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元宵節是怎樣的景象?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中國文人歷來對節序變遷是十分敏感的,吟誦時令與節序是中國文學傳統的題材。西晉文學家陸機在《文賦》中也曾這樣說道:“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

自魏晉以來,有不少詩篇歌詠時令與節序,尤其是對特定節日的吟詠之作,更是不勝列舉。

宋代的元宵節是怎樣的景象?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元宵節、

清明節、重陽節

是適於出遊的節日,但人們出遊的

心情、原因、目的地卻不盡相同。清明踏青是以掃墓、緬懷祖先為主要目的的一種郊遊活動;重陽登高雖然也是涉足郊遊的活動,但活動中又不免摻雜著思親與悲秋的感慨。

而元宵節緊承春節,此時新春熱鬧的氛圍還在延續,到元宵節這天,一波與春節一樣的歡慶氣氛又會被人們重新掀起。

與清明重陽出遊地點一般在郊外不同,元宵節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都市節日。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的良宵佳節,所以又叫元夕、元夜、燈節、上元節。

宋代的元宵節是怎樣的景象?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張燈夜遊是這元宵節的重要活動這一夜,皓月當空,大街上張燈結綵,火樹銀花;天上的明月和地上的燈光交相輝映,為人們的出遊提供了一個浪漫又不失溫馨的氛圍。

初唐詩人蘇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詩記載了這一節日的盛況:“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唐代詩人崔液在《上元夜》一詩中也寫道:“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來看。”

可見,在唐代,元宵節已經是個熱鬧的節日。

到北宋時,元宵節成為法定節假日,時間也由原來的三天延長到五天,而且繁盛程度超過以往

。宋代筆記《春明退朝錄》記載:“本朝太宗時,三元不禁夜,上元御乾元門,中元、下元御東華門,後罷中元、下元二節,而初元遊觀之盛,冠於前代。”

宋代的元宵節是怎樣的景象?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宋代社會經濟的繁榮與城市的急速發展使元宵節的狂歡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與絢爛奪目的背景。元宵節是兩宋最為盛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作為最繁華熱鬧的法定節日,元宵節自然就與當時方興未艾的宋詞結合在一起,從而產生了大量的元宵詞。

可以說,這是宋代元宵詞興盛並大放異彩的一個根本原因。

才情卓著的宋代詞人們,也將節序融入到他們的詞作中,他們在詞章與音樂之間達成了一種默契的平衡,並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藝術效果,因此北宋早期的元宵詞,描繪的都是氣象承平的繁華場面。

宋代的元宵節是怎樣的景象?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北宋詞人柳永長期生活在都市,他對都市風情有著自身的觀察和體驗,他的詞作中總是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柳永的《迎新春》便是一首描寫北宋都城汴梁元宵節盛況的詞作:

嶰管變青律,帝裡陽和新布。晴景回輕煦。慶嘉節、當三五。列華燈、千門萬戶。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十里然絳樹。鰲山聳,喧天蕭鼓。

漸天如水,素月當午。香徑裡、絕纓擲果無數。更闌燭影花陰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時、朝野多歡,民康阜、隨分良聚。堪對此景,爭忍獨醒歸去。

宋代的元宵節是怎樣的景象?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開篇句“嶰管變青律,帝裡陽和新布”,詞人用音樂渲染出一派繁華和喧囂的節日氣氛。

嶰管,是以崑崙山嶰谷所產的一種竹子製成的樂器,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定聲器;青律,在我國古代神話中青帝為司春之神,青律也就是冬去春來的意思。

汴梁城內都是歡度佳節的人群,綺羅叢中散發出陣陣香風,人們為了晚上的張燈夜遊做足了準備,他們紛紛走出家門。這一夜的汴梁城,車水馬龍,遊人如織,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與鱗次櫛比的花燈交織在一起,絡繹不絕的人影與流光溢彩的燈火交相輝映著。

立春之後的元宵節,時間與空間恰到好處地契合在一起

。空氣中已經瀰漫著春天的氣息,春風輕柔地撫摸著大地萬物,植物迫不及待地睜開沉睡了一冬的朦朧睡眼,迎接春天,感知春的味道和氣息。

宋代的元宵節是怎樣的景象?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這時雖然還不是桃紅柳綠的春日盛景,但人們已經感知到了春天的味道,冬日厚重的衣服顯然已經有些不合時宜,人們換上春裝,扶老攜幼,來到了大街上。

