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史記|對古希臘史的質疑不成立,文明繁盛的關鍵是包容與開放

短史記|對古希臘史的質疑不成立,文明繁盛的關鍵是包容與開放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300年,希臘世界爆發了一系列的思想革命,希臘文明突飛猛進,推動地中海世界的文明上升至全新的高度。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古典希臘時代的文獻及藝術品被重新發現,希臘人又一次改變了世界。

這一現象被人們稱為希臘“奇蹟”、希臘“光榮”或“奇觀”。很多書都起名叫《希臘的天才》《希臘的勝利》《希臘的啟蒙》《希臘的試驗》《希臘的思想》,甚至是《希臘的理想》。

一、對古希臘史的所謂“質疑”

然而,在過去20餘年裡,開始有人質疑希臘人的傑出才能。

有人指出,希臘人不過是生活在古代地中海世界的諸多族群和語群中的一支而已。早在有關希臘人的歷史記錄出現之前,幾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兩河流域古文明、古埃及文明、赫梯文明早已崛起。這些民族為希臘提供了科技進步的關鍵元素。腓尼基人的字母音標,呂底亞人的鑄幣技術,甚至可能還有盧維人譜寫精緻讚美詩的技巧,都被希臘人學習掌握。公元前600年之後,希臘人創造出理性哲學和科學,與此同時,波斯帝國的擴張進一步拓寬了希臘人的視野。

19世紀末至20世紀,人們對於古代近東地區文化的認識突飛猛進。1853年,泥板文獻《吉爾伽美什》史詩在底格里斯河流域被髮掘,自此,人們對於先於古希臘產生的文明及其鄰邦的思想,較之前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不同的民族(蘇美爾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及亞述人)曾統治過水土肥沃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他們以各自語言撰寫的大量傑作不斷被出版。人們還成功破譯了在土耳其中部哈圖沙及今天敘利亞北部烏加里特發現的泥板上所刻的赫梯文字。學界對古埃及作品的全新解讀日益增多,新文字不斷被髮掘,這都要求重估以往歷史的價值,比如重新評估努比亞人在北非歷史上的重要性。

這些激動人心的進展揭示了

希臘人與先前的文明及鄰邦有很多相似之處

。學者們潛心進行對比研究,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即

希臘“奇蹟”是連續的跨文化交流過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短史記|對古希臘史的質疑不成立,文明繁盛的關鍵是包容與開放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神話故事

現在有一種新的正統觀點,認為希臘人與古代近東鄰近文明——兩河流域、埃及、黎凡特、波斯和小亞細亞的民族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甚至有學者開始質疑,認為希臘人根本沒有創造出任何新的東西,或許僅僅扮演著中轉站的角色,把地中海東部所有文明的精髓熔為一爐,而後亞歷山大大帝的遠征及後繼者的征伐又將希臘文明散播到各地區。一些人則看出了種族主義的端倪,指責古典學者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最古老的死去的歐洲白種男性”。有人聲稱,古希臘人對閃米特人和非洲人傳統的傳承,超過了向印歐傳統學習的程度,而古典學者集體扭曲並隱藏了這些證據。

這個問題的研究染上了濃重的政治色彩。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的批評者傾向於弱化古希臘人的特殊性,而那些堅持認為希臘人具有本質上的特殊性和優越性的人則多為保守派,他們熱衷於證明“西方”理念的優越性,對文化做出價值判斷。

我不會站在任何一派陣營當中。我堅決反對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也深入研究了一些人對古典學傳統做出的強烈批判。然而在對古希臘人及其文化的長期研究當中,

