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臨潭】沉默的牆(一)

【魅力臨潭】沉默的牆(一)

沉默的牆

北喬

我喜歡與一堵牆對視。牆,靜默的牆,這無盡的沉默裡,似乎又包含了所有。在牆面前,我們可以隨性地拿捏時光,鋪陳有關時光的一切追憶和想象。控制慾,歷來是人類的重要力量之一。立與破,都有控制慾的參與。沉默,有時是最好的交流。我與牆就是這樣的。尤其是土牆,我總覺得是有生命的。牆,當是站立起來的大地,或者是大地向上伸展的臂膀。在臨潭境內,在許多這樣的土牆,沒有磚石等牆基,就像從大地裡直接長出來的。我站著,大地站著,但我終將拼不過它。當然,它終究拼不過歲月。它可以成年累月地站著,而我需要行走,需要追逐。它的一切,都在這靜止中。這樣的靜止,只是我的感覺。其實,土牆是將所有的動態都聚焦在這靜止裡,動的世界都在它靜的胸膛裡。或許,世界的真相就隱藏在靜止的狀態裡。

處於邊塞的臨潭,有眾多的古城、堡子和寨子均築土牆防衛。其他的建築,都隨歲月而逝,倒是土牆依然屹立。民房的土牆,只是土牆。為城而修的土牆,就會被稱作土城牆。這樣的命名,讓土牆的使命的確有所不同。這些土城牆,大地以站立的方式守護家園。尤其是在古戰、長川、流順、羊永和新城等地,隨處可見土城牆。有許多土城牆儲存得還相當好,歷經千百年的滄桑,容顏已老,但挺立的姿勢,依舊令人敬畏。雖然還挺立著,但我總覺得這些或長或短、或高或低、或壯或瘦的土城牆,如同遊俠一般,在人們的視線裡,又在人們的生活之外。

【魅力臨潭】沉默的牆(一)

土城牆,是最極簡的建築,又成為所有建築中最堅挺的。殘垣斷壁,其他建築都化為烏有,牆還在。高傲,蒼涼,但尊嚴還在。把遼闊站成了向上的沉默,向內把力量壓進了沉默之中。作為防衛的土城牆,無論戰鬥如何慘烈,它都不急不躁,無所畏懼。鮮血、吶喊、仇恨,都將成為它悠遠的記憶。

土城牆,經歷了一切,聽到塵世的所有話語,看到了快樂與悲哀,歷史從它身邊走過。它沉默著,挺立著。它是時光的具象,是以靜止的方式湧動的河流。

我倚著一堵矮牆,平緩一路爬上來的急喘。

在海拔近 3000 米的高原上,沿著雜草叢生的小路登上這不足百米高的地方,多少有些吃力。以往走在曲折的小路上,只要時間寬裕,我總會緩慢而行,讓雙腳踩出詩意。這一次不同。再有情調的小路,我也不在意,我的目標在高處的平臺上。過程是迷人的,如果對目的地懷有強烈的渴望,路上的時光,就會被壓縮再壓縮,沿路的風景都在視線之外。我像戰士搶佔山頭一樣,急切地行走。

【魅力臨潭】沉默的牆(一)

這個叫牛頭城的地方,位於臨潭縣古戰鄉的龍首山上。此前,我曾經數次經過。遠遠望去,配得上壯觀二字。秋季時,群山蒼茫,幾個形態各異的土堆格外醒目。我總把它們看成巨大的草垛。渾身金黃,堆起莊稼人一年的期盼。這樣的草垛,總是給人踏實、充盈之感,絲毫沒有咄咄逼人之勢。而在春夏之時,它們就換上一身綠衣,彷彿巨型莊稼。無論什麼時候,它們都像海中的小島,大河邊的碼頭。

曾在書籍中與牛頭城多次相遇。西晉永嘉末(313 年),吐谷渾(北方少數民族之一的鮮卑族慕容氏族吐谷渾部落)佔據洮州今舊城、古戰等地。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五年(491年),吐谷渾在洮州修築了牛頭城和洮陽城等。

