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古人為啥這麼說?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古人為啥這麼說?

人的一生能否透過外表來決定呢?從古至今流傳下來了一句俗語,出自《增廣賢文》裡頭“

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

”,這兩句像繞口令一樣的話,實際上是我們的“老祖宗”

根據自己的生活實踐得來的

但是放在今天來看卻是有點無稽之談,那麼有福在古代的時候該如何理解呢?

毛髮是孝道的體現

想必大家都聽過“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這句話,它是出自秦漢年代的

《孝經·開宗明義》

,這在儒學經典裡經常被提起過。所以它可以稱得上是毛髮孝道的來源所在,一旦和孝道聯絡起來,那麼它所承載的分量就很大了。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古人為啥這麼說?

古人把自己身體上的毛髮和肌膚當作是父母的恩賜,所以才不敢對它有絲毫的損壞,不然這就是不孝的表現。

毛髮不單單是指頭髮,面部和四肢上的毛也包含在內,只不過沒有頭髮那般

引人注目,受人重視

,也正是因為古代人民對於自己毛髮的重視,才會產生對其的研究。

“有福之人兩腿毛”

這句俗語的前半部分,簡單地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有福氣的人長兩腿毛。按照如今的科學研究,一個人的腿長不長腿毛,那是自己基因所決定的,還有些女生追求無毛腿,所以就說不通有沒有福氣由腿毛決定。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古人為啥這麼說?

不過這在古代,就很有說法了,那時的社會還處於

小農經濟

,大家都是以務農為生,這句俗語實際上就和古人的生產勞動方式有關。

較為初級的農業工具以及靠著經驗來從事種植活動

,讓所有農民對待農事活動都必須親力親為。

在缺少機器的幫助下,無論是泥土裡耕地插秧,還是在山坡上除草種地,都需要人力和牲口來完成。雖然古代人總說一年的收成,需要靠“老天爺”賞飯吃,但是也離不開自己的悉心照料,

勞動人民始終是做著艱苦的工作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古人為啥這麼說?

農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了自己下地幹活方便,不磨損自己衣物的情況下,就把自己的褲腿給挽了起來。就這樣每天的泡在田地泥土裡,農民的雙腿也就帶了點自然的氣息,每日收工就需要對他們的腿進行反覆清洗。

這時間一長,洗的次數多了也就順帶把自己的腿毛給洗沒了,而且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腿毛一長出來就被泥土給蓋上還要被洗掉。長此以往,腿毛就接受這麼一個設定,乾脆就不長出來了。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古人為啥這麼說?

所以回到那句俗語上,古代為什麼會說“有福之人兩腿毛”,那是因為農民階級經常在田地裡耕作,久而久之就沒有腿毛了,而在那個時代,沒有腿毛的就被視為勞苦大眾。

反倒是那些不用勞作的地主鄉紳,被當作是有福之人。

這些地主階級自然不會下地耕作,他們養尊處優,不用頂著風吹日曬去耕作,腿上自然就可以保留濃密的腿毛。所以只要一看這個人的雙腿有多少毛病 ,就能夠區別出來他是農民還是達官貴人。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古人為啥這麼說?

“無福之人毛兩腿”

既然有福之人是那樣的說法,那麼無福之人這半句又該如何解釋呢?對於這半句話裡的毛字,有人說這應該是光,也有人把它理解為忙。

如果是理解為“光”,那就只是指代耕作的農民,這樣就顯得有些狹窄,所以把它當作“忙”來理解,就很有深意了。

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忙字的讀音和毛字很像,在記錄之中難免出現差錯,又因為這樣讀起來比較通順,久而久之就被傳成了毛。

不過無論是哪種推測,“無福之人忙兩腿”就很直白地展示了疲於生計的窮苦人民,奔波一生停不下來,“忙兩腿”就形容得非常的恰到好處。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古人為啥這麼說?

在古代社會,沒有什麼是比得上衣食無憂的,因此去判斷一個人有沒有福氣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看他是否為生計而奔波。

普通的農民每日辛苦勞作,還只是簡簡單單地填飽肚子罷了,如果遇到自然災害而導致顆粒無收,那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

即使是商人也要為了自己的事業而奔波全國,行走各地去販賣商品,一旦想要坐享其成就會面臨著破產的危險。

而那些當官的地主階級,靠著祖輩留下了財產和自己官場上的權力,來為自己謀取利益,到最後即使子孫後代不做官了也能不愁吃喝。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古人為啥這麼說?

啟示

對於古代人來說,能夠活下去就已經很滿足了,國家的繁榮昌盛決定了底層老百姓的生存。有福之人和無福之人的差距是無法逾越的鴻溝,古人能夠發現這道理是基於一定的生活經驗得來的。

直到現代社會,也有不少人為了生活而四處奔波,雖然不用像古代那樣只能透過辛苦耕作來維持生活。

今天的科技發展,機械工具讓農民們不用再頻繁地下地插秧勞作,腿毛也就得以保留下來,古人的俗語也需要結合時代背景和實際情況去看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