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大,卻常被莊子懟,為啥死後莊子視他為知己

“學富五車”這個成語的的引申意思目前沒有爭議,是形容某人學問大、知識淵博。但本意卻有兩個說法,一個是大家通常理解的那樣,說某人的學問、文章能夠裝五輛大車;還有個解釋挺有趣,“車”不是我們字面的理解,是在說國家,就是學問或文章足夠斡旋五國興衰。這個級別顯然高於前者,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可不是簡單的讀書多,或文章寫得多,必須要有經天緯地之才了。

學問大,卻常被莊子懟,為啥死後莊子視他為知己

“學富五車”最早出自《莊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這裡是莊子在評價惠施這個人,而且意思還是貶義。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雖然惠施的學問廣博,文章能裝五輛大車,但他闡述的道理雜亂而漏洞多,言辭多有不當之處。

學問如此之大,還遭到莊子的奚落,可見在學問和所持理論方面,莊子對別人評價的苛刻,而對自己所持的“道”的那份自信。

惠施是同時代的一位大學問家,被人尊為惠子,屬於名家學派創始人。在同時期學術界及政治圈裡都算活躍,遺憾的是學生少或不出名,且沒有著作流傳,直接導致現在知名度不高。

通過當時的歷史記載,以及其他名人文章裡的故事,還是可以大致還原這位大師的經歷。

惠施是宋國人,主要出彩的政治生涯卻在魏國,曾擔任高官,制定過法律,政績斐然。他最大的政治主張是合縱抗秦,這跟當時不少人的想法一致,但可惜的是,這些人多不團結,可能更在乎名利,比如張儀在魏國為相,就排擠走惠施。來來回回在各國穿梭,惠施外交能力不錯,然而秦國終究強大起來,不止惠施,那些希望維持普天下諸侯林立的人願望最後都落了空,須知“分久必合”乃民心所向。

學問大,卻常被莊子懟,為啥死後莊子視他為知己

鑑於此,惠施更多流於後世的還是在學術上,與百家間的爭鳴,以及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莊子雖然不咋認可惠施的道和術,但跟他私人關係卻好得很,能跟莊子這樣的人成為至交,看來惠施情商那不是一般高。

莊子喜歡跟惠施辯論,《莊子》中不少的篇章有惠施作為靶子,在實際生活裡,二人辯論也多是莊子獲勝,但這不影響惠施對莊子這個朋友的接納,一大樂趣就是找莊子一同聊天(辯論),無論是坐在樹下,還是閒步鄉野間。

莊子的刻薄有時頗讓人受不了,比如《秋水》篇裡,就曾把惠施奚落的不像樣子。莊子去看望在梁國任相的惠施,惠施很恐慌,因為聽說莊子是來代替自己的,就趕緊在國內搜尋莊子三天三夜。莊子後來見惠施,給他講了故事,把梁國的相位比作臭老鼠,惠施對相位的貪戀就像貓頭鷹得了臭老鼠那般自美。這挖苦夠狠,也很不好聽,按照後來兩人的關係,當時惠施對這樣的惡意攻擊應該還是表現了相當的豁達。

學問大,卻常被莊子懟,為啥死後莊子視他為知己

在惠施死後,莊子送葬,經過他墳墓時,莊子對隨從講了一番很有趣的話。他說楚國有人從前捏白泥時,鼻子上濺了泥點,就讓匠石拿斧子從鼻尖削掉。一個真敢削,一個真讓削。宋國君主聽說,可能覺得好玩,就讓匠石來削削他的鼻尖試試。這國君得有多無聊,才有這雅趣。匠石拒絕了,他說以前能削,但那個對手已去世了。反過來,莊子又感嘆,惠子去世,他也沒了對手,沒有談論的物件了。

要是死去的惠施知道莊子這麼說他,不知道是不是有點哭笑不得。某種意義上說,他還是被莊子認可的,這可是諸子百家中獨一份,就這個胸懷和風度,如此看,“學富五車”的惠施的確值得我們高看幾眼。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