聽聞從高處看,因城廓為倒梯形,前低後高、上寬下窄、形如牛,故意稱為牛頭城。只是我難尋一高處俯瞰。當然,我也不願意居高臨下看待它。這多少有些藐視之嫌。我喜歡走近它。

總算得一閒空,天氣也不錯。我從遠處走近它,又是從當下走進遙遠的過去。近與遠,總是這樣地令人難以捉摸。歷史離我們很遠,其實一直在我們身體裡。當下,離我們很近,可我們總覺得一片虛空。我腳下的這片土地,離我如此之近,可它從遠古走來,滄桑的面容裡,有著青銅般的呼吸。土地已經被無數次翻動過,收割機的履帶書寫出這個秋季收穫的痕跡。我身後的這堵牆,被時光一寸寸地侵蝕。而這侵蝕,又讓它現出最初的模樣。都說時光催人老,世間萬物以及人,總會在蒼老中逝去,或隨風而盡,或被大地埋葬。可時光沒有讓這牆老去,而是幫助它回到了當年。時光洗去一層層舊土,露出新的容顏。這些重見天日的土,從我們無法想象的往昔走來,依然帶著那時的日月星辰之光,依然帶著那時大地的呼吸。與臨潭境內眾多的城堡不—樣,牛頭城不屬於軍事防禦工事,只是衙署住所和軍營。百姓們在城外放牧、生活。

【魅力臨潭】沉默的牆(一)

牛頭城,既有農耕文化的喻義,又是一種權力的象徵。城牆,自然也顯示一種威嚴。在構建時,以夾棍起到鋼筋一樣的作用。這樣的方式,省事,但夾棍嘴爛後,城端的堅固性會大打折扣。臨潭境內數百個大小不一的城堡,似乎只有牛頭城採用這樣的夯土方式。現在,城牆上的這些洞,就像一隻隻眼睛,深邃而神秘。我湊近一個洞口,什麼也看不見,但隱約聽到聲音。這聲音細若遊絲,清晰又模糊。我無法用詞語來表述,但我感覺到幽深的奇妙與隱隱的恐懼。這簡直就是可以真切觸控的歲月黑洞。

我堅信土牆是有生命的,一種超越我們想象的生命方式。殘存的土城牆,是的,牛頭城的土牆,只能用“殘存”二字。一路風雨,衣衫襤褸,把千年的時光披在身上。一隻巨大的牛頭,現在只剩下一根枯骨。殘缺,是一種美。然而,這些破敗的土城牆,與其說是殘缺,還不如說是一位老人。頭髮全白,眉毛稀落,牙齒盡脫,衰老,並非殘缺,而是肉身淪陷在歲月裡。

土牆參與權力顯貴的建構,併成為權力的一部分。它在守護和張揚權力的同時,又享受著權力最為威嚴的外在。而今,牆內的權力已被歲月湮滅,土地回到了本真。孤獨的土牆,真的成了枯骨肋條,倔強在歷史的大路小道上。

我走過第一道殘牆,用目光與它們交流,想象它們曾經的傲慢,體味它們當下的失落。這個下午,天如大海一般湛藍,不太多的白雲,彷彿無家可歸的孩子,又好似飄在茫然之中的土牆。

土牆在傷感,而曾經被它團團圍住的土地,其上的那些磚瓦石塊早和權力一同潰敗。現在,這些土地重見陽光,自然地傾聽莊稼生長的秘密。牛頭城,已經不是一座城,只是青稞的家園。曾經的禁地,此時,普通的農民可以自由進出,就如同自家房前屋後的菜地。

一位老農正在撿拾青稞穗,找尋漏下的收穫。一身灰色的衣服,一頂用麥秸編成的金黃色的草帽,手裡提著一個灰白色的袋子。他的目光在青稞茬間掃描,全然不顧不遠處的土牆。我相信,土牆一直站在他的心裡,那些遠古的傳說,總在伴隨生命行走。再往前看,一截土牆邊,有匹馬,一身棕色,彷彿也是一道牆。顯然,這馬是老農的。這馬的祖先,一定在此征戰過,只是不知道,它的記憶裡有沒有那戰鼓般的馬蹄聲,以及衝鋒的身影。是的,這馬與土牆一樣,站立的只是某種精神,或者虛幻的往事。馬回到了日常生活中。雖然無須再為人類追逐慾望而呼嘯疾馳,但仍然沒有獲得原本屬於它們的自由。土牆,成為多餘者,這反而讓它少了許多束縛。人們對它視而不見,聽任其走向破碎。土牆因為失去人們期待的作用,才有它的自在。因為這樣的失去,現在,土牆更為珍貴。

