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傣族古法藍染裡尋覓時光之美

微美芒市—芒市具有影響力的公眾號

在傣族古法藍染裡尋覓時光之美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在傣族古法藍染裡尋覓時光之美”,“vid”:“n3329228l07”,“img”:“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ls/0/14660743355_640480/0”,“desc”:“”})

清代有詩云:“染衣刈(yi)藍草,織布種木棉。”在雲南德宏芒市的傣族人家,至今還傳承著已有數百年曆史的古法織布技藝。懷舊的色韻,縱橫的紋理,傣族藍染將時光織成一段段往事,成為一首首流淌在鄉間的田園詩。

在傣族古法藍染裡尋覓時光之美

傣族傳統土布織染技藝包含了“紡織”和“藍染”。在芒市芒核村,45歲的朗團過四姊妹自小就從母親那習得織布技藝,這是世世代代由母親傳給女兒的手藝。由棉花到布匹的十多道工序,朗團過都熟練於心。在朗團過家裡,古舊的木製軋花機、紡線車、紡錘、紡輪、織布機等,每一樣都是年深日久佈滿歲月痕跡的老物件。

在傣族古法藍染裡尋覓時光之美

在傣族古法藍染裡尋覓時光之美

朗團過將棉花去籽、彈花、卷條,然後用紡車紡捻成線。將棉線用繞線車一圈圈繞好後用米湯漿線。漿線時,要先將大米在水中浸泡,用石磨磨出米漿,將棉線置入米漿浸泡一天兩夜後取出,再置入蒸籠內熱蒸。上漿後的棉線能較好地承受織布過程中反覆摩擦、拉伸之力而不至起毛斷線,從而提高其韌性。

在傣族古法藍染裡尋覓時光之美

在傣族古法藍染裡尋覓時光之美

駕輕就熟的朗團過坐在織布機前,雙腳輪換踩踏板,控制上下兩層經紗的分合,雙手根據上下兩層經紗的分合,左右丟梭,進行緯紗編織,並左右手輪流拉動筘架,將編織的緯紗紮緊,以保證布的密度。傣家人使用這種傳統織布工藝,能夠織出許多種不同紋理的土布。呈灰白色的土布織好後就可以進行藍染了。藍染是傣族最有特色的傳統技藝之一,過去,傣家人不但藍染自己織出的布,還承接藍染周邊漢族、德昂族、景頗族等兄弟民族織出的土布。

在傣族古法藍染裡尋覓時光之美

軒崗鄉拉卡村現年79歲的李孟老人是芒市為數不多熟知傣族藍染技藝的傳承人。佝僂著背的丫丫(傣語:奶奶)身上穿的就是她自己染的布料製成的成衣。她從十七八歲就跟著自己的奶奶學習制藍染布,配方、手法早已爛熟於心。

在傣族古法藍染裡尋覓時光之美

傣族藍染屬草木染的一種。先將山地裡採集來的板藍置入缸內加水等發酵,使其充分浸泡,溫暖天氣兩三天,寒冷天氣六七天。發酵完成後除去渣滓,再於汁水內加入石灰並持續攪動,攪至汁液表面不斷產生出大量泡沫,然後將其靜置一段時間後取出缸底深青色的膏狀物(藍染膏)備用。藍染膏可長期存放,據說手藝好的老人制作的藍染膏能放上十幾年也不會變質,想染布的時候,取出需要的量,放在冷水缸中融於草木灰水(藿香薊、野向日葵、芭蕉樹等燒成柴灰兌水)。將織就的布匹放入製成的染汁內,用手逐一揉搓,使之受色均勻,然後取出於通風處晾至受色穩定,如此反覆浸染數次,直至染成需要的色度為止,再清洗晾乾熨燙平整,這樣一匹布就藍染完成了。一匹較長的白布,完全染好,需要花費十多至二十天的時間。

在傣族古法藍染裡尋覓時光之美

“染了那麼多年,我很喜歡。以前染布都到了沒時間照顧孩子,沒時間煮飯的地步。周邊地方的人都會來找我染布,只要有人想來和我學染布,我什麼報酬都不要,免費教他們的。”李孟說道。

在傣族古法藍染裡尋覓時光之美

雖然只是用一種藍色來染布,但藍染卻因為染水、氧化程度、溫度這些外在因素的影響,有著無窮的變化,也有著不可預測的美,就像世界上不會有一模一樣的兩片樹葉,每一款藍染也是獨一無二的。除了美,藍染還很實用,滲透進纖維的染料可以讓布料更結實和耐磨,而來自板藍的天然色素還有防紫外線和驅蚊蟲的功能。取於自然又歸於自然的藍染,淳樸平和虛實深淺的落色,讓它美到了全世界。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度退出人們視野的手織藍染布又悄然興起,再度受到年輕人的青睞,現在的傣族年輕人都會縫製一身屬於自己的藍染傣族服飾,復古又時興。傣族藍染並非完美無瑕,但卻因手工製作而成就了世間唯此一例的獨特美感。

在傣族古法藍染裡尋覓時光之美

在傣族古法藍染裡尋覓時光之美

文圖、影片:芒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閆 蕾 陸禮妮 李 翎

責編:虞有琪

稽核:徐青雲 張崇喜

法律顧問:雲南泰恆律師事務所 陳蘋、胡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