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星堆祭祀區的三個猜想

關於三星堆祭祀區的三個猜想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學術科研周專家講壇

第三講

2022年1月20日上午的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學術科研周專家講壇第三講邀請的專家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長冉宏林,他線上分享題為“關於三星堆祭祀區的三個猜想”學術講座。

關於三星堆祭祀區的三個猜想

三星堆祭祀區遠景(冉宏林 供圖)

首先,冉宏林介紹了三星堆遺址祭祀區的重要發現。繼1986年三星堆遺址一號坑(K1)、二號坑(K2)清理後,2019年10月下旬開始對三星堆遺址祭祀區開展考古勘探與發掘工作,發現6座新坑(K3~K8),出土文物與K1、K2相似,包括青銅器、玉器、陶器、象牙等,截至目前發現11000餘件。他認為,8座“祭祀坑”及其他祭祀遺存集中分佈於一片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方形區域內,該區域由黃褐色粉沙土鋪墊平整,與三星堆城牆的走向大致平行,應為祭祀區的分佈範圍。結合三星堆遺址祭祀區的發現,冉宏林提取三個方面的猜想。

猜想一:三星堆“祭祀坑”年代的猜想。三星堆K1、K2的年代問題,一直存在爭論。在新坑發現之前,冉宏林透過對三星堆K1、K2三件成套器物的成功跨坑拼對,推測K1和K2應為同時形成。以此為線索,透過器物跨坑拼對及陶器器型分析,他猜想K1、K2、K3、K4、K7、K8年代大致相當,並結合K4的測年結果,初步判斷6個祭祀坑的時代為殷墟四期。K6打破K7,則K6及與之同組的K5年代較晚,可能為西周早期。

關於三星堆祭祀區的三個猜想

三星堆祭祀區出土器物(冉宏林 供圖)

猜想二:三星堆“祭祀坑”性質的猜想。之前關於K1、K2的性質,也一直存在爭論,第一種觀點認為是祭祀坑,第二種觀點認為是祭祀器物掩埋坑,第三種觀點認為可能是墓葬、陪葬坑、盟誓遺蹟等。從“祭祀坑”形狀、面積、文物埋藏狀況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冉宏林指出,K5和K6與其他6座“祭祀坑”區別明顯,性質也應不相同,結合坑內出土器物,他猜想K5和K6可能為祭祀坑,其餘6座為祭祀器物掩埋坑。

猜想三:三星堆祭祀區形成原因的猜想。冉宏林分析認為,三星堆遺址K1、K2、K3、K4、K7、K8這6座大坑應是短期內形成,器物埋藏堆積整體存在一定的順序,首先填埋青銅器、金器、玉石器等器物,接著鋪墊象牙,最後用黃褐色黏土進行回填。他還發現6座大坑的器物掩埋也存在不完全一致的現象,比如在K1、K4、K8有大量灰燼,其餘坑內未發現灰燼,K3象牙層上填埋有灰燼和銅器等。K8內出土了大量大塊的紅燒土塊,與木骨泥牆建築的燒土塊相似,與大量灰燼、淺黃褐色細沙土混合,冉宏林猜想這些遺存可能與房屋有一定關係。坑內埋藏的器物存在大殘小全、空殘實全、長殘短全的現象,他猜想這些祭祀器物原來完整的陳列在祭祀區的宗廟內,由於宗廟失火房屋倒塌從而造成一種無人為區別對待的破壞(只是因為器物原本承受力不同而被破壞的程度也有不同),最終被人們挖坑掩埋。冉宏林推測,古蜀國先民面臨三星堆失火宗廟被毀,鴨子河和馬牧河的侵蝕等原因,認為三星堆區域不適合居住,因此整體遷都至金沙區域發展,以三星堆遺址為代表的三星堆文化和以金沙遺址為代表的十二橋文化為同一支考古學文化。

關於三星堆祭祀區的三個猜想

冉宏林指出,以上三個猜想還僅僅只是初步的思考,還需要通過後續大量的整理、研究等工作去證實。

整理:馬曉嬌 衛亞晶

(本文經冉宏林審定)

轉載自 重慶考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