我越來越相信他們融合了眾多文化的優秀品質,但是這從整體上很難進行判別

,對於古代地中海地區或古近東其他地區而言,要想一一識別出那些已經被融會貫通的優秀品質也絕非易事。

古希臘的大多數成就,都可以在至少一個鄰近文明中找到對應的文化成果。

早在畢達哥拉斯出生之前的幾百年,巴比倫人就已經對畢達哥拉斯定理的內涵有了認識。高加索地區的部落已將開採和冶金術發展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赫梯人不只在戰車製造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還擁有很強的讀寫能力。他們記錄了在朝堂這樣的正式場合中,那些語言優美的陳述、情緒飽滿的演講以及構思精巧的法律辯論。一位赫梯國王以編年史的方式詳細記錄了胡裡安人的一座城市遭遇圍攻之際,這位國王手下的將領們令人絕望的表現,這算是希臘歷史編纂學的先驅。

腓尼基人同希臘人一樣是了不起的航海者。古埃及人創造出了《奧德賽》式的故事,講述了一位水手失蹤之後,在海外經歷了奇幻冒險的旅程,最後回到家鄉的故事。在用敘利亞古老方言阿拉姆語寫成的作品裡,也有同《伊索寓言》一樣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現儲存在猶太殿宇裡。古希臘伊奧尼亞的工匠們(波斯文獻中稱為Yauna)幫助修建波斯波利斯、蘇撒和帕薩爾加德,從而將建築設計理念和技術工藝從波斯傳入希臘世界。

但是,這些民族都未創造出能比肩雅典民主制度、喜劇劇場或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的偉大成果。

短史記|對古希臘史的質疑不成立,文明繁盛的關鍵是包容與開放

拉斐爾1509年的名作《雅典學院》

希臘人是傳播古代其他民族成就的渠道,對此我並不否認,但是,

成功發揮傳播渠道或中介的作用,這本身就是在扮演著特殊的、非凡的角色

,需要過人的天賦和豐富的資源。

吸取他人的技術知識需要認準時機,對偶然的發現能夠慧眼識珠,同時還需要具備出色的溝通技巧,充分發揮想象力,讓技術、故事或物件適應不同的語言和文化環境。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後來的羅馬文明大量繼承了希臘文明的成就,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學者也是一樣。

當然,從本質或潛質上來看,希臘人在身體素質和智力水平上並非高人一等。他們自己也常說,如果去除文化、衣物和裝飾,就很難區分希臘人和非希臘人,更別說區分自由人和奴隸了。但這不能否定一點:

他們恰恰是那樣一群人,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合適的地點,接過人類進步的接力棒,在未來幾百年間引領知識進步。

短史記|對古希臘史的質疑不成立,文明繁盛的關鍵是包容與開放

海倫與普里阿摩斯,古希臘時根據荷馬史詩所繪之圖

二、文明繁盛的關鍵是包容與開放

從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400年,時間跨度接近2000年裡,古希臘人居住的村莊和城鎮有幾千個,從西班牙延伸到印度,由黑海東北角冰冷刺骨的頓河一直到遙遠的尼羅河高地屬國。

他們與其他民族自由通婚,文化包容性極強;他們沒有基於生物學的種族不平等觀念,因為確切意義上的“種族”這一概念當時尚未發明。將希臘人緊密團結起來的不是地緣政治,而是

相容幷蓄的文化、語言、神話和奧林匹斯多神信仰

(他們甚至歡迎外來神明),以及

擅長航海、質疑權威、看重個人、有求知慾、

樂於接受新思想、聰慧、競爭意識強,仰慕卓越之人的才能,善於表達,喜好享樂等特殊品質。

古希臘人熱衷於航海。古代希臘人幾乎全部定居在距離海岸 25 英里以內的地方,步行一天便能到達海岸。早期的希臘人住在數百個相互獨立的小型自治社群裡,周圍環境決定著他們的生活方式。希臘半島和群島上的可耕地大多被山脈、海洋,或是山脈加海洋隔開。希臘有不下 26 個地區的陸地比海平面高出 3 千英尺,陸地旅行極為艱鉅。希臘人如果深入內陸旅行,往往會有四面受困的感覺。他們是世界上最喜歡住在海邊的人,乘船是首選的出行方式。

