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象徵影象的定義:“根據事物之間約定俗成的關係,藉助某物的具體形象,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戟”與“磬”是清代至今常見的祥瑞象徵影象,表“吉慶”意。“戟”“磬”出現在瓶上時,合意為“平安吉慶”。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清雍正 郎世寧《聚瑞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雍正元年郎世寧繪《聚瑞圖軸》。此為郎世寧現存紀年最早的作品,距他來到中國大約八年光景。畫中描繪一隻青瓷弦紋瓶,瓶中插著並蒂蓮花、蓮蓬與稻穗等象徵吉祥的植物。瓶花圖軸取“瓶”之諧音“平”,與祥瑞花卉一同,祈願“平安祥和”。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清乾隆 永寧《歲軸圖》(區域性)故宮博物院藏品

盛清時期多見有此類瓶花圖軸,圖軸內象徵吉祥的紋飾也不僅侷限於植物。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對永寧繪《歲軸圖》,分上下兩聯,結構對稱,各繪祥瑞瓶花及各式吉祥紋樣,如冊頁、如意、雙鵪、佛手、石榴、菖蒲、太極圖瓶等。掛軸上聯的右下角,繪有一隻玉磬,磬上下有兩孔,穿黃繩,上孔黃繩打結,為懸掛用,下孔穿一如意結帶穗,飾青金石。“磬”這一象徵影象,因與“慶”諧音,成為了盛清時期書畫及器物上常見的吉祥紋樣。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清嘉慶 松石綠地洋彩穿花螭龍紋如意萬代耳雲口瓶 嘉德2019春拍 成交價RMB 29,900,000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清嘉慶 松石綠地洋彩穿花螭龍紋如意萬代耳雲口瓶(區域性)

“磬”又常與象徵影象“戟”同時出現,諧音“吉慶”。“戟”“磬”出現在瓶上時,又有“平安吉慶”的寓意。如中國嘉德2019年春季拍賣會的清嘉慶松石綠地洋彩穿花螭龍紋如意萬代耳雲口瓶,金彩戟下墜飾螭龍玉磬。

克萊因鮑爾(W。E。 Kleinbauer)對影象志(iconography)的定義是,“對視覺藝術的歷史探究即影象志”。視覺藝術可以是立體的或平面的,其涵義在歷史中的演變,依附於影象本體在歷史社會中涵義的變化。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東漢 執戟門吏門柱畫像石、故宮博物院藏品

戟,是一種可勾可刺的兵器, 出現於商、周,盛行於戰國、漢晉各代。東晉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入侵,軍隊中戟逐漸為刀所取代。西漢馬王堆三號墓出土過兩件帛畫,一件描繪的是墓主生前的日常生活,另一件描繪了墓主和他的隨從軍隊出行時的狀況,其中即可見持戟者。漢代畫像石上也多有所見。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隋 陝西潼關稅村隋代墓墓道壁畫(區域性)

至隋代,戟逐漸退出了軍用兵器的行列,成為一種表示身份等級的禮兵器。《隋書》記載,“時制三品已上,門皆列戟”, 意即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可在門前列戟。2005年發掘的陝西潼關稅村隋代墓,墓道東、西壁繪《出行儀仗圖》,圖中的 18 枝棨戟分兩幅繪在靠近墓門處(門前列戟)。發掘者根據墓中的 18 枝棨戟,結合唐代列戟制度(隋代文獻中並沒有列戟的數量與官員品級的對應關係的明確記載)及墓葬的形制、規模,推斷墓主極有可能是隋文帝太子楊勇。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清康熙 五彩木蘭破敵人物故事圖鳳尾尊、嘉德四季第51期·仲夏拍賣會、成交價:RMB 690,000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清康熙 五彩木蘭破敵人物故事圖鳳尾尊(區域性)

宋代以降,金元明清列戟制度比較單一穩定,官府、顯貴門外不再列戟,僅存宮廟列戟一項。清代《康熙字典》中,對“戟”字的釋意有,“《周禮·冬官考工記》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注】戟,今三鋒戟也。內長四寸半,胡長六寸,援長七寸半”。康熙時期的“今三峰戟”,“援”為戟上直刃,“胡”為曲刃,其形制與西漢畫像磚上的三叉式樣,已大相徑庭。

“戟”這一影象本體出現的場所,在歷史上,從西晉前的戰場上轉變為隋唐官府及官員的門前,再轉變至清代宗廟之上。其象徵影象的含義,也隨之從單一的“衛戍”,多了一層“鐘鼎之家”專屬,進而又為皇家專屬的意味。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商 虎紋石磬 河南省安陽殷墟武官村大墓遺址出土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磬”的釋意為,“樂石也。從石殸。象縣(xuán)虡之形。殳,擊之也”,意即“可奏打擊樂的石器,字形由“石”“殸”會意。(聲)像懸掛磬的架子。“殳”表示擊打石磬的工具”。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裡又對“樂石也”一句註釋為,“石樂也。石樂各本作樂石,誤,今正”,意即以石為材的樂器。磬,為帝王、上層統治者的殿堂宴享、宗族祭祀、朝聘禮儀活動中的樂隊演奏樂器,為象徵其身份地位的“禮器”。唐宋以後新樂興起,磬僅用於祭祀儀式的雅樂樂隊。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清乾隆二十六年 碧玉描金雲龍特磬故宮博物院藏品

