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腸子的無窮魅力——《腸子的小心思》讀後有感

腸子的小心思

2014年有本書在德國火遍了大街小巷。人們在節日、生日、婚慶的禮品單上,都能見到這本書的身影。它就是德國朱莉婭·恩德斯著的科普《腸子的小心思》,這一本談吃喝拉撒的小書,為什麼能讓讀者看得愛不釋手?怎麼有如此的魅力,它到底告訴了人們什麼?今天筆者就帶你走進此書,認識一下腸子的無窮魅力。

腸子的無窮魅力

2021年4月中旬的一天,筆者來到了銀川市圖書館,因在《健康報》上看到有這本書的大概介紹,好奇心驅動下我買下了這本書。書的作者是德國朱莉婭·恩德斯,插圖作者是德國吉爾 恩德斯,翻譯則是錢為。該書獲得了德國“讀者選擇獎”金獎,在美國健康類圖書排名第一。5年內全世界累計銷量達500多萬冊。書的內容分為3個章節,由68個小節組成,主要是告訴人們:腸道組成了人體三分之二的免疫系統,能製造二十多種人體激素,也就是一本談吃喝拉撒的小書。

作者在提到寫這本書的目的時這樣寫到:“我希望能向大眾普及和推廣那些看似高深的科學知識。”“讓科學走進普通人的生活。”“讓人們感覺到‘知識就是力量’”,翻譯者則說:“總之我相信,一本健康科普書的意義,不僅在於告訴大家該怎麼做,還要告訴大家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以後碰到類似的情況該怎樣舉一反三。”對人類社會而言,對健康知識和理念的有效傳播及普及是一種奉獻和善舉,這一做法受到了人們的歡迎。

筆者是醫藥學工作者,也因撰寫醫藥科普文章,常關注醫藥科普方面的知識和動態,在詳細地閱讀了這本書後,自覺受益匪淺,該書豐富了筆者在消化系統醫學方面的知識面,讓筆者對消化系統的解剖和生理又有了全新的認識。這本書囊括了消化道全面的知識體系,十分耐人尋味,也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

科普知識的寫作不同於如小說、報告文學、散文等體裁的文學作品。小說常以人物形象的刻畫為中心,透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表現手法靈活多樣,常使用敘述和描寫筆法,可演繹和虛構。科普作品和文學作品有著很大的差別,科普作品往往是說明事物的性質或特徵及其原理,也涉及了人們生活的總體方面,對人的情感行為描寫在科普作品中要服務於作品的主題要求,一般不是重點,而且其具有著知識性、普及性、實用性、通俗性和可讀性等特點。科普作品不能演繹,不能虛構,尤其是醫藥學科普作品,大多也就是說明一個道理或觀點,告訴人們怎麼做才科學,才能達到自己的行為目的等。如《腸子的小心思》就是每個小節敘述一個問題,告訴讀者相關的有用知識。

科普作品大多為說明文的範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文章中心鮮明突出,具有科學性、條理性,語言確切生動,能解決人們生活中很多實際的問題,例如《腸子的小心思》這本書就是說明文最好的體現。這本書趣談便秘的小節,閱讀了這方面的科普知識,自己就能處理便秘的問題或加以防範及治療便秘。

作者朱莉婭·恩德斯在大學裡學的是醫學專業,之後又在醫學微生物學院完成了博士論文,有紮實的醫學及生物學知識,給完成這本科普書的寫作奠定了紮實的學術基礎。這本書從基礎性知識講起,從解剖結構到裡面的神經系統、到腸道里的微生物、腸道與其他器官的關係,全面地講解了消化系統是如何消化食物和排洩,又是怎樣互相配合完成這一系列的工作的。

