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萊:寶貴的“眾心之心”

雪萊:寶貴的“眾心之心”

198年前的今天,一顆懷著人類的幸福、天真而寶貴的眾心之心永遠的沉沒在深海中。就是在這一天,浪漫主義詩人雪萊乘坐的船隻被風浪掀翻,他就這樣在暴風驟雨中離開了這個世界。

雪萊:寶貴的“眾心之心”

珀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國著名作家、浪漫主義詩人,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出色的英語詩人之一。英國浪漫主義民主詩人、第一位社會主義詩人、小說家、哲學家、散文隨筆和政論作家、改革家、柏拉圖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受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影響頗深。

雪萊生於英格蘭薩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漢,12歲進入伊頓公學,1810年進入牛津大學,1811年3月25日由於散發《無神論的必然》,入學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學開除。1813年11月完成敘事長詩《麥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兩部重要的長詩《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風頌》。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稱他是“天才預言家”。

雪萊是英國卓越的浪漫主義詩人。雖然同為同時代的浪漫主義詩人,但是不同於不能正視社會現實的尖銳矛盾,採取消極逃避的態度、反對現狀,留戀過去,美化中世紀的宗法制,幻想從古老的封建社會中去尋找精神上的安慰與寄託的消極浪漫主義者華爾華茲,雪萊和拜倫一樣,都是充滿激情和鬥志的積極浪漫主義者。他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理想世界而奮鬥,1812年初,雪萊曾和他新婚不久的第一個妻子哈里特·韋斯特布洛克一同前往都柏林,在那裡散發了雪萊所編寫的小冊子《告愛爾蘭人民書》。他說,

“我關心你們……為你們著想,並非因為你們是羅馬天主教徒,而是由於你們是人,是受害者。”

拜倫曾說過,

“雪萊是世界上最不自私的人,別人和他相比就幾乎全都成了野獸。”

他的心中總是懷著全人類的夢想與希望。而他的第一任夫人哈里特是不能理解這些的,對她來說,雪萊那種“把完全不可能產生任何實際結果的見解當作對人類福利最重要的大事來捍衛的熱情”,不但得不到理解,而且還

“忍不住要笑”

。像極了現在網路上流行的那個段子:“笑死,企鵝肉。”

英國詩人、評論家馬修·阿諾德評價他是

“美麗而不切實際的安琪兒,枉然在空中拍著他閃爍的銀色的翅膀。”

正如同為浪漫主義派的作家王爾德說的,

“至於你的夢吧,別再去想了。這個世界的重負太沉了,一個人擔不起的;這個世界的愁苦太深了,一顆心受不了的。”

天真的詩人總是會受到誤解、傷害,這些甚至是來自於他為之發聲與承受苦難的群體。精神和肉體的雙重受創,其實業已註定了雪萊脆弱剔透的短暫生命。

除了對人類的無盡關愛,雪萊的詩中還有對自然萬物的讚美與歌頌。傑米施甘的《雪萊評傳》中說,雪萊“喜歡遼闊,他的想象高到超星球的高度,深到黑暗的深淵,鑽進含有寶藏的大地。這一切給予詩人宇宙般的寬度和夢幻色彩。”《致月亮》是雪萊眾多大自然體裁抒情詩中的一首,他還寫有《雲雀》、《西風頌》和《含羞草》等,這些詩寫的物件是動植物、河流、大海、山嶽和日月星辰等,都體現了雪萊熱愛大自然,賦予大自然靈性,借詩寫大自然以表達雪萊多樣豐富的思想、情感和至善。

你臉色為何如此蒼白?

莫非倦於攀登高空、凝望大地?

你置身在星辰之間,

恰似異鄉的遊子,沒有伴侶,——

永遠虧盈交替,象一隻憂傷的眼睛,

尋不到值得長久眷戀的停留?

(《致月亮》)

雪萊:寶貴的“眾心之心”

我歌唱閃爍舞蹈的星星,

我歌唱奇妙的地球和天庭,

我歌唱那些規模巨大的戰爭,

我歌唱愛情、死亡和生命——

而後,我轉換笛音——

唱我如何在梅納勒斯山的山谷內,

追逐一位姑娘卻抱住了一棵蘆葦!

神和人啊,我們都常受這樣的欺騙!