《書·禹貢》有載,“泗濱浮磬。傳:泗水中見石,可以為磬。陳澔曰:玉磬,天子樂器。諸侯當擊石磬,故郊特牲以擊玉磬為諸侯之僭禮”。至清代,磬(特磬)為宮廷雅樂——中和韶樂中的重要樂器,質地多為碧玉。特磬整套十二枚,以應十二律。磬體為鈍角矩形,長邊稱鼓,短邊稱股。整套特磬磬體大小相同,而以厚薄為次,定音高。磬兩面飾描金雲龍紋,一面為篆文乾隆帝御製銘,另一面為本律磬名,磬孔系絲繩而懸。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清 翠太平有象磬、故宮博物院藏品

故宮博物院所藏“磬”型器物頗多,與作為中和韶樂的演奏樂器“特磬”的數量相比,當是數倍許。這些“磬”型器物,均已脫離了“敲擊後發出特定音律”這一原始用途。例如一件翠太平有象磬,片狀,一面隨形淺浮雕巨象,象呈向右回首狀,長鼻、長牙抵於臀部。象尾細而短,甩向右前方。象腿粗壯,前腿向前,後腿向後,似行走跑動狀。另一面雕雲氣紋,中部凸起一雙圈圓,圈內凸雕篆書“太平有象”四字,以釋正面圖意。磬上部雕五個松球,中心一個有孔,穿銅環及掛鉤。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清 魚鰾帶架戟磬、故宮博物院藏品

又有一例魚鰾帶架戟磬,以魚鰾為材,兩件似為一對。其中一件磬體略成扇形,浮雕卐字紋帶、回紋帶為飾,下部鏤雕魚紋。“魚”、“磬”諧寓“吉慶有餘”,為中國傳統吉祥紋飾組合形式之一。頂角有銅製變體壽字形活環,與支架上的蝙蝠形掛鉤相配,組成“福壽”寓意的紋飾。支架方體,邊框飾陰刻回紋裝飾,站牙飾夔紋及回紋。另一件結構、紋飾與前件相近,惟磬身裝飾為雙螭捧壽紋,下部鏤雕蝙蝠綬帶,亦寓“福壽”之意。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清乾隆 剔紅落花游魚嵌玉磬式雙層盒、故宮博物院藏品

還有隻保留了“磬”的形狀,將其從懸掛式的原始語境完全剝離的例子。如一件剔紅落花游魚嵌玉磬式雙層盒。至清一代,磬的出現場所,不僅再侷限於祭祀活動時的廟堂之上,也延伸到了日常生活的廳堂之中。其象徵影象的含義也在標誌身份地位之外,更多的偏向了其諧音“慶”之吉祥寓意。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清道光 粉彩八蠻進寶圖雙耳瓶、中國嘉德2011年秋季拍賣會、成交價:RMB 9,200,000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清道光 粉彩八蠻進寶圖雙耳瓶(區域性)

“磬”作為二維的紋樣出現在清代器物上時,較多見的一種還是保留了其懸掛式的原始語境。有墜於纏枝蓮紋下的,如一五臺山人舊藏,清道光粉彩八蠻進寶圖雙耳瓶。也有墜於“戟”下的,合為“吉慶”之意,如中國嘉德2019年春季拍賣會的清嘉慶松石綠地洋彩穿花螭龍紋如意萬代耳雲口瓶。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清乾隆 剔紅五龍圖葵瓣式盒、中國嘉德2018年春季拍賣會、成交價:RMB 1,380,000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清乾隆 剔紅五龍圖葵瓣式盒(區域性)

另一種為“磬”這個二維影象,脫離了懸掛式的原始語境,成為了一個或一組象徵影象之一,常見為在博古圖內。如一清乾隆剔紅五龍圖葵瓣式盒,作八瓣葵式,頂面開光內,作海水紋地,上有五龍圖,其中一龍佔據中間位置,其餘四龍將其環繞。上下側面開光內作錦地,並作各式博古圖共計十六幅,內飾磬、如意、書卷、寶瓶、四季花卉、鼎、五穀、等紋樣,寓意“五穀豐登”、“四季平安”、“吉慶有餘”。

戟,從作為兵器出現以降,他的象徵意義從體現一國武力強大變為了衛戍鐘鼎之家。磬,也從侍奉神明的廟堂之上落入了凡塵廳堂。清代至今,“戟”與“磬”成為了最常見的象徵“吉慶”的影象符號。年畫上常見有兩位童子在家中庭院擊樂磬,舞魚燈,以頌“吉慶有餘”之吉祥,或是童子右手執“戟”示“吉”,左手提“磬”示“慶”,磬上之魚示“有餘”。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清嘉慶 粉彩胭脂紅山水人物圖燈籠瓶、中國嘉德2013年春季拍賣會、成交價:RMB 1,955,000

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罄”平安:古代器物上之祥瑞影象

清嘉慶 粉彩胭脂紅山水人物圖燈籠瓶(區域性)

願早春三月,趨吉避疫,“戟”“磬”平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