元宵節的彩燈與節日的氛圍讓平時很少出門的人也加入到湧動的人群中,燈火輝煌的元宵佳節讓長安城變成了不夜天。

汴梁城的元宵夜成了一座不夜城,因為節日,宵禁也取消了,汴梁城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四面八方來的遊人。

汴梁城的十里花燈如明麗的珊瑚一樣美麗動人,裝飾有彩燈的假山聳立在街道兩旁。穿梭在大街上的樂隊,鑼鼓笙簫齊鳴。在這一晚,不管是宮廷藝人還是民間藝人,他們都會進行歌舞演唱,為城市的節日氛圍錦上添花。

宋代的元宵節是怎樣的景象?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經濟的繁榮與城市的發展讓元宵節的燈火呈現出比以往更加絢爛奪目的光彩,

柳永筆下的裝飾有彩燈的假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對汴梁城的元宵節盛景作了如下的記載:“自燈山至玄德門樓橫大街,約百餘丈,用棘刺圍繞,謂之“棘盆”。內設兩長竿,高數十丈,以繒彩結束,紙糊百戲人物,懸於竿上,風動宛若飛仙。”

當月亮爬上柳梢頭的時候,夜晚將它溫柔與嫵媚的一面呈現出來。在這曼妙的時刻,青年男女成雙成對地加入到狂歡的人群中,他們也期待著身邊的她能像這溫柔的夜色一樣,展現出她的溫柔與嫵媚。

柳永筆下的“少年人、往往奇遇”正好可以用歐陽修筆下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來詮釋,可以說,元宵節裡發生的浪漫愛情也是值得詞人們去著力描摹,大書特書的元宵節情景。

宋代的元宵節是怎樣的景象?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在宋代,閨中女子一向禁止外遊,只有在金吾不禁、玉漏不催的元宵夜,青年男女乘機結伴觀燈,自由相會,戀愛時有發生。元宵節因此也很有點情人節的味道,充滿歡情和浪漫色彩。

這不光是一個火樹銀花的夜晚,更是一個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夜晚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少年人、往往奇遇”,和心愛的人一起觀看花燈,徜徉在熱鬧的都市,流連在花燈前,往返於燈火闌珊處,這注定是一個難忘的迷人的夜晚。

到了夜深的時候,他們在光與影的見證下談情說愛、卿卿我我。

宋代的元宵節是怎樣的景象?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汴梁城裡的元宵花燈,讓人大飽眼福。不知不覺便到了深更時分,然而人們卻仍然懷著無限留戀的心情,遲遲不願將它們的視線和步伐從花燈前移開。

人們滿心希望這一年一度的燈花盛會與美好時光不要輕易逝去。因為,人類對美好的事物總是有偏愛的。

柳永的這首元宵詞描寫了都城開封元宵節盛況,詞作以鋪敘見長,氣象渲染,濃淡適宜。開頭以節令的變換,點出汴梁城新春和暖,接著寫天氣晴朗使得氣候更加宜人,

景物的鋪敘讓詞義沿著詞人預設好的路徑一氣呵成。

全詞寫景疏密有致、詳略得當,用典則結合時宜,人物都是在良辰美景中出現而又活躍著的,呈現出北宋的都城汴梁一派承平、祥和、安樂和人們富足美好的太平景象,結合起來含有歡樂常保的意義。

宋代的元宵節是怎樣的景象?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汴梁城的元宵節,給柳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不止一次地流連於汴梁的元宵夜盛景,也曾不止一次地將汴梁城的元宵盛景填進詞中,

下面這首《傾杯樂》是繼《迎新春》之後的又一首描寫汴梁城元宵盛景的詞作:

禁漏花深,繡工日永,蕙風布暖。變韶景、都門十二,元宵三五,銀蟾光滿。連雲複道凌飛觀。聳皇居麗,嘉氣瑞煙蔥蒨。翠華宵幸,是處層城閬苑。

龍鳳燭、交光星漢。對咫尺鰲山、開羽扇。會樂府、兩籍神仙,梨園四部弦管。向曉色、都人未散。盈萬井、山呼鰲抃。願歲歲,天仗裡、常瞻鳳輦。

宋代的元宵節是怎樣的景象?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從特定的時間入手,是這首詞的一個鮮明特徵。

