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是中國人2000多年來。傳統習俗由於我國地域廣大,產生了眾多不同的風俗,而不相同的習俗又給人感受極具地域特色的。其中在福建的“莆田五日端午”是特有不同之一。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臨近五月初五端午節,很多小夥伴們覺得也就吃粽子嘛。可能由於中國日益變遷城市化,大家慢慢越來越難感受傳統習俗的魅力。

但是,在中國的許多地方端午節還在依然傳承延續著中國傳統民俗。它們絢爛多彩,就拿端午來說各地都有不同風格。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莆田五日端午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古稱興化又稱濮陽濮縣,歷史悠久,人文璀璨。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的美稱,也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位於福建中部沿海的莆田市,這的端午節過得比哪都早,比國內哪都長。

從農曆的五月初一開始啊!人們就開始過上端午節,一共是五天,所以說在當地端午節也被稱為“是五日端午節“。當地人是怎麼過的呢?

按照習俗,端午節首日莆田人吃米糕過節,莆田靠山沿海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米糕就是莆田飲食文化的產物。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一,當地人也都會吃一種極具當地特色的節日糕點。

楓亭糕,因產於仙遊縣楓亭鎮而得,是當地的傳統名點之一。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林玉彪作為楓亭糕製作技藝傳承人,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但是對於這項傳下來的手藝他依然駕輕就熟。

楓亭糕製作比較複雜,糯米是製作糕的主要原料,但是在變成糯米之前要經過炒制沙子的介入,可以使糯米再炒制時受熱均勻。

而是火候和時間的掌握,依然考驗著製作師傅的熟練程度。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炒好後用特製的篩子篩出沙子。糯米顏色微黃,散發出米香味,糯米不粉後加入少量水揉搓,既要有一定的粘性又要保持應有的鬆散度。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放入模具,加入調製好的餡料,印上花字切成塊兒狀,上鍋蒸20分鐘。

楓亭糕,流傳至今已有1000年,是一種古老而傳統的特色美食。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楓亭糕卻是一種奢侈品,只有逢年過節等重要場合才能吃到風情糕,是用糯米粉,麥芽糖,芝麻粉,花生遇見做成氣味香甜,入口而化。楓亭糕對莆田人來說是一種節日食物,也是一種家鄉的味道。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端午時節的傳統食品,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幾乎都會包粽子吃粽子。

不過呢,我們平時吃粽子主要是在五月初五端午節。

莆田市這樣是講究初二吃粽子,而且這粽子的包法也是別有特色。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這小鳥、這元寶、就是用細長的線條編織起來的。

農曆五月初二。吃粽子是莆田人過端午的傳統習慣。這種編織的包粽子方法,是莆田原始的包法,包粽子用的是露兜樹的葉子。

露兜葉成氣條形很適合做編織的粽子,因為這種粽子好看,以前當地人都會在端午節時做一些這種粽子。

這種方法包粽子步驟比較繁瑣,如今會的人已經不多了。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便捷而普遍的包粽子方法,普通包法用的是南方使用比較普遍的包法。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粽子裡包裹的餡料可以根據人們不同的喜好新增,但是莆田人使用最多的還是糯米加蜜糖花生豆子等調配的餡料。煮出的粽子散發出濃郁香氣。粽子裡包裹的不僅是香糯可口的食物,更是包含了人們濃濃的情感。吃粽子是莆田端午節的傳統習慣,具有祭祀龍神的含義,又有憑弔屈原的內容,還寄託了百姓求此中的功名光宗耀祖的願望。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地處福建沿海中部與臺灣隔海相望,每年端午,湄洲島上媽祖文化濃郁。會有很多遊客前來上香,祈求家人平安健康。

農曆五月初三這一天,湄洲島的岸邊也聚集了很多人,尋找一種傳統美食。

農曆五月初三也是莆田人吃螺的日子。每年這個時候,人們都會成群結隊地到海邊來撿螺。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莆田海產品非常豐富。而農曆五月初三,吃苦螺卻是莆田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習慣,到退潮之後人們就開始在露出的礁石尋找。

苦螺是俗稱,學名疣荔枝螺。苦螺喜歡呆在礁石犬牙交錯的地方,退潮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苦螺個頭小,身價不高,卻是特有的海產,端午時節吃最為肥美。

