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別為錢工作,這波我“贊成”...

作者:思哲與創富

最近專家又開始語出驚人了,發聲建議“年輕時不要為錢選擇工作”,被罵上熱搜…

撇開這事,專家現在基本已快成為搞笑代名詞。比如之前專家的兩次言論:

建議對50萬以上存款徵高額利息稅以促進消費

Emmm,我只能建議專家瞭解下社會階層的資產結構,富人存款比例極少,基本都是股票、房產等。所以收存款稅這玩意,無非是收割中產的財富,不被罵才怪。。還有之前的:

專家建議1/3存款買房,以推動恢復中國經濟

1/3存款如果用作首付,就相等於全部錢包拿來買房。

房價要是和日本一樣未來長期不漲橫盤,這慫招等於把人家這輩子都給害了。

雷人次數多了自然會成為慣性,也難怪這次“不要為錢工作”,馬上就被噴上熱搜。

不過這事我倒是剛好聽過完整版本,有一說一,我還是給這個被噴慘的專家說兩句公道話。其實新聞有點被帶節奏,真實原話是:

把你喜歡的事情做到精緻,社會一定會給你回報的;

當你朝著太陽(職業目標)跑的時候,金錢就像影子一樣,會跟在你的身後

大致意思,就是年輕時要優先選擇符合自己熱愛,理想的工作,而不是隻看錢多的工作。

因為選擇熱愛的工作才能堅持下去,深耕一個行業才能成為大佬。關於這個說法,其實我是持贊同觀點。

我的理解,人其實從20歲到60歲,工作需要40年,去除睡覺吃飯啥的,基本佔了人生的1/2。

專家建議別為錢工作,這波我“贊成”...

而如果工作能契合興趣,無形中延長或者豐富了自己的一半生命。反之,如果只看重錢,假如這個工作就是機械式,無形中就浪費了一半生命。我舉個例子:

你大學是個美妝狂熱愛好者。

畢業後一個是美妝公司運營經理,工資7K;

一個是某銀行業務經理,工資1W;

差3K一個月,3。6萬一年,30年是100萬左右。

一個是若干年後給你100萬支票,一個是給你30年的熱愛和成就感,你選哪個?

選前者,等於多花3K一個月,選熱愛的行業和工作。後期能深耕成為行業專家,收入也會起飛式增長。

但選銀行,或許錢是多了,可不是你喜歡的,而且經濟下行,搞不好也是會失業。

這麼思考一下,專家說的,年輕人工作不要只看錢,選自己熱愛的,似乎有那麼點道理~

這裡的美妝,可能比較狹隘,其實可以換很多行業領域,或者很多型別的職業,比如:

愛好電影,閱讀影評人

愛好戶外拓展素拓團隊,導遊

愛好學術大學,研究院

愛好孩子幼師,育嬰師

愛好設計產品經理

事實上,很多咱們花出去的錢,其實獲得的快樂不是對等的。

比如人拼了一輩子,老了得個絕症大病,花掉一輩子積蓄,就為了多活幾天。再比如拿數年工資,買一輛車,快樂了幾天,然後立馬失去新鮮感。

而選擇熱愛工作的收入差距,可能就約等於人生中幾次換車錢,幾平米房錢。

哪個支出價效比更高?不言而喻。

且話說回來,難道選收入高的工作,未來就一定錢多?

我就說幾個身邊的案例好了。

一是我之前打車遇到的計程車師傅。他告訴我說,早在十五年前,他的收入就已經高達7-8K了。

那時能開出租的人,可都是金領,別人上班的收入也就2-3K。

不過現在十幾年過去,被滴滴衝擊之後,至今收入還是7-8K,基本原地踏步。

第二個,是我以前在老家一個在煤礦行業上班的親戚。他在三十年前收入就上千,屬於高收入階層,後來煤礦企業倒閉,無奈下崗,只能待業在家。

再拿前幾年風生水起的房產銷售,這幾年遇上了地產拐點,這才發現想賣幾套房賺點佣金是真難。

顯然,我們說選擇更高收入的工作,如果只看錢,也可能掉入所謂價值陷阱。

就和炒股一樣,只盯著那些市盈率低,盈利、股息率看起來非常高的標的。

可一進去卻發現,這行業在走下坡路。所以在選高薪行業同時,還得找到一個不斷向上發展的行業才行。

但前景這事和預測股票走勢一樣,存在不確定性,誰提前二十年預測滴滴會替代出租車,誰知道新能源會顛覆傳統能源。

所以要我說,除非工作薪資差距大到幾倍甚至幾十倍,能提早很多財務自由。

否則我還是建議能找到熱愛的事情,並參與相關工作。

畢竟自己熱愛的工作,才是確定性最大的投資。

分析了這麼多。

然而事實上當下社會真正的痛點是:很多人壓根找不到,或者不知道自己熱愛理想的工作。再或者是壓根達不到入行門檻。

比如在爸媽壓力下,選了薪資高,但不對口的專業,好比想幹技術,結果被迫學金融,導致轉業成本過高;

再或者因為接觸太少,壓根就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於是隨大流報熱門。

要是真的能選到熱愛、理想工作,咱就偷著樂吧~

所以要我說,父母真的有很大責任,早點幫孩子認知熱愛和理想型工作,提前開始籌劃。

而不是隻盯著哪個行業收入高,就去什麼行業,這才是對他的人生負責。

今天有感而發,扯的有點多了,就到這,大家怎麼看待”年輕人不要為錢工作”,也歡迎討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