航海與古希臘人的身份認同感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他們自認為是海的主宰者。雅典人相信,每位父親都有責任和義務教會孩子閱讀和游泳。希臘人從小就敬仰的神話英雄都擅長游泳和潛水。海神波塞冬之子忒修斯,這位神話故事中雅典民主的奠基人,接受了米諾斯的挑戰,潛入深深的海底,從父親的宮殿取回米諾斯的戒指。

短史記|對古希臘史的質疑不成立,文明繁盛的關鍵是包容與開放

約公元前550年,古希臘人及其殖民定居點

質疑權威是古希臘人的重要思維特徵。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特洛伊的希臘軍隊不止一次質疑,任何個人或精英群體是否有權決定共同體的行動。希臘作者經常會審視領袖,而這些領袖往往會有各種不足。就連不信奉民主制的斯巴達,也會質疑矯揉造作的統治者。

古希臘人高揚個人自由,或許與奴隸制度的存在有關。“自由”是“被奴役”的反義詞,它一方面包含免受其他民族如波斯人奴役的集體自由,另一方面也包含個人自由。即便是希臘城邦裡最貧窮的人,也擁有自由人的寶貴權利,一旦淪為奴隸,這些權利便被剝奪。這種個人自由觀念,支撐起了希臘人鮮明的個人獨立性,以及作為獨立個體的自尊心與自豪感,這兩點對於希臘人的知識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短史記|對古希臘史的質疑不成立,文明繁盛的關鍵是包容與開放

雅典出現過一種陶片放逐制,人民可以將希望被放逐的政治人物的名字寫在陶片上,投票總數達到規定數量便可生效。

古希臘人的強烈求知慾,與其航海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航行不但需要對自然元素的力量有深刻的理解(“純”科學),還需要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應用”科學)。

風帆是人類最早利用大自然的非畜力作為動力的裝置,它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前 3 世紀水磨發明之前(幾乎可以肯定,水磨是由古希臘人發明的)。船舶在這樣的動力下可以快速行進。然而,希臘人並不是地中海地區最早、最優秀的水手。迦南人是來自希臘東邊和南邊海上的競爭者。腓尼基人很久以前就開闢了地中海貿易航線,他們從黎凡特一路開拓港口,佔據貿易線路,利用行駛緩慢、穩定性高、船身設計為圓形的商船運載大宗金屬貨物。他們的船舶能夠停泊在塞普勒斯、迦太基、撒丁島,甚至到達遠在大西洋海岸的西班牙。他們是英勇無畏的探險家,是善於長距離航行的水手。約公元前 600年,據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腓尼基人的航線甚至繞過了非洲。

從公元前 8 世紀開始,希臘文化加速發展,其中的秘密或許深藏於海底,深藏於尚未被發現的腓尼基沉船上。

腓尼基人具有強大的創造力,技術水平高超,是古代閃米特人中唯一一個成為專業航海者的民族。他們與希臘人一樣,生活在獨立的城邦,在新月沃地建立起沿海港口城市——西頓、泰爾、比布魯斯及貝來圖斯(今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與希臘人一樣,他們擅長吸收借鑑其他文化的精髓。

短史記|對古希臘史的質疑不成立,文明繁盛的關鍵是包容與開放

腓尼基商船,雕刻於公元前2世紀的石棺之上

希臘人或許借鑑了不少腓尼基人的探險故事。然而,要想釐清希臘與腓尼基兩種文化之間的關係卻障礙重重。例如,常有人聲稱,希臘人對於船隻的所有認識來源於腓尼基人,他們有時會引用色諾芬在公元前 4 世紀“參觀一艘宏偉的腓尼基商船”後大力讚美腓尼基人心靈手巧的頌詞作為證據。但色諾芬對船舶內部的讚美,並不意味著希臘人大幅抄襲了腓尼基船匠的設計。希臘語中描述船體各部位的詞語沒有一個源於閃米特詞根。但

