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沙中看世界,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理

一顆沙中看世界,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理

每日一課讀經典,這裡是爾雅書苑。今天是

《道德經日課》第47講。

歡迎你留言交流。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四十七章)

布萊克《天真的預示》詩云:

一顆沙裡看出一個世界

一朵野花裡一座天堂

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恆在一剎那裡收藏

老子言:不出大門,能知天下事;不望窗外,能認識天道。牖,窗子。王弼注曰:

事有宗而物有主,途雖殊而同歸也,慮雖百而其致一也。道有大常,理有大致,執古之道,可以御今;雖處於今,可以知古始,故不出戶,窺牖而可知也。

因循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觀察其內在的聯絡,自然能預測出其發展之趨勢或結果,故孔子也很自信地說: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論語日課039:變的是時間,不變的是人性)

要具備這種能力,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修養境界,虛靜內觀,淨化思欲,否則無論做什麼,都只是經歷而已,永遠也成不了經驗。《呂氏春秋·論人篇》言:

太上反諸己,其次求諸人。其索之彌遠者,其推之彌疏;其求之彌強者,失之彌遠。

倘若不掌握規律,沒有達到一定的認知。一個人見識的事物越多,積累的現象知識也就越多,所產生的知識偏見也就越大,以至於將偏見當做真理而不自知。體道不必涉遠,向外追求不如向內覺悟自己。

因此聖人不必經歷就知道,不必親見就明瞭,不必去做就能成功。

大道無處不在,不必遠求,苟得其術,雖近取之於身,也能受用終身。不行、不見、不為,而能知、明、成。否則,縱然讀萬卷書,行千里路,也只是行走的書櫥、眼界開闊而已,終不知根之所在,又有何益?

加入爾雅書苑,讀懂中國經典,涵泳儒雅人生。

溫故知新

日課溫故

涵泳誦讀

家風傳承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