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畫派的滬上交遊圈

你或許對閃耀於20世紀上半期的嶺南畫派有所瞭解,那麼,你可曾聽聞它與海上畫派的交遊趣聞?海上畫派又對它有過怎樣的影響?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基於新見的《高奇峰印譜》等材料,一覽這段影響畫壇發展的歷史淵源吧。

嶺南畫派自創立已近一個世紀,至今仍充滿生機與活力,這種狀態與其初建之時打下的雄厚基礎密不可分。除創始人留學東洋,將繪畫新技巧融入其中之外,當時的海上畫派亦對其產生了重大影響。

嶺南畫派的滬上交遊圈

高奇峰(右)與高劍僧(左)

20世紀初期,在吳昌碩引領下的海上畫派雄踞上海,他們對傳統中國畫大膽改革,較多地借鑑了民間和西洋的繪畫藝術,畫風大膽,色彩華美,體現出濃厚的時代氣息。1912年,高劍父、高奇峰等人在上海創辦《真相畫報》並建立審美書館,宣揚新思想和藝術革命,在此期間與海上畫派展開了良性的藝術交流。

嶺南畫派的滬上交遊圈

陳樹人寄給高劍父的照片

傳世《高奇峰印譜》涉及的人物有篆刻者吳昌碩、徐星洲、黃賓虹、胡曼,受印者高奇峰、張坤儀、劉三以及鑑賞者郁達夫共八人,其中以篆刻者徐星洲和受印人高奇峰出現的次數最為頻繁。徐星洲是吳昌碩的弟子,長年侍吳昌碩左右習藝,又鬻印“海上”。

嶺南畫派的滬上交遊圈

吳昌碩 《牡丹水仙圖》軸 155cm×84cm 紙本設色

《高奇峰印譜》所輯印章共計50方,徐星洲為高奇峰所刻印章有23方之多,可見二人交往甚密,高奇峰得以透過此因緣拜謁其師吳昌碩也自在情理之中。那麼,高奇峰是隨高劍父一同到上海的,在此期間高劍父是否也與“海派”吳、徐二人有過交往?

嶺南畫派的滬上交遊圈

嶺南畫派的滬上交遊圈

左:徐星洲刻“高嵡之璽” 2。7cm×2cm 年代不詳

右:徐星洲刻“坤儀染翰” 1。8cm×1。8cm 1920年

嶺南畫派的滬上交遊圈

嶺南畫派的滬上交遊圈

左:徐星洲刻“番禺高嵡奇峰” 3。6cm×3。6cm 1916年

右:徐星洲刻“高嵡長壽 4。5cm×3。6cm 年代不詳

高劍父《畫法與畫材》之“印章”條提供了確鑿的證據:“早年刻‘浙派’,後旅滬與(吳)昌碩、(徐)星洲友善,則改作秦璽,然不多作。”即早年亦操鐵筆的高劍父不僅與吳昌碩、徐星洲時有過從,而且還受到二人的影響,篆刻取法由“浙派”轉向秦璽。

嶺南畫派的滬上交遊圈

嶺南畫派的滬上交遊圈

左:徐星洲刻“奇峰” 2cm×1。2cm 年代不詳

右:吳昌碩刻“奇峰不死” 1。7cm×1。7cm 年代不詳

當然,吳昌碩對“二高”的影響不僅僅在篆刻方面,高劍父、高奇峰在書畫方面自然也向吳昌碩請益。觀高劍父客上海時所作書畫作品,雖缺少吳昌碩“食金石力”和書卷氣的審美意趣,但無論從縱橫捭闔的佈局還是用筆的雄強恣肆來看,都與吳昌碩蒼茫雄渾的金石審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嶺南畫派的滬上交遊圈

高劍父 《雞聲茅店月》 120。5cm×95cm

紙本設色 1918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時居上海的黃賓虹亦與“二高”有交誼,如《高奇峰印譜》末頁又輯有黃賓虹的白文自刻用印“高蹈獨往蕭然自得”一方,此印應是高奇峰輯譜時借黃氏鈐得。此印為黃氏常用印,曾鈐於他所繪《梅》《蝶花》《黍離圖》《翠峰溪橋》《舊時月色樓圖》等作品之中,其中《舊時月色樓圖》中有高劍父的題跋。

嶺南畫派的滬上交遊圈

《真相畫報》封面

其實,早在《真相畫報》在上海正式創刊之前,黃氏就在上海《神州日報》發表了《〈真相畫報〉出世之緣起》一文,稱其“為民國之真相……國民不可不讀之唯一雜誌”,對這本即將問世刊物的特色、性質作了重點揄揚和推介,甚至在當年的《太平洋報·文藝訊息》中稱:“賓虹、醒遲、冠天、奇峰諸子編一《真相畫報》,計講美術,描摹事態。”

嶺南畫派的滬上交遊圈

黃賓虹 《西冷湖山圖》 65。1cm×37cm 紙本設色

這說明《真相畫報》為黃賓虹、高奇峰、高冠天等人合辦。王中秀所編《黃賓虹年譜》也考證出高劍父、高奇峰創辦《真相畫報》之時,曾邀黃賓虹襄辦,由此三人訂交。黃賓虹不僅與“二高”有密切過從,與陳樹人也相友善。黃賓虹曾給陳樹人《新畫法》作序,且作出了高度評價。

而高氏兄弟與黃賓虹的交誼不止於此,高氏兄弟創辦的《真相畫報》的發行所就設在黃氏常去的《神州日報》所在地福州路東首惠福裡。兄弟二人亦加入黃賓虹發起的藝術團體“貞社”,並在《真相畫報》上刊登“貞社徵集同人小啟”。另外,在1917年夏日,黃賓虹又將所藏印譜《集古印存》持贈高奇峰於滬上,題跋中說“以補前篇所未備”,即《集古印存》已是黃氏持贈高氏的第二種印譜了,可見二人交誼頗善。

嶺南畫派的滬上交遊圈

高劍父 《煙瞑酒棋斜》 100。2cm×46。4cm 紙本設色

基於《真相畫報》的因緣,黃賓虹與高氏兄弟往來甚密,且關於篆刻方面的交流十分頻繁,又結合高氏兄弟與吳昌碩、徐星洲的金石因緣,足見當時上海書畫群體的金石篆刻研習之風甚囂,而其根由正是西泠印社的成立。當時海上畫派巨擘吳昌碩擔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長,一時間“以金石入書畫,詩書畫印兼修共融”成為海上畫派的整體風尚。

這一社會影響使高劍父等人在推行“新國畫”之時,始終沒有放棄傳統的筆墨材料,也沒有背離中國畫的底線和形式,這可歸結為嶺南畫派產生之始海上畫壇對其藝術持守的良好啟迪。

本文摘自《中國美術》2019年第6期

《嶺南畫派藝術脈絡及與海上畫派的藝事往來》

嶺南畫派的滬上交遊圈

《中國美術》2019年第6期

人美融媒體編輯平臺

總編輯:周偉

副總編輯:李瀅

主編:金萌萌 黃宗亮 宮鳴宇

副主編:範雨萌 賈小川 張鍾心

- END -

商業合作或投稿

如需轉載請聯絡後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