常因此而傷心,因此而流血;

全都落淚了,我相信你們一定會,

如果嫉妒和歲月還沒有凍結你們的血液,

為了我甜美笛音裡的傷悲。

(《潘之歌》)

雪萊與拜倫、濟慈同為第三代浪漫主義詩人,彼此交好,常常會有人將他們三人弄混,但實則很好分辨。拜倫天生風流浪蕩,擁有無畏的英雄氣,甚至親身參加了希臘戰爭,最後傷寒而亡。他的作品中也不乏“拜倫式英雄”的出現,無論是《唐璜》中的唐璜、《海盜》中的康德拉、《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中的哈洛爾德、還是《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他們的身上都燃著不熄的熊熊火焰,是莽撞的、高傲的、叛逆的、自由的,即使他們都有難解的憂鬱,但憂鬱也是鏗鏘的。而雪萊則更憂鬱內斂,他的詩也更加純真柔軟。而比起前兩位貴族出身的朋友,濟慈則擁有較為困苦的童年,父母相繼去世,與弟妹們相依為命,使他養成了脆弱憂鬱的性格。雖然“短暫的一生中充滿了疲勞、熱病、和焦躁”,但是濟慈始終在他的詩中和生活中追求著永恆的愛與美。他的詩沒有拜倫和雪萊那樣堅定,如果說拜倫的詩中是“憂鬱也鏗鏘”、雪萊的詩中是“美中的悲哀”,那麼濟慈則是“歡愉也憂傷”。

我可真走了,雅典的女郎!

懷念我吧,在孤寂的時光

我身向伊斯坦布林飛奔,

雅典卻拘留了我的心魂:

我能夠不愛你嗎?不能!

我愛你呵,你是我生命!

這朵花的芬芳,已經消隱,

像你的吻對我吐露過的氣息;

這朵花的顏色,已經凋隕,

它曾使我想起你獨有的光輝!

一個萎縮、僵死、空虛的形體,

擱置在我被冷落的胸襟,

以它冷漠、寂靜、無聲的安息

嘲弄我依舊熱烈的痴心。

我哭泣,淚水不能使它復生;

我嘆息,不再向我吐露氣息;

它靜默無聲無所怨憂的命運,

正和我應得的那種一樣無異。

明亮的星,但願我能如你堅定——

但並非孤獨地在夜空閃爍高懸,

睜著一雙永不合攏的眼睛,

猶如苦修的隱士徹夜無眠,

凝視海水沖洗塵世的崖岸,

好似牧師行施淨體的沐浴,

或正俯瞰下界的荒原與群山

被遮蓋在輕輕飄落的雪罩裡——

並非這樣——卻永遠堅定如故,

枕臥在我美麗的愛人的胸膛,

永遠能感到它的輕輕的起伏,

永遠清醒,在甜蜜的不安中,

永遠、永遠聽著她輕柔的呼吸,

永遠這樣生活——或昏厥而死去。

上面的三首詩分別出自拜倫、雪萊與濟慈之手,可以看出他們的風格大有不同,極易分辨。但是三人分別在1822年、1824年和1821年離世,很難說這是一種悲傷的巧合還是冥冥中的註定。雪萊曾形容濟慈“本是‘美’的一部分,而這‘美’啊,曾經被他體現得更加可愛。”1821年2月濟慈因肺結核病逝後,雪萊作《阿多尼》悼之。雪萊的一生中與太多親友道別,前妻、未能留住的幾個孩子、第二任夫人瑪麗也差點因為難產而死,他自己也飽受流亡與病痛之苦。據瑪麗·雪萊記述:

“健康不佳使他相信他的人間道路很快就會走完,一年、兩年,也許就是整個一生。他希望這一兩年應該過得既有價值又有光彩。他認為,生命和時間允許他做的最高尚的工作,就是熱誠地喚醒他的同類共同分享天地福祉、相親相愛、互助合作。”

好友的去世更使他精神受挫。瑪麗·雪萊後來說這首詩其實也是雪萊的自挽,在詩中,他自己也說道,是“假借悼念他人的不幸哭泣自己的命運”。而詩中的那句

“百合被摧折了——風暴也歸於平靜。”

往後讀來,猶如讖言。

······

4

最感人的哀悼者呵,再哭一哭吧!

再哀悼一下,烏剌尼亞!——他死了!

他,一節不朽的樂章的創造者,

目盲,衰老,孤獨,一任他祖國的榮耀

被教士、奴才和自由底扼殺者

以淫慾和血所奉祀的種種邪惡

踐踏和汙衊;他去了,去到死之深淵

無所畏懼;但他那光明的魂魄

仍高懸人間;他是光輝之子的第三個。

5

最感人的哀悼者,再哭一哭吧!