考慮到兩個民族幾百年來努力超越對方的激烈競爭情形,兩者之間相互模仿是在所難免的

公元前 8 世紀,發生了一場至關重要的技術革新。

在之前幾個世紀裡,希臘和腓尼基的船隻都是在單一的甲板上划槳,甲板高度與船的上邊緣持平。為全副武裝的水手們建造了一層平臺後,船匠們發現,可以再增加一層給槳手的平臺,這樣可以使槳手手持更長的槳,而且不用加長船的長度以及增加船的控制難度,就能夠加快船舶航行速度,這樣的船被稱為雙排槳快艇(bireme)。

我們無從考證到底是希臘人還是腓尼基人首先做出了這個重要的改變。公元前 5 世紀,三列槳船為希臘海軍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也促成了雅典的迅速崛起。希臘人聲稱,三列槳船是由名叫阿密恩諾克利的科林斯人發明的。也有資料顯示,這一設計構想可能是希臘人從西頓的腓尼基人那裡借鑑來的。可惜的是,我們無法聽到腓尼基人的聲音,黎凡特沒有留下相關記錄,他們位於殖民地迦太基的圖書館也在公元前 146 年毀於羅馬人之手,這實在令人遺憾。

短史記|對古希臘史的質疑不成立,文明繁盛的關鍵是包容與開放

左上:希臘雙排船,約公元前500年,見大英博物館所藏希臘花瓶。右上:腓尼基人戰艦浮雕,約公元前700年。下:神廟浮雕,羅馬海軍雙桅帆船,約公元前120年。

古希臘人和羅馬人都認為腓尼基語聽起來極其滑稽可笑,他們的喜劇裡用腓尼基語發表長篇大論的角色也很可笑。但毫無疑問,

希臘人認為是腓尼基人教會了他們重要的技能。

希臘人在解釋他們為何使用腓尼基字母時說,是底比斯的建立者卡德摩斯將腓尼基字母帶到了希臘。希臘人經常宣稱,他們的聖賢與腓尼基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絡。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博認為,腓尼基人高超的航海技術,與科學思維、理性思維的產生有關聯:“他們透過實際的計算,利用夜間航行的經歷,在天文學和算術方面取得了極高的成就,而這兩個學術分支都與商人和船主的利益息息相關。”希臘人則更深刻地將天文知識與航海聯絡在了一起。

思想開放

也是古希臘人的重要特點。古希臘人熱愛旅行,一貫臨海定居,因此,他們總是能廣泛接觸異域文化,迅速抓住機會向其他民族學習各種技能,嘗試全新的技術,汲取新鮮的思想。古希臘語中表示“開放”的詞為 anoixis,現代希臘語還用這個詞表示“開”春。該詞有幾層意思,可以指船隻離開陸地,沿航線駛向大海的那一瞬,也能夠表示恍然大悟或靈光乍現的一瞬間。開明和對大海的掌控,是雅典人身份認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猶太教和基督教作家用希臘文寫作時,時常使用 anoixis 一詞來表示“平等的話語權”(parrhesia)這一核心理念。這項權利是許多希臘法律的核心,與雅典民主制度密切相關。

建設一個足夠開放的社會,讓人可以誠實表達不同觀點,讓這些觀點可以被聆聽,是希臘人極為珍視的思想。

這會有很漫長的一段路要走。(作者:伊迪絲 霍爾來源:騰訊新聞)

短史記|對古希臘史的質疑不成立,文明繁盛的關鍵是包容與開放

本文節選自

《古希臘人:從青銅時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領航員》

,[英] 伊迪絲 霍爾 著,李崇華譯,

紙間悅動 | 中國畫報出版社

2022年出版。原文較長,有刪節。大小標題系編輯所擬。已獲出版方授權。

作者簡介:

伊迪絲 霍爾(Edith Hall)

,英國古典學者,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倫敦國王學院古典學系教授、希臘研究中心教授,曾任教於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杜倫大學、雷丁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主要研究古希臘文學與文化史。著有《古代奴隸與廢奴》《希臘悲劇:陽光下的苦難》《尤利西斯返鄉:〈奧德修斯〉的文化史》等數十部作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