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春半美詩五首:卻憶南園春半夜,薺花如雪草初深

仲春春半絕句五首:曲江春半日遲遲,馬頭惟有月團團

古詩詞裡常會看到“春半”兩字,這是指的春天過到了一半。然而春半這兩個字極美,彷彿是帶著一種俯瞰,春天在手,分了一半,那春天的青翠如同碧玉在手上,有一種未圓和清新感。

但是當你寫詩,用春半造句時,卻又疑惑了,春半到底指的什麼時段呢?

仲春二月,是傳統春天三月的中間階段,叫春半,好像對,又總覺得似是而非。

春半到底指的是哪天,哪個階段呢?

春半是文學用語,指的是仲春二月的十五左右,也是指的節氣春分。而古代曆書是陰陽合曆,那麼二月十五和春分是有時間的差異的,兩者都可以叫作春半,而這一階段,也叫作春半。春天到了最美的中間時刻和時段。

古詩中的絕句,短小精悍,適合書寫緊緻的情懷和金句,也容易流傳,讓我們看看幾首關於“春半”的美詩,體會古代詩人對於這一階段的描寫和感懷。

仲春春半美詩五首:卻憶南園春半夜,薺花如雪草初深

“風光欲動別長安,春半城邊特地寒。

不見園花兼巷柳,馬頭惟有月團團。”中唐 · 韓愈《夕次壽陽驛題吳郎中詩後》

韓愈五十五歲的時候,官任兵部侍郎,當時鎮州(今河北正定)兵變,節度使被殺,韓愈臨危受命,去軍營處理兵變。當時兵變的人,都擔心性命不保,而韓愈此去,極有可能被殺。當時的丞相元稹嘆了一句,韓愈可惜了。皇帝也後悔。但是總要有人處理這些事。

韓愈也知道凶多吉少,可能會遭遇不測。這是這年仲春的二月十五,他在長安城邊告別送行的官員。

每個月的十五,在中國古老的民俗中,有意味著團圓,而此時,花朝節也開始流行,所謂花朝月夜,是賞花團圓的時候。

但是韓愈卻要離開長安和家眷,饒是官高至此,面對浩瀚春風美景,也不免生出感嘆。

風光是最美的時候,萬木蓬勃,我卻要告別長安,在這美麗的春半,我倒是覺得這城邊城外的風,特別的寒冷。

這裡沒有園林的春花,滿城的楊柳,我今天上路,一路騎馬,只有團圓的月亮伴隨著我。

良辰美景,因為國家重任在身,且前途未卜,在馬上度過最美的花月夜,是慷慨悲涼都有。

這首詩其實分外耐讀。身後是長安城最美的仲春繁華,而他一人出關,有多少人記得他此時的壯烈的情懷?

這裡的春半,明確的就是農曆二月十五。

“曲江春半日遲遲,正是王孫悵望時。

杏花落盡不歸去,江上東風吹柳絲。” 唐 · 溫庭筠長安春晚二首 其一

如果你知道溫庭筠可以替很多人做槍手考進士,而他本人卻屢試不第,就知道杏花對於溫庭筠是多麼重要的一個文化心理符號。

凡是考中進士的人,都會在曲江的杏園邊,由朝廷舉辦迎接宴會。這是所有士子的夢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以實現人生的抱負和理想。

溫庭筠考進士,並非他沒有才,而是有人刻意作梗,就是凡是溫庭筠的試卷,概不錄用。據說溫庭筠十五年考了五次。

每年的花朝節二月十五,溫庭筠都會到曲江邊上看杏花。杏花是初唐所種,開始就有千棵,到了晚唐,樹木增多,接近萬棵。而正是這壯觀的杏花林,成為長安花朝節重要的觀賞花事的盛地。

而唐朝的花朝,叫作落花朝,也是因為這片杏花林得來。

此時正是杏花邊開邊落的壯美時刻。杏園雖然招待進士,但是平日仍舊是貴族和市民踏青的好地方,杏花開時,車馬雜沓,花光人氣,十分壯觀。可以參照扶桑的櫻花之賞。

曲江邊上的春半花朝,太陽照在了無限的杏花樹上,正是很多人觀看杏花的時候,也有很多王孫貴族,看著杏花生出惆悵。溫庭筠祖上是唐朝宰相虞國公溫彥博,是唐朝的功勳名相,溫庭筠說自己是王孫,毫不為過。

他站在杏花林中很久,看著無限光彩的杏花和此時從江上吹來的搖曳柳樹的春風,他在想什麼呢?