端午初三的時候這邊有個習俗要吃苦螺。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苦螺的烹飪極其簡。拿清水泡一段時間,讓苦螺吐出泥沙之後,上鍋清水煮五分鐘就能吃了,連鹽都不用。它肉質豐腴細膩,先苦後甘。

莆田人,端午吃苦螺除了品嚐鮮美的味道,還寓意著人們的生活,苦盡甘來,日子越來越好。

農曆五月初四清早,莆田家家戶戶都會在門窗上插艾草,寓意辟邪保平安。

相傳媽祖曾以艾草和菖蒲熬藥,為百姓治病,病者痊癒,民間認為艾草和菖蒲神媽祖所賜可以辟邪消災,百姓相繼效仿懸掛逐漸形成了。

其實艾草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氣血祛寒溼的功能。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自古人們就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來驅防蚊蟲。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插完了艾草,可以去社群裡的大樹下或陰涼處,經常會有一些民間樂手們聚在一起奏響動聽的樂曲。

當地一般演奏的都是傳統戲曲莆仙戲。莆仙戲音流行,離莆田和仙遊而得距今已有1000多年。表演風格古樸典雅,極具地方特色,也是端午節不可缺少的文化習俗。

農曆五月初五扒龍船,扒龍船其實就是劃龍船,是莆田當地的一種叫法。

但是,在扒龍船之前還有很多端午習俗,俗話說: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每年五月初五的中午在莆田地區,都要先吃上一碗配料豐盛的麵條。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這配料中的一種主要那就是海蜈蚣,海蜈蚣學名沙蠶在我國主要生長東南沿海灘塗上。外形很像蜈蚣,因此被稱為海蜈蚣。

海蜈蚣種類多達幾十種,身長從十釐米到三米不等。莆田地區一到兩米長的海蜈蚣比較多見,它們喜歡躲在灘塗的洞穴裡,抓捕時需要用力適度也不能太快,否則身體長的海蜈蚣極易斷開。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海蜈蚣還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海產品,味道鮮美,是福建沿海一帶非常盛行的美食,也是莆田地區端午節吃麵食常見的配料。滷麵搭配海蜈蚣等配料,美味可口!初五中午家家戶戶依照舊俗吃麵,這也是當地人民海邊勞作,中午最美味的端午節午餐。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吃過麵,當地人還會家家戶戶依照舊俗,上山採集香草、菖蒲、石榴嫩枝、桃枝、柑桔枝等草藥,它們統稱“午時草”。

莆田傳統習俗,這個時候採的草藥能驅邪庇佑,用午時草煮出來的水被稱為”午時水“,用它們煮出的蛋稱呼為”午時蛋“。

當地人認為,午時水給家裡的小孩洗澡,塗雄黃粉,穿新衣服,胸掛五色線編織成的香袋裡包裹著”午時蛋“,能夠給小孩帶來福運安康,百邪不侵。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在仙遊還有端午掛虎蛋的傳統習俗。

手藝人在街頭給”午時蛋“畫栩栩如生的老虎形象,老虎象徵虎虎生威寓意生龍活虎。長輩們會用小網袋裝上幾個放進口袋,掛在孩子胸前祈求平安。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五月初五正點

,莆田各地都會舉行遊行祭祀活動,每年端午節遊行隊舉著牌燈橋打虎牙行進在大街小巷,祈求家人闔家平安。聲勢浩大的遊行隊伍會在鑼鼓聲中向海邊。在那裡舉行的扒龍船將要在海里進行,隨著扒龍船的到來也戒進入端午節的高潮。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我國很多地方都是江河湖水裡划龍舟,像莆田東這樣的海上划龍舟並不多見,在海上划龍舟比較困難,因為海面常有風浪就更加考驗船員們的技術。參加比賽的一般都是附近的村民,漁民自發組織的,每年端午會聚在一起劃龍船比賽。

扒龍船傳承了上千年的傳統,它承載著民眾太多的文化。當地的音樂工作者還根據這個傳統文化習俗創作了一首莆田方言歌曲扒龍船。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莆田端午節獨特而豐富,飲食文化多樣,傳統習俗濃郁,莆田人用盛大的活動來紀念先烈,用淳樸的願望祈求家人安康。是用勤勞和智慧保護和傳承著這一獨特文化。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龍船,這都是莆田豐富而獨特的端午習俗,在都市化程序中傳承延續著中國傳統仍未褪去。

端午不只吃粽子,帶你看不一樣的“莆田五日端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