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門老手藝我不能丟”:灞橋老手藝人40年堅持編竹篾燈籠

“平時空下來就會編幾個,一年下來能編幾千個。不管生活怎麼變化,這門老手藝我不能丟。”西安灞橋區狄寨街道的孫小印40年來堅持編竹篾燈籠,如今燈籠市場不景氣,他一邊打零工養家,一邊仍然堅持編燈籠。

“這門老手藝我不能丟”:灞橋老手藝人40年堅持編竹篾燈籠

“從我爺爺開始,我們家三代都會編燈籠。”今年56歲的孫小印,是西安灞橋區狄寨街道塘村人。從七八歲開始,孫小印就和長輩們一起學著編竹篾燈籠。“我小時候,一個燈籠能賣到五至七分錢,編燈籠在當時是個很不錯的營生。”孫小印的爺爺和爸爸靠著編燈籠的手藝養家,一旁幫忙的他也練就了編竹篾燈籠的好手藝。16歲開始,孫小印靠著這門手藝謀生,這一編就是40年。

“這門老手藝我不能丟”:灞橋老手藝人40年堅持編竹篾燈籠

“編燈籠,第一步需把竹子分成八十釐米長,再將大約一釐米左右厚的竹片分四層,寓意四季發財。然後從打底開始,也叫燈籠上口,之後順著往下編,再收口。在火上烘烤,讓形狀更漂亮,糊紅紙,這樣一個燈籠就完成了。”40年來,關於編竹篾燈籠的步驟,孫小印已爛熟於心。他編的竹篾燈籠受到了鄉親們的歡迎,每逢春節,村裡人都會早早地來預訂燈籠。但自從孫小印結婚生子後,家庭負擔越來越重,單靠編竹篾燈籠已經很難養家。

“現在過年買燈籠的人越來越少了,靠編燈籠很難餬口。我平日打零工補貼家用,有空了編燈籠,老手藝不能丟。”孫小印平日裡到臨潼、富平、藍田等地打零工,有空了便回到家中編燈籠。春節前後直至正月十五,依然是孫小印忙碌的日子,他要給預訂燈籠的客戶送貨,還要加緊編燈籠。“只要還有人需要燈籠,我就會一直編下去,傳統的老手藝需要被傳承。”孫小印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