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裡有糖人 張衍凱

許多傳統的手藝,像箍缸、補鍋、扎轎等已湮沒在歲月的洪流,是很惋惜的事,就想起了捏糖人。北京話叫“吹糖人兒”,流傳於北方大部分地區。

據說捏糖人的祖師爺是明朝的劉伯溫,朱元璋火燒功臣時,劉伯溫僥倖逃出,喬裝打扮成捏糖人的,將這門手藝創造性發揚光大。算來距今六百多年了。

舊歲,特別到了年關,趁小孩兒腰包正塞著幾張毛票,濟寧各地做這種生計的人,挑著擔子走街串巷,集市廟會也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面部黧黑滄桑,又沉默寡語,但手上的絕活卻是無言的金字招牌。由麥芽糖熬製的糖稀,金黃潤澤,經過一番吹、捏、拉的功夫,彷彿經仙人點化,立時活靈活現起來。造型有雄赳赳的公雞、大腹便便的肥豬、活潑躍動的黃狗……它們肚子中空,肚皮單薄,所以顏色淺些。西天取經的師徒四人,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尤以孫悟空出彩,佩翎羽,持金箍棒,好像一個筋斗要飛到十萬八千里之外。

小孩兒拔不動腿,圍了滿圈兒,竊竊私語,或許早就鐘意了某個糖人,只糾結該不該掏錢來換。最後禁不住誘惑,還是拿了插在葦杆上的糖人,歡天喜地回家去了。與其說糖人是甜美的吃食,不如說是精雕細琢的玩意。

“撥浪鼓兒風車轉,琉璃咯嘣吹糖人”,如今晶瑩剔透的糖人,已淡出了視線。我初中同學華子,不知在何處偶遇糖人,驚喜之下買了兩隻,發到朋友圈,成功喚起我塵封許久的童年記憶。本版攝影心飛揚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