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處社群居民停車棚裡來了龍門石窟展,文博藝術賦能城市微更新

上海這處社群居民停車棚裡來了龍門石窟展,文博藝術賦能城市微更新

文博藝術賦能城市微更新,龍門石窟首次走進上海社群與居民對話。

“銘心妙相:龍門石窟藝術對話特展剛剛結束在上海大學博物館的展出,今起亮相被評為上海市“藝術進社群”示範專案首位的東昌社群“星夢停車棚”,並舉行策展人導覽和專家對談活動。

本次社群展由河南省文物局、上海大學主辦,上海大學博物館、龍門石窟研究院承辦,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街道東昌新村居民委員會和社群樞紐站合作舉辦。這是繼“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圖片展進入“星夢停車棚”後,上海大學博物館進行的第二期展覽進社群活動。

作為品牌公教活動,館方攜手專業社工機構把 “博物館同款”內容帶到陸家嘴社群居民身邊,讓每一名進車棚取放車輛的居民,都能“意外”欣賞到高水準的文物展覽,在不經意間實現了古今文明對話。透過對停車棚的改造,社群展還參與了陸家嘴社群微更新,探索藝術融入生活的美好願景,不僅為社群居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盛宴,更透過這種方式進一步參與“社群治理”,加強了博物館與城市在地居民的聯絡。

上海這處社群居民停車棚裡來了龍門石窟展,文博藝術賦能城市微更新

龍門石窟位於九朝之都洛陽南郊,現存窟龕2300餘座、造像近11萬尊、碑刻題記2800多品、佛塔70餘座,是迄今為止世界上佛教造像最多的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也是北魏晚期至唐代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佛教造型藝術,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去年9月,上海大學博物館“銘心妙相:龍門石窟藝術對話特展”一經亮相遍備受關注,展覽集有27件龍門石窟研究院特藏和16件當代藝術作品,龍門特藏包含有清秀奇逸的北魏造像與書法,寶相莊嚴的唐代造像,以及從海外迴歸的龍門流失文物。9位當代藝術家透過書法、繪畫、雕塑、漆藝和玻璃藝術等形式,呈現龍門石窟與佛教藝術對他們創作的印象。當代藝術家與傳統文化在此上演了一場別具一格的深度對話,呈現藝術傳統到現代的傳承與創新。

該展覽展期內共接待現場觀眾40885人次,線上活動參與人數約400萬人次(包含講座、導覽)。展覽期間共舉辦相關主題講座及導覽活動和社會教育活動20餘場,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博物館還推出了數字展廳,觀眾可透過網路觀看所有展覽內容,足不出戶即可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上海這處社群居民停車棚裡來了龍門石窟展,文博藝術賦能城市微更新

社群居民解讀展覽

2022年1月8日,新華網直播的“中國GALAM公開課-上海大學”將推出“博物館與社群”專題講座活動。本次公開課以“上海大學博物館進星夢停車棚”為例,將特別邀請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李明斌、“社群樞紐站”發起人和策展人王南溟、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耿敬、社工策展人張佳華、東昌居民區書記曹駿、上海藝術研究中心研究部副主任郭奕華、上海大學博物館副館長、策展人馬琳,圍繞藝術社群的形態運作與社會治理、社群居民動員、博物館社群實踐等話題展開討論。

作者:範昕

編輯:郭超豪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