列侯印的猜測

石洛侯印

按漢代制度,列侯印為金質、紫綬、龜鈕。

海昏侯墓未隨葬列侯印的猜測

安成侯印

十分遺憾的是,直到劉賀墓考古結束,也未能發現他的列侯印,成為一個不小的謎團。筆者推測,這可能與劉賀死後,海昏侯國被除國有一定的關係。

海昏侯墓未隨葬列侯印的猜測

據史書的記載,豫章太守寥在劉賀死後向漢廷上奏,請求朝廷集議廢除海昏侯國。而在墓中發現的《海昏侯國除詔書》內,整理者發現朝廷大臣們提出了廢除海昏侯國並對劉賀“葬謹議”的建議,即要對劉賀的葬禮謹慎處理。或許,這就造成了劉賀不能隨葬自己的列侯印。

另篇:

觀海昏展外:你看“耀眼金光”,我思“晦暗墨書”

海昏侯劉賀墓出土文物1萬餘件套,其中黃金數量達478件之多,總重量超177公斤,為迄今我國單座漢墓考古發現種類最全、數量最多的一次。

海昏侯墓未隨葬列侯印的猜測

金器是“海昏”名片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及海昏必生聯想。《金色海昏》陳展,順應並放大了這樣的聯想,運用組合陳列方法,把大量的金器集中組合展示,營造了一個耀眼的金光空間,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

海昏侯墓未隨葬列侯印的猜測

耀眼金光中,幾塊餅金上的墨書引起了筆者的思考。據相關報道和發掘簡報,這些墨書餅金出土於海昏侯劉賀的主棺柩內,共5塊,上有墨書字跡“南藩海昏侯臣賀元康三年酎金一斤”,表明它們是劉賀在元康三年準備的酎金。

海昏侯墓未隨葬列侯印的猜測

酎金,是漢代諸侯參加朝廷每年8月宗廟祭祀進獻的貢金。這一制度形成於漢文帝之時,諸侯需按封國人口的總數,每1000人進奉4兩黃金,超過500人不滿1000人也需進奉4兩黃金。

海昏侯墓未隨葬列侯印的猜測

漢宣帝於元康三年封劉賀為海昏侯,食邑4000戶。5塊墨書餅金共5斤,合漢代80兩,表明元康三年海昏侯國的人口大致在20000人左右,每戶的規模為5人。

據《漢書 地理志》記載,漢平帝元始二年的全國家庭規模平均約4。67人每戶,豫章郡為5。22人每戶。海昏侯國的家庭規模是較高於當時的全國平均水平而低於豫章郡的平均水平。從揚州各郡及豫章周邊郡的家庭規模來看,長沙國5。43人每戶、丹陽郡3。77人每戶、會稽郡4。63人每戶、九江郡5。2人每戶、六安國4。66人每戶、廬江郡3。68人每戶、桂陽郡5。57人每戶,海昏侯國的家庭規模處於中間水平。

從漢代家庭規模與區域經濟發展程度來看,農業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家庭人口規模會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而其中約一半郡國的家庭人口規模在全國平均規模上下浮動。因此,海昏侯國家庭人口規模說明此地的農業經濟水平或已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故不應簡單地依據史書記載,輕易斷西漢中期的豫章郡還是偏僻蠻荒之地。著名秦漢史專家王子今先生認為,王莽將海昏改名宜生,或可反映當時此地是豫章郡生存條件較好的地方,也可能反映兩漢之際氣候變遷對海昏地方環境改善的影響”;又,許懷林先生在《論漢代豫章郡的歷史地位》一文中指出“湖區西部的海昏縣周圍,也是引人注目的產糧地”。

轉載自:文博好宅男

標題為本文編者所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