在書中“便秘:今天,你拉了嗎?”這一小節中,作者告訴我們“10%~20%的德國人都飽受便秘的困擾。”“便秘往往是腸道神經和肌肉團隊配合不再緊密而導致的。多數便秘的情況下,消化還是以正常速度進行的,直到到了大腸最後一段,神經和肌肉才開始出現意見分歧,在要不要把便便馬上排出去的問題上難以達成共識。”這實際上是告訴人們排便的科學道理,排便是肌肉和神經共同作用的結果。

作者也提出了防範便秘的措施“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理由,但是所有原因的背後都藏了一條真理:腸道是個有強烈習慣依賴症的傢伙。腸神經會記下我們愛吃什麼、什麼時候吃、每天做多少運動、喝多少水、我們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去上廁所。如果一切如它所料,它幹起活來就會精神抖擻,認真監督腸道肌肉完成工作。”告訴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防範便秘和治療便秘的措施。

作者還提到:“也許我們沒有能力改變我們身外的世界,可是也別忘了,腸子的世界的確是由你來主宰。”是的,腸子裡的糞便乾燥與否確實和我們的生活習慣有關係,當我們掌握了腸子的生理特徵,我們基本上是能夠主宰便秘與否,甚至能克服一些腸道疾病。這是我們在此透過飲食等方法保健和養生的所在場所。

在2013年“腸腦軸”的概念在西方國家還是很新的名詞,但是到了2015年後,這個詞已經被賦予了許多新的解釋和內容。在這本《腸子的小心思》書中,提到了:“幾年前我們發現,特定的腸菌可以讓抑鬱的小鼠打起精神來,也發現大鼠被移植了其他大鼠的腸菌後,性格發生了改變。於是科學界一個新的概念橫空出世了——‘心理微生物’,就是對心理有影響的微生物群。它們甚至還和抑鬱症這樣的心理疾病有著瓜葛,只是以前我們還並不知道這些‘心理微生物’除了作用在小白鼠身上會不會也作用在人類身上。”,在這本書中作者也談到了腸道和情緒及智商的問題,但不明確。

在朱莉婭·恩德斯寫這本書時,可能腸道與抑鬱症的研究和論述在當時不是那麼清晰,作者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道:“想來抑鬱症可能分很多不同的種類,如果腸子是罪魁禍首,那麼腸菌就有可能管用。如果是其他原因造成的,那麼腸菌就可能沒有什麼作用了。”

2015年後,國內的醫藥科學家也在研究和證實抑鬱症包括人的情志疾病等與腸道的關係。這方面的文章也逐漸多了起來,腸道和精神方面的一些疾病關係也基本上有了明確的闡述。

國內外臨床研究證實:腸道菌群的作用不僅侷限於胃腸道,還可以透過免疫、神經內分泌和迷走神經這三條途徑,形成腸道菌群-腸道-腦軸,能夠對腦功能和行為產生重大的影響;腸道菌群、腸道、腦這三者之間進行著密切的資訊交流,來控制人體對環境、行為活動及食物的喜好等,作為“第二基因組”影響人的喜怒哀樂、思維和認知能力。腸道微生物干預能夠控制這些精神心理異常疾病,如能夠控制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孤獨症等的精神心理異常疾病。

圖書鑑賞

帶你認識腸子的無窮魅力——《腸子的小心思》讀後有感

腸道在我們身上是一個不能少的器官,也一直是一個容易被人類低估的超級器官,沒了這個器官人類就無法生存。這本書從頭到尾就是圍繞腸子而寫的,腸子是寫這本書的主軸,該書的所有敘述也都是圍繞腸子的生理解剖特點而寫的。當讀完下本書的時候,讀者就會對腸子在人身體裡的位置及解剖和生理有一個全面地瞭解。腸子在人身體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此,人們就知道了如何吃喝,如何排便,如何愛護腸道,如何讓人類長壽。這本書還告訴我們了一些和腸道有關的疾病如何預防及治療的方法。這是這本書向人們傳遞的核心思想和方法之一,還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的事呢?

