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人人會玩,“中發白”的文化內涵,有多少人懂?

麻將人人會玩,“中發白”的文化內涵,有多少人懂?麻將中的“筒條萬”,各有什麼含義?

麻將人人會玩,“中發白”的文化內涵,有多少人懂?

在中國,麻將是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早在明代就有類似的玩法,從明朝葉子格戲、馬吊牌與麻雀牌中,就能窺見它的前世身影。作為益智類遊戲,2017年4月,國際智力運動聯盟還正式將,麻將列為世界智力運動專案。

古人幹什麼事都很講究,即使是玩,也得弄出點文化味來,比如,尋常的酒令,就花樣繁多。作為練手的麻將,牌中的花色,也並不是隨便寫的,而是也被賦予了某些文化上的象徵意義的。

麻將人人會玩,“中發白”的文化內涵,有多少人懂?

對於麻將文化的解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總體的價值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向善、向美,還有向富。作為博彩的工具,財富的象徵意義當然是不會少的,序數牌中的“筒、條、萬”,代表的就是財富。

筒,俗稱“餅”,它其實是一個糧倉的正上方俯檢視,也就是說“筒”是一個抽象的截圖。古人儲糧食,都用席子圍成一個桶狀的立柱空間,糧食儲存在裡面,為了防漏雨,頂是兩圈草墊以同心圓疊蓋結成。

麻將人人會玩,“中發白”的文化內涵,有多少人懂?

因此,從糧倉的正上方俯視下來,我們看到的抽象事物就是一個“筒”,兩個糧倉就是兩個“筒”,以此類推到“九筒”。都說,家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就是古人賴以活命的財富。

麻將人人會玩,“中發白”的文化內涵,有多少人懂?

條,又稱“索子”,也是一個抽象圖。“條”的圖案原型也是穀倉,但不同於“筒”的俯檢視,“條”是穀倉的側檢視。也就是說我們站著看一個穀倉,抽象看它是一個圓柱體,再把這個圓柱體平面化,就是一個帶有紋理的長方形。

麻將人人會玩,“中發白”的文化內涵,有多少人懂?

細心的人會發現,麻將的條裡面沒有“一條”,“一條”被“小鳥(么雞)”代替了。這又是為什麼呢?有人說,是因為倉管恨透了偷吃的麻雀。古代糧食作為最重要的戰略物資,看管是有嚴格的規定,存糧損耗也是有嚴格的限定,一旦損耗超過規定就要掉腦袋。而麻雀就成了倉管的天敵,一不小心,麻雀就會以倉為家了,一倉他倉存糧,不知不覺中就“變成”(生養)了麻雀。由此,倉管們恨透了麻雀,所以,用麻雀代替了一條,以此時時提醒自己。

麻將人人會玩,“中發白”的文化內涵,有多少人懂?

而麻將中的“萬”字牌,則是直接指錢財——萬貫。貫,是古代的錢的單位,舊時用繩索穿錢,每一千文為一貫。崑曲代表性作品之一《十五貫》,講述的就是一個因為十五貫銅錢而謀財害命的故事:尤葫蘆無本錢經營,為生計借來十五貫銅錢。因一句戲言,其女兒一氣之下離家出走。賭徒婁阿鼠賭場輸得精光,回來路過尤家,為偷走十五貫錢,斗膽將尤殺死。外城夥計熊友蘭為主人收來十五貫,路遇蘇迷路,被眾為誤認為兇手,兩人同押官府。知縣不問青紅皂白將兩人判成死罪。蘇州太守況鍾是此案的監斬官,在複查此案中查覺罪證不實,決意為民請命,以官職擔保,求得重審。可見,在古代,一“貫”錢的購買力已經不小,而萬貫銅錢就更是一筆巨大財富了,所以,古代形容富貴之家,就用“萬貫家財”。

麻將人人會玩,“中發白”的文化內涵,有多少人懂?

麻將中的字牌“中”、“發”、“白”,也不僅僅是一種文字元號,它也折射出古人的文化價值觀。在標準麻將牌中,“中”牌是紅色的,“發”牌是綠色的,“板”牌是白色的,所以,它們又被稱為紅中、發財、白板(或白臉)。

中就是“高中榜首”的意思,所以用喜慶的紅色表示。發是吉祥語,但原義並不僅指發財,還有仕途發達之意。所謂白板者,原來是指笏板。

麻將人人會玩,“中發白”的文化內涵,有多少人懂?

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笏板也有級別,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員執竹木做的笏。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白板,正是象徵著身份高貴者的象牙笏。

麻將人人會玩,“中發白”的文化內涵,有多少人懂?

由此看來,麻將中的序數牌與文字牌,在其文化象徵意義上,是各有側重的,序數牌中的“筒條萬”是主財源廣進的,文字牌中的“中發白”是主仕途通達的。這樣的寓意很明顯,一手牌打好了,可以家財廣進、官運亨通,才算是人生的大贏家。

(圖片來自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