你看,隨著用來計時的銅漏中不斷流淌出水滴,時間也一點一點地過去了。太陽就像個刺繡工人不斷在大地上繡出各種圖畫。

到元宵節時,花草已經長高了,空氣中瀰漫著蕙花的香氣和泥土芬芳。

禁漏,是宮廷中用以計時的銅漏,這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器;繡工,是太陽的暱稱,詞人在這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太陽的可愛表現了出來;蕙風,帶有蕙花香氣的風。這三句大意是說:

太陽就像是一個技藝精湛的繡女一樣,不斷在大地上繡出各種美麗的圖畫。

柳永的描寫是真實的,其實在民間就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太陽回升,是一個太陽直射點往返迴圈的開始,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而處於中原地帶的汴梁城已然是一片新綠的景象。

宋代的元宵節是怎樣的景象?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詞的上片,重在渲染元宵節的節日氣氛

。柳永是從時間和節令入手,開篇幾句扣住早春的季節特徵,表現了自然界冬去春來節序的更替,描繪了天長晝永、花開草綠、和風送暖的新春氣象,勾勒出了汴梁城元宵夜皓月當空、皎潔生輝的唯美和動人,

這樣的安排使得整首詞籠罩在明媚、和煦、溫潤、柔美的情景氛圍中。

“連雲複道凌飛觀。聳皇居麗,嘉氣瑞煙蔥蒨”,這是詞人對汴梁城建築物的描寫。北宋都城汴梁,在柳永生活的時代,是最為繁榮興旺的時期,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史書更以“八荒爭湊,萬國鹹通”來描述汴梁的繁華。

宋代的元宵節是怎樣的景象?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汴梁城有十二座城門,很高的閣樓之間的通道幾乎和雲層相連,高檔的酒樓和豪華的建築見證著汴梁城的繁華,宮廷建築物更是雄偉壯麗,嘉氣瑞煙繚繞在花草樹木之間,有如仙境一般。

詞人的視野漸由天空移向地面,著力從宏觀上描繪汴梁城的建築。對於汴梁城的建築,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可以說是最完美的詮釋,畫中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肉鋪、廟宇、辦公場所應有盡有。

這幅畫生動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東京開封城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

張擇端的繪畫和柳永的詞作,才是繁華的汴梁城該有的樣子。

宋代的元宵節是怎樣的景象?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元宵佳節,圓月澄明,普天同慶,人們穿著節日盛裝,走出家門,來到街上觀燈賞月。天快亮了人們還沒散去,街道上都是觀看元宵節燈會的人群,大街上是一片歡樂的海洋。

天空中的明月和街道上的燈火一樣,都流動著美麗的光彩,這是一個令人沉醉的元宵節夜晚。

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在體式上都為長調,長調的好處就是有足夠的篇幅去描寫佳節美景,而柳永對於長調的創作是得心應手的,他將長調的氣質拿捏得恰到好處。

詞人柳永用長調對汴梁城的元宵夜進行了細緻廣泛的描繪,為我們展現出一個華燈閃爍、車水馬龍、人群湧動、歌舞昇平、繁花似錦的元宵節夜晚和人們伴著美妙的音樂盡情歡愉的節日盛景。

宋代的元宵節是怎樣的景象?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柳永生活的時代,汴梁城中商品經濟發達,商鋪林立,瓦肆勾欄遍於街市,為人們的遊玩提供了豐富的場所和內容,十分便於人們狂歡遊玩。在柳永的詞作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對繁華街景的描繪,它展現了當時北宋發達的都市環境。

尤其作為宋代最為盛大,也最為熱鬧的節日,元宵節本身已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宋代社會風貌又賦予了它表現更為深廣的社會內容的能力。

詩詞來源於生活

。柳永生活的時代,北宋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這一現象在元宵節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體現,

而柳永以詞人敏銳的感知力,將這一現象填進詞中,呈現出的便是一派繁華的節日盛景。

宋代的元宵節是怎樣的景象?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就是最好的答案

透過柳永的這兩首元宵詞,華麗細緻的鋪敘描寫,強烈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將汴梁的都市風貌清晰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也將人們以愉悅的方式歡度元宵佳節的勝景呈現在讀者眼前。

透過柳永的文字,我們看到了一個氣象承平、人民生活安定富足的都城繁華圖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