這本書最大的寫作特點,就是作者運用極為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甚至是口語化的語言,通俗易懂的語言,幽默詼諧的語言去寫作,或舉例項向人們傳遞作者所要傳遞的資訊,把深奧難懂的醫學知識用淺顯易懂或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拋去晦澀難懂(深奧的專業語言在書的正文頁下另有解釋),在談笑風生中把知識傳授給讀者,這是作者寫書的高明之處,一改那種科普作品枯燥乏味的語言,而且還配上獨樹一幟的漫畫插圖,有了童真的色彩,和行文相得益彰,趣味盎然,寓教於樂。使該書同樣具備了小說或散文那樣的吸引力而吸引讀者,把一根看似沉寂的腸子寫得活靈活現,不得不說,這就是作者把文學語言和醫學知識結合起來而體現出的能力,令人信服,讓讀者輕鬆愉快的學習和吸收知識。當我看到有些小節中的語言描寫,還常常被作者的講述逗得捧腹大笑,也是讓讀者愛不釋手及這本書成功的秘訣之一吧!生動的語言描寫是這本書的最大特色。例如作者瀉咽喉時的語言,“咽喉:演員請走這邊!軟顎和咽後壁收到訊號,興奮地封鎖住鼻咽通道,防止演員錯入鼻腔。這個動作大得連住在隔壁拐個彎才能到的耳朵都聽見了,就是吞東西時的‘咕咚’一聲。聲帶內收,保持安靜,喉頭像個指揮家一樣情緒激越(可以摸到喉結的運動),氣管被封住,呼吸暫時停下,這時整個口腔舞臺下沉,洶湧翻滾的唾液浪潮將蛋糕糊糊推進食道。”讀者可以自己體會該書作者的語言寫作功夫。我們進行科普創作時,也應向朱莉婭·恩德斯學習,學習她運用如此生動鮮活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列舉生動例項的寫作方式,吸引讀者,把自己想要傳遞給讀者的知識生動完整地傳遞給讀者,讓讀者從中受益。

作者所舉的許多事例也很生動,有趣味性,有哲理性,加之幽默生動的語言,不吸引讀者才怪呢!人們把這本書當成了精彩的小說去看,在娛樂中汲取知識的養分。

當然了,我們也應感謝醫學翻譯家錢為,她忠實於原著,還原原著的趣味性,把這本書運用現代流行漢語翻譯得很成功,相信譯者在此也花了大一番功夫去貼閤中華文化。

科普作品的生命力在於紮根民間,廣泛閱讀和傳播。該書5年內在全世界累計銷售500多萬冊,被人們喜愛,煥發著生命的活力。

《腸子的小心思》這本書具有科學性、文學性、藝術性、引領性、創新性、教育性 。是我這些年遇到的最有趣的科普好書之一,內容十分精彩,值得向大家推薦。我也反覆閱讀了該書,並細細品味,領會全書的精神,掌握腸子的知識,對我們預防疾病,科學的生活,甚至養生都有極大的幫助,使讀者們受到很多啟發,有好的受益。使我們對自己的身體不再陌生,更好地認識自身的腸子無窮魅力。真應了該書的封皮廣告:“世界上有愛的‘尬聊’,又糗又快樂!”

讓我們行動起來,科學地飲食,適度的運動,愛護腸子,從而有強健的體魄,是我們幹一切事情的前提和保證。

帶你認識腸子的無窮魅力——《腸子的小心思》讀後有感

作者簡介

張興 男,寧夏中衛市人民醫院副主任藥師、執業藥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寧夏科普作家協會理事,寧夏作家協會會員,寧夏評論家協會會員。2012年5月18日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口腔潰瘍對症選中藥》,2019年10月在《科普時報》發表散文《姥爺的中藥百草園》後被學習強國平臺選用。出版過科普書籍《談醫論藥說健康》《中成藥用藥指導》《家庭科學用藥指導》。幾十年來,在醫藥科普雜誌及報刊上發表過千篇科普文章。在國內一些報刊雜誌媒體平臺上發表過200多篇文學作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