不是每人都敢攀登那光輝的位置;

凡是能在時間的暗夜裡自滿的人

有福了,因為,雖然太陽已經消逝,

他們的燭光卻在燃燒;另有一些

崇高的人,被人或神的嫉妒的憤怒

所擊倒,在燦爛的盛年歸於寂滅;

更有的還活下去,跋涉著荊棘之途,

任勞任怨,走向美名的恬靜的居處。

6

而今,你最年輕、最珍愛的兒子死了——

他是你寡居時的養子,他好象

悲哀的少女所珍愛的蒼白的花,

是被真情的淚,而非露水所滋養;

最感人的哀悼者呵,再哭一哭!

你最後的、最可愛的希望已成泡影;

他是一朵鮮花,花瓣還沒有張開

便受到寒氣,沒有結實而喪了命;

百合被摧折了——風暴也歸於平靜。

······

10

有一個夢還緊抱住他冰冷的頭,

並用月光的羽翼不斷搧他,叫道:

“我們的愛情、希望、悲傷,並沒有死;

看他那黯然無光的眼睛的睫毛

正挑起一滴淚,象睡花瓣上的露珠,

這必是哪個夢在他腦中留下的。”

呵,天堂傾圮了的不幸的天使!

她豈知那正是她自己的淚;她終於

消逝了,象哭幹淚雨的雲,不留痕跡。

······

38

我們又何必為我們心愛的人

遠離世上這群食腐肉的鳶而悲傷?

他已和永恆的古人同遊同睡了,

你又怎能飛臨到他所憩息的地方?——

讓塵土歸於塵土!但純淨的精神

必歸於它所來自的光輝的源泉;

作為永恆之一粒,它將超越時續

和無常,永遠發光,永遠守恆不變,

而你寒冷的屍灰將堆在恥辱的爐邊。

39

呵,住口,住口!他沒有死,也沒有睡,

他不過是從生之迷夢中甦醒;

反而是我們,迷於熱狂的幻象,

盡和一些魅影作著無益的紛爭,

我們一直迷醉地以精神的利刃

去刺那損傷不了的無物。我們象

靈房中的屍身在腐蝕,天天被

恐懼和悲哀所折磨,冰冷的希望

擁聚在我們的泥身內,象蛆蟲一樣。

······

(《阿多尼》節選)

比起第一任夫人哈里特,瑪麗顯然更與雪萊相配。比起哈里特低微的出身,她更為優越的家庭環境將她培養得更為聰明機敏,在文學上的天賦和才能也很高,在與雪萊的流亡中創作出了

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

,這部作品在兩百餘年後的今天仍被傳誦、閱讀和不斷地改編為影視作品和舞臺劇。她的陪伴也給了雪萊支撐,在雪萊過世後,她整理了亡夫尚未發表的作品,一八二四年,她出版了《雪萊詩遺作》,一八三九年又發行一套《雪萊詩集》。

雪萊:寶貴的“眾心之心”

瑪麗·雪萊

無論那乘戰車行經何地,全都有

無數的俘虜被押著走:所有由於

執掌大權或受盡折磨而衰老的人,

所有把他們的大好年華全部交付

給工作或忍受的人,他們的青春

最後一刻都在歡快或痛苦中耗盡,

只有再不能開花結果的軀幹猶存;

還有這種人,他們的惡名或榮名

與日俱增,直到偉大的寒冬把這

綠色世界的形與名同他們全部否定;

不在其內的是神聖的少數,只是

無法使精神屈從於征服者的一群,——

他們的生命之焰稍一接觸這塵世

便像鷹立刻飛回他們的故居蒼穹,

或者是,置人世間的權位於不顧.

視王冠與珍寶如糞土……

(雪萊的未竟遺作《生命的凱旋》節選)

浪漫主義詩人最後彷彿都會魂歸靜水,理想破滅、憤而投江的三閭大夫如是,傳說中醉墮水中、抱月而死的李太白如是,在暴風眼中葬身水底的雪萊亦如是。水是靜謐的、幽深的,包容世間的一切。葬身水底的詩人,他們美麗剔透的靈魂終究會蒸發成雲,再下成雨,降回這片他眷戀著熱愛著的世界,澤陂他深愛著的人類。

“如果我已被撲滅,但是我發出的火花,卻已點燃上千引航的明燈。”

雪萊:寶貴的“眾心之心”

他的一切從不曾消失,

不過感受了一次海水的變幻,

成了富麗珍奇的瑰寶。

-END-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大益文學

文學 | 品位 | 經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