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鑑賞:古老的神話——青蚨之錢

古老的神話——青蚨之錢

古老的中國,錢幣文化豐富多彩。隨著錢幣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與錢幣文化有關的神話傳說也很多。如劉安在《淮南子·萬畢術》中“青蚨還錢”注:“以其子母各等,置甕中,埋東行陰垣下,三日復開之,即相從,以母血塗八十一錢,亦以子血塗八十一錢,以其錢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錢皆自還也。” 所以有“青蚨還錢”之說。因以“青蚨”稱錢,這就等於說,誰有了用青蚨母子血塗的錢,誰就有永遠花不完的錢,該是何等的誘人!大約這一神話太有誘惑力,人們便把這個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稱作“青蚨飛去復飛來”,把傳說中飛來的青蚨錢,稱作“神錢”。

東漢至隋這一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宗教發展的興盛時期。由此在東漢以後衍生出一類非流通錢幣,後世稱為民俗錢,這類錢上通常鑄有吉語,或表示心願的文字。宗教思想的興起,在錢幣上也有反映,這就是出現了“厭勝錢”。所謂“厭勝”,就是驅魔辟邪的意思。厭勝錢就是專用來驅魔辟邪的佩錢或冥錢,厭勝錢上有的鑄有圖案,開了後世花錢之先河。這其中就可見到青蚨的身影。如下圖筆者這枚銅錢。

下第一品,《報國寺寶背發財多蚨》錢,此錢老鏽莽蒼,撥開堅硬的鏽伽可見黃亮鎏金斑點;錢體型制奇特,上部人物,下部圓孔圓錢,方孔圓錢上面站立一男孩,男孩的動感,妙不可言;下部方孔圓錢正面中心“報國寺寶”四個漢字,俊秀、飄逸,上緣男童腳下踩著兩隻攜帶金錢的蝙幅從天而降,下緣鏽斑裡面隱約可見祥雲圖紋,從而使得吉祥物生動、得體、富有立體感;背面為“發財多蚨”四字,寬緣上有展翅飛翔的青蚨及寺廟的法輪紋飾。由於國內名為報國寺的廟宇佛堂實在太多,如北京大報國寺、峨眉山報國寺、所以難以判定此錢究竟出自哪座報國寺。至於年代,從男童髮髻臉型看為隋唐時期。

錢體通高80毫米,下部圓孔圓錢直徑32。5毫米,厚3·毫米,重43。5克。

錢幣鑑賞:古老的神話——青蚨之錢

錢幣鑑賞:古老的神話——青蚨之錢

永恆的期盼——吉慶有餘

下品《吉慶有餘》錢,是我國厭勝錢中是常見的種類之一,該品錢鎏金,官爐鑄制,鑄相奇特、上面人物面龐豐腴,面容喜慶,抱著一條大魚喜笑顏開一腳踩在錢緣上,一腳盤於另一膝上險而不倒。從人物形態裝束來看,符合唐代風尚。下面錢幣文字渾厚有力、圖案精美、包漿淳樸自然。正面行書“吉慶有餘“,邊郭上面分佈“萬字紋”和“蝙蝠紋”其寓意綿長不斷、雙福萬壽,背面是“兩條鯉魚”紋飾,其意連年有餘,錢體通高78毫米,下部圓孔圓錢直徑31。5毫米,厚2·6毫米,重33·5克。

錢幣鑑賞:古老的神話——青蚨之錢

錢幣鑑賞:古老的神話——青蚨之錢

鍥而不捨的追求——一本萬利

下品《一本萬利》錢,也是我國厭勝錢中是常見的品種之一,該品錢鎏金,鑄相奇特、人物體態唐代特徵,較胖,蹲在錢緣上,手上託著元寶,寓意自然是財源滾滾來;錢幣部分正面“一本萬利“,邊郭上面有水紋,蝙蝠紋,背面是“雙魚紋飾”,其意一本萬利,連年有餘。錢體通高72毫米,下部圓孔圓錢直徑34毫米,厚2·7毫米,重39。1克。

錢幣鑑賞:古老的神話——青蚨之錢

錢幣鑑賞:古老的神話——青蚨之錢

縱觀這幾枚厭勝錢,也叫吉語錢,體現了大唐盛世欣欣向榮,百姓安居樂業的社會風貌,是中國古代民俗文化在錢幣上的體現。由於這幾品材質精良,都是鎏金;器形奇特,年代久遠,存世稀少,罕見。因而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