【魅力臨潭】沉默的牆(一)

來年,這片土地上,青稞又會泛綠,土牆會更加蒼老。以前,土牆目睹—批批人站起來,倒下去,而今,注視青稞的生生不自息。看來,土牆註定瞭如此的命運。我的到來,是我一次生命的意外。之於土牆,總是遇見這樣的意外。它在這裡,似乎就是為了見證無數的意外。只是,沒人可以知道它內心的那些秘密。這些秘密來自於大地,也終究會迴歸大地。

在漫長的時光而前,我們每個人也只是一截從土裡站起來的土牆,走過一段與土牆類似的經歷。然後,與土牆一樣倒下,倒進那來處之所。唯一不同的是,我們一生在奔跑,而土牆經年靜靜地站立。

不,誰能說土牆靜而不動?或許,真正一步未動的是我們,土牆一直在行走。只是,在我們的視線之外,在我們的理解之外。畢竟,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少之又少。世界巨大的部分,在我們的視線和意識之外。

太陽西斜,土牆、老人落在地面上的影子,就像是長出來的一樣。在夜晚的寧靜來臨之前的這個時候,另一種寧靜鋪滿天空大地。不需要用心感受,試圖讓目光穿透黑暗,這是可以清晰可見的寧靜。如果沒有惆悵,這樣的寧靜,其實是再好不過的安詳。萬物的悄無聲息,是彼此相約定的肅穆。一切就在眼前,一切又在我們視力無從抵達的地方。這一刻,我讀到了哲學的奧義,人生的所有情緒都在無聲地訴說。

我上前與老農聊了起來。我稍許有些拘謹,老人見我是外地人,頓時輕鬆了很多。老農對牛頭城確實很熟悉,似乎每一個遺蹟的過往今生都是他親身經歷過的。他說話的時候,習慣性晃晃手裡的袋子,時不時還從袋裡摸出一束青稞穗,瞧一瞧,擺弄擺弄。我遞上一支菸,他客氣地回絕了。他說,以前煙抽得兇著呢,這兩年不行了,抽一口都喘不過氣。這人哪,年輕時什麼都不放在眼裡,現在連根菸也敵不過了。說這話時,他反而笑了起來。淡紅的夕陽在他臉上的皺紋間跳躍,泛出如河水一樣的波瀾。我們站在一個高高的土堆下,站在一個巨大的陰影之中。這土堆,是以前牛頭城的一座烽燧。老農說以前爬上去過,站在頂上,還真覺得有些霸氣。

我感興趣的是在老農的人生中,牛頭城給他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麼。他抬頭看看了遠處的土牆,又抬頭看看烽燧,臉色忽然青春了許多,目光也純淨了不少。他說,最有意思的是小時候來這兒玩。這是我沒有想到的。那些血雨腥風的往事,這座城的前世今生,他居然不怎麼看重。他小的時候,這城比現在完整,也沒有種莊稼。離村莊有些距離,在高處,能看到村莊裡的情形。有土圍著,在裡面揮灑童的瘋野,既可以躲避父母的看管,又能隨時觀察到城外和村莊的情況,這的確是絕佳之地。

【魅力臨潭】沉默的牆(一)

這人老了,就沒意思了,這牛頭城也是這樣的。有意思的,都留在過去了。

臨走時,老農的這句話,讓我一下子覺得天地的安詳中,包裹著我們難以察覺的暗流湧動。

【魅力臨潭】沉默的牆(一)

主編 | 牛蕊 責編 | 張彩霞

稽核 | 李鵬 編輯 | 李 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