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美術人物”中國畫的創作是為六法論證嗎?

文/馮海濤 圖/何詠

中國畫,都論六法,也以六法為己要。從而,無人不談氣韻生動,無人不談骨法用筆等。也因而,六法成為了中國畫的標準。可細思之,藝術是框架中的產物嗎?中國畫的創作是為六法論證嗎?所以,六法之遵行,應當作為中國畫學術界的探討問題。

“當代美術人物”中國畫的創作是為六法論證嗎?

何詠山水畫

六法建立,以及作為中國畫的評判標準,沒有錯。也為中國畫的畫理建立了標準。但是全以六法為準繩地去創作,卻有點偏離了藝術存在的價值,也把中國畫帶進了一個束縛的綁帶中。六法中的氣韻生動,是畫完後,觀者、欣賞者為之作的評價,也就是對一幅曠世佳作的稱呼。其出現的狀態不是有意為之的,也不是畫家創作的方向。反觀現在,很多畫家對自己的畫作評價說:自己的作品氣韻生動,甚感可笑。現代畫家更是用氣韻生動為自己的創作目標和方向,就更加地可笑了。要知道一幅畫,畫家創作是因意而發,是以情而發,是抒情而作,是抒意而作。氣韻是因其情、其意,透過筆墨而自然生成的。而非是為了氣韻而氣韻。因為有情、有意,而無筆墨,氣韻不生,有筆、有墨,而無情意,意蘊亦是不生。所以氣韻是畫家在必然和偶然中形成的。是一種渴望不可求的狀態。

“當代美術人物”中國畫的創作是為六法論證嗎?

何詠山水畫

骨法用筆,也圈定了中國畫的用筆方式,更是有心人給骨法用筆冠上了一箇中鋒用筆的頭銜。這更是可笑之談。其理解應為用筆,要有“骨之力、骨之勁、骨之感”而非一種用筆的方式和行為。可觀現代人,動不動就骨法用筆,中鋒用筆。聽之就覺得好笑。“承骨之法”在於對筆的認識與研究,在於對筆的掌控,更是意與筆的相連。要知道畫面想出現氣韻生動,除卻情與意,關鍵就在於用筆。行筆中的輕重緩急,行筆中皴擦點染的變化。而這些絕不是因中鋒用筆而能做到的。因而“骨法用筆”是對筆的理解與控制所出現的效果。是美術評論家對一位畫家用筆的評定,而不是畫家用筆的方式。

“當代美術人物”中國畫的創作是為六法論證嗎?

何詠山水畫

“當代美術人物”中國畫的創作是為六法論證嗎?

何詠山水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