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兒子竟然被活活餓死,箇中原因不禁令人扼腕嘆息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兒子竟然被活活餓死,箇中原因不禁令人扼腕嘆息

說起唐代著名詩人中最有名的兩位,便是李白與杜甫,李白終日如閒雲野鶴般遍遊名川大山,一生狂放不羈,後世譽為“詩仙”。杜甫憂國憂民、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給予揭露,是現實主義詩人,後世譽為“詩聖”。

二十多歲的杜甫意氣風發,“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春歌叢臺上,冬獵青丘旁”。當時他的父親正在兗州做司馬,他的生活也比較富足,終日漫遊於齊趙一帶。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流露了他當時的遠大抱負。之後他與因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同遊梁、宋。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可謂是忘年之交。第二次與李白相遇是在齊魯,二人在飲酒之餘探討煉丹求仙之道,一同訪尋山間隱士。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兒子竟然被活活餓死,箇中原因不禁令人扼腕嘆息

杜甫仕途不順,幾次應試不第,三十多歲時,因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困守長安,心情抑鬱,寫下了:“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窘境。

杜甫四十多歲時任一個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的小官,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在這裡他平生所學毫無用處,鬱郁不得志。

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攻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俘至長安,次年作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之後他流亡入蜀,因途中見聞而寫下“三吏”“三別”。在這裡前後住了四年,於溪邊蓋一茅堂。不料八月大風破屋,雨又接踵而至。他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日,杜甫赴奉先縣看望寄居在那的妻兒,不想家中已多日無米,小兒子竟然被活活餓死。身為父親甚是慚愧,在悲憤之下,作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這首詩反映了當時賦稅和兵役給百姓帶來的疾苦,其小兒實死於此也。

安史之亂後,杜甫被肅宗授為左拾遺。不料杜甫很快因救宰相房琯覲見,觸怒肅宗,被貶至華州。仕途失意、心灰意冷的杜甫決意離開官場,在回家途中因江水暴漲所困,得到耒陽縣令的救助,一心想北上的杜甫後來在江中小舟上去世,享年五十九歲。

杜甫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全過程,現今留存詩篇一千五百餘首,作品全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因此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你對詩人兒子之死有何看法?

歡迎關注,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