作為貴族子弟,恢復祖上榮光,靠著自己的才華,進入仕途,這是刻在骨子裡的夢想吧。

杏花代表了他的夢想,他的期望,但是他看得見,卻一生無緣實現夢想。

但是至少此時,他還是心中有夢的,惆悵歸惆悵,繼續考試。

只是十五年的艱辛,逐漸讓他洞徹了官場和考試的黑幕,那是後話。

看到這首詩,我很想說,飛卿,你怎麼這麼儍?但是我想,如果溫庭筠在,他會笑,這是我的夢想和路啊。

仲春春半美詩五首:卻憶南園春半夜,薺花如雪草初深

“春半煙深汴水東,黃金絲軟不勝風。

輕籠行殿迷天子,拋擲長安似夢中。”唐末至五代 · 翁承贊《隋堤柳 》

仲春二月最美的是什麼?是垂柳。

不得不說隋煬帝很有植物審美,有人從四川移植當地的垂柳,隋煬帝非常喜歡,長絲婀娜,好看固土,賜姓國姓“楊”,並詔令運河邊上種植垂楊柳,固土保堤。

於是千里運河,夾岸垂柳,那個美,二月春風似剪刀。

翁承贊是經歷了唐朝滅亡的高官。

唐朝距離隋朝又有兩百多年。

又一年仲春來到,那運河汴河的柳樹又發芽開花,一片青煙黃綠。

二月的柳樹花葉並萌,茁生在長長的枝條上,而此時是柳樹最好看的時候,無數嬌黃的柳花開在柳條上,讓柳樹呈現一種柔軟的黃色,而風吹動著一樹樹金色的楊柳,遠看如煙,近看黃絲搖曳,弱不禁風,婀娜秀麗。

四季不管人世的變遷,依舊煙籠十里長堤,不問歷史的人,這樣的春光讓人輕鬆迷醉。

但是翁承贊是知道的,不僅知道柳樹的來歷,也知道隋朝的歷史。也見證唐朝的滅亡。

他能說什麼呢?說這裡柳色之美,讓隋煬帝願意遍種宮廷,種滿河堤,而忘記自己是長安天子,貪圖春色享受?

恐怕言不能盡於此。

那種歷史變遷,江山依舊的惆悵,在他心裡吧。他的長安,是唐朝的長安,而現在已經如夢如幻。

仲春春半美詩五首:卻憶南園春半夜,薺花如雪草初深

“鳴鳩一聲斑竹林,懷遠感時驚寸心。

卻憶南園春半夜,薺花如雪草初深。” 宋 · 曹組《聞鳩鳴有感》

到了宋朝,又一個相對太平的時段。

這首絕句格外清美含蓄。

斑鳩鳴叫在竹林裡,忽然感到春天來了,他此時應該是在離家鄉很遠的地方,忽然感受到了時光的流淌,有著歲月的哀愁。

這個春半是怎樣的日子呢,是春分嗎?

讓我們慢慢品味。

宋朝的花朝節已經是全民皆知的好日子,看花,踏青,挑野菜,夜晚賞月,好個熱鬧。

曹組肯定知道。他鄉也有花朝節。但是正是花朝節的熱鬧,讓他感到身在異鄉的孤寂。

他回憶自己在家鄉家園的時候,花朝節是一種樸素的浪漫。

和妻子在南園夜晚散步,看月亮。

此時是一年中最美的春月,溫潤不寒。兩個人看月足以見得夫妻情深。

但家園裡,沒有城市那種喬張做致的浪漫,他和妻子在園中,看見的是月光下的薺菜花,雪一樣開放。大約也是尋常夫妻的對話,這薺菜可以好好的煮雞蛋,包餃子。

這是他的田園,是樸素而真實的浪漫。

是人人都說仲春的花好看,只有他覺得,故鄉的薺菜花最美,自己的妻子最溫柔,故鄉的春月最圓,可惜他暫時回不去。

但是你可曾月光下看著如雪的薺菜花?那種幽靜安詳,勝過世上無數春天的桃李吧。

我喜歡這首詩,深醇的家園之美啊。

仲春春半美詩五首:卻憶南園春半夜,薺花如雪草初深

“綠衣濯濯紅妝靚,春半園林露未晞。

正似佳人與才子,倚窗深處淡相宜。”宋 · 史浩《和楊柳 》

這裡的春半,應該是指的二月十五到春分期間的一個時段。

這首詩其實很俗氣,但是俗氣得剛剛好。

都說紅綠俗氣,但是綠柳紅桃卻是春天的正色。

楊柳綠色的衣裳,桃花紅豔紅妝。一早上,那花葉上的露水還沒有幹。

這綠柳紅桃掩映,恰恰像才子佳人,靠在一起。

一扇窗戶開啟,一樹柳一樹桃,它們是在窗外,但是如何不又像是在窗戶裡,才子佳人,少年夫妻的相偎依。

春天這是正好,成全著各種雙雙對對,濃淡相宜。

春半,實際是最美最清新的農曆二三月的春色,綠尚瘦,紅正肥,花光映日,月照花來。

有百花絢爛的花朝,有春月團團的春夜,有春分的和風細雨,柳新花豔,是花季,是戀季,是春之最好,是人生回望的青春和情感的旖旎。

你也寫一首春半美詩吧。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