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皇帝的臨終遺言——正是因為讀書多,才害我亡國啊!

本文節選自《魔方中國史》,唐島漁夫作品。

實體書京東,噹噹,天貓有售,音訊請搜尋喜馬拉雅網站

--------------------------

不甘心的梁元帝蕭繹,決心向西魏宇文泰討回公道,索回領土。

然而,外交的底氣說到底還是來自於拳頭。梁元帝蕭繹貌似正義的舉動,卻招來宇文泰變本加厲的報復。公元554年,宇文泰派於謹(見第一章第三節)和楊忠(隋文帝楊堅父親)討伐梁元帝。同年,梁元帝戰敗投降。之後不久,手上沾滿蕭氏族人鮮血的梁元帝蕭繹求仁得仁,被自己的親侄子蕭詧用土袋悶死,身死國滅。臨終之前,這位書生皇帝,居然命人燒燬了自己收藏四十餘年的十四萬卷藏書。就古代而言,這個數字是極其驚人的,破壞力也是繼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最大的。對此,我們的書生皇帝臨終之前,居然還振振有詞地說:“正是因為讀書太多,才會有今天啊”(“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資治通鑑。梁紀二十一》)。

內訌內行,外戰外行;典籍無存,罪無可恕。

在侯景之亂廢墟上覆國的梁元帝,怎麼看都像是個中興之主。可惜,這是個假的中興之主。

文人皇帝的臨終遺言——正是因為讀書多,才害我亡國啊!

事情依然沒有徹底結束。

梁元帝死後,帝國內外一地雞毛。

同年,王僧辯和陳霸先聯手,開始收拾舊山河。他們準備在建康擁立梁元帝的兒子蕭方智繼承皇位。兩位將星想當然地認為,所有的一切都即將塵埃落定,南梁人民即將結束多年戰火,擁抱久違的安定生活。以新皇帝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團,將會在當世兩大將星的羽翼之下,放手展開改善國計民生的經濟建設。但就在這個當口,來自於北方強權的北齊,又傳來了不同的聲音。北齊皇帝高洋向建康的王僧辯喊話,告訴王僧辯說,自己手中的俘虜蕭淵明(侯景之亂前被俘),才更加適合做南梁的皇帝,而不是年少的蕭方智。這種赤裸裸的對於南梁內政的干涉,讓王僧辯感到無比憤懣。

但是很顯然,王僧辯的軟骨病已經深入骨髓。

在權衡各方利弊之後,王僧辯決定屈服於北齊霸權,打破和陳霸先的約定,改立蕭淵明為皇帝,而立蕭方智為太子。

這個決定,讓中興梁朝,匡扶新主的王僧辯名聲掃地。

陳霸先感到怒不可遏,他體內的戰鬥基因被一次又一次地喚醒——內政中的四處掣肘,外交中的喪權辱國,讓這個南梁軍事強人徒呼奈何。從梁武帝到梁元帝,從蕭勃到王僧辯,靠山山倒。同事不靠譜,上司不靠譜,皇帝不靠譜,這個世界上唯一還算靠譜的,就只有陳霸先本人而已。他決定,一切都要依靠自己來解決。在這個沒有任何道德底線的亂世,指望誰都指望不上。

公元555年九月,鎮守京口的陳霸先大軍西征,水陸並進一舉攻破建康,王僧辯戰敗身亡。

僧辯僧辯,遇事總有僧人之辯;霸先霸先,遇事總是霸氣為先。北僧辯,南霸先,一對亂世將星,自此陰陽兩隔。與此同時,陳霸先廢掉蕭淵明,立蕭方智為皇帝,蕭方智也就是梁敬帝。

擁立皇帝有功的陳霸先,挾天子以令諸侯,憑藉自己一往無前的勇氣,在極其困難的內憂外患之中,一統南方各州。應該來講,在南朝所有皇帝之中,打仗最不要命,最具備徹底革命精神的,陳霸先是除宋武帝劉裕之外的第一人。此後,陳霸先被封為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將軍,領揚、南徐二州刺史。再之後,更是“總百揆,賜黃鉞,加九錫,封陳公。”

公元557年十月,梁敬帝禪位給陳霸先。

陳霸先改國號為“陳”,陳霸先也就是陳武帝。又過了三十多年,南陳被來自於北方的大隋用武力征服。南陳最後一個皇帝——陳後主陳叔寶,被隋軍在一口枯井中俘虜。可悲的是,來自北方的大隋皇族楊氏,人家自稱根正苗紅的北方名門望族——“弘農楊氏”,因而並不認同南方所謂的漢人正統。

讓那些虛頭巴腦的門閥士族的假惺惺,見鬼去吧。

你丫自稱正統,我比你還正統;你所謂保留漢人餘脈,灑家還是臥底多年的漢人中興呢。大隋皇族人家不需要,而且始終也沒有給陳叔寶任何禪讓的機會。甚至於,隋文帝索性把陳叔寶從名號上從陳後主貶為“長城公”。從而從形式上,結束了從魏晉開始的,連續三百多年的虛偽的禪讓死迴圈鬧劇。

以隋唐為界限,隋唐以前的各個朝代,以君權與相權的爭鬥為主,因此朝代的更迭以禪讓為基本形制;隋唐以後,隨著士族門閥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加之以帝國內部集權制度的不斷完善。來自於內部的下克上式的朝代更迭,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朝代更迭的形式,轉變為大規模的滅國之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