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窮得兒子餓死,為了生存甘願做庫管,奔波天涯終成一代大師

他窮得兒子餓死,為了生存甘願做庫管,奔波天涯終成一代大師

成功最怕的就是狠人。

也最怕的就是有恆心和毅力的人。

因為,渡劫過了,前面就是輝煌的天空。

比如馬雲。

也比如任正非。

他們都有自己人生最艱難最困苦最難以逾越的歷程。因為走過來了,也因為渡劫了,所以才有如今的輝煌。

在唐代,也就是大唐盛世時代,也有這樣一位聖者。

最初,他因為貧窮,連自己的兒子都餓死了。

但他沒有放棄。

他一直堅持。

為了生存,他放下了文人的尊嚴而甘願去做庫管;為了生存,他不得不流落他鄉。

最終,因為堅持,他成功了。

因為努力,他成了真正的聖人,而且成了詩壇的聖人——他就是“少陵野老”杜甫。

他窮得兒子餓死,為了生存甘願做庫管,奔波天涯終成一代大師

■01■      快樂的童年

俗話說:“人是三節草,不知哪頭好!”

杜甫就是這樣。

其實,他祖上曾輝煌過。到他父親這一代,日子都過得還不錯。只是到了青年時代之後,他的家道就沒落了。自那之後,他才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

杜甫的爺爺叫杜預,曾官至晉駙馬當陽侯鎮南將軍。

可謂權傾一時。

可好景不長,他家遇到了改朝換代。到他父親杜耽時代,他父親只能到涼軍做一個司馬。

司馬是啥?

聽起來好像是一個很大的官。

但其實不然。

司馬就相當於現在一些地方行政機構的秘書,古時候叫幕僚。

雖然是個幕僚,但一個月還算有幾個通寶。靠他父親的工資,一家人的日子,不在人前也不在人後。

所以,在杜甫青少年時代,日子還算過得不錯。

甚至還可以稱得上安定富足。

因此,或許是基因較好,杜甫自小好學,江湖傳說他“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也就是說他七歲能作詩,且還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豪情壯志。

不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兩句詩是他後來才寫的。那時有這樣宏大的理想,或許有點不真實。

但他少年頑皮是出了名的。

他“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可謂日子過得無慮無憂。

根據杜甫的詩文考證:他五六歲時就在河南郾城看過舞蹈家公孫大娘的劍舞,還心血來潮的學起了劍術。後在洛陽尚善坊的岐王李範宅裡,遵化裡玄宗寵臣崔滌堂前,聽過李龜年的歌聲。在洛陽北邙山頂玄元皇帝廟裡欣賞過畫聖吳道子畫的五聖尊容、千官行列。

這樣的日子,與現在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飛來飛去追星看演唱會差不多。

這樣的日子,使他的人生有了對美好生活的概念。

為他後來不甘貧困、奮發有為奠定了人生進取的基礎和信念。

他窮得兒子餓死,為了生存甘願做庫管,奔波天涯終成一代大師

■02■  逍遙公子

這樣的好日子,一直延續到他青年時代。

那時,杜甫堪稱江湖中逍遙公子一個。

開元十九年,也即公元731年,那時杜甫19歲,正是青春年少時。

他就開始了遊山玩水。

曾先後遊覽過今山西臨猗縣的“郇瑕”,20歲時遊玩了吳越,而且一去就是數年。

直到公元735年,在老父親杜耽的三令五申之下,他才戀戀不捨地回鄉參加“鄉貢”。

可遺憾的是那年他落選了。

或許是流連於山水逍遙,或者是厭惡八股文格式化的考試,他連個“貢生”都未曾撈到。

幸好他老父親杜耽脾氣很好,即便落選,他也從未責備過杜甫,且還繼續放任他遊山玩水。

那時,他老父親杜耽在兗州做司馬,也就是幕僚,或者說是秘書。一年收入還算不錯,隨便就可以甩一些通寶讓杜甫去做他喜歡做的事。

因為,他老父親杜耽知道,杜甫遊山玩水其實不是白玩。

每次,他都會寫一些詩文,且都語出驚人。

所以,即便是勒緊褲帶,杜耽也會讓他去遊山玩水。

因為他知道,杜甫的遊山玩水,給了他許多創作詩歌的靈感。這種靈感,可是花錢買不來的。

所以,杜甫就與蘇源明等一起,到齊趙平原一帶過了四五年“裘馬輕狂”的“快意”生活。

於此,杜甫也留下了現存最早的幾首詩。

如《登兗州城樓》《畫鷹》《房兵曹胡馬》《望嶽》等作品。

這些詩歌中,杜甫都激情澎湃地歌頌了雄鷹和駿馬。

其中,《望嶽》更是傑作,結尾的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成了千古名句。

可見,杜甫的老父親杜耽是多麼的英名。

讀書不行,寫詩還算可以,這也沒有令他失望。他拿出的那些開元通寶,總算實現了價值增值。

這期間,杜甫還曾兩次遇到李白。

並與李白狂飲,跟著李白學會了煉丹,最後兩人還互贈詩文。

杜甫贈給李白的詩說:“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李白贈杜甫的詩說:“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可見,這段時間,杜甫不僅僅只是遊山玩水尋求靈感,且還交到了一些詩道上的朋友。

過的可謂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生活。

日子倒過得悠哉遊哉,無比愜意。

他窮得兒子餓死,為了生存甘願做庫管,奔波天涯終成一代大師

■03■  沒落的讀書人

可好景不長,緊接著,他的家道開始沒落。

或許是因為其父親出了點事,或者是其他。

這段歷史在史書中,或其他文獻中找不到文字記載。總之,接下來,在杜甫的人生中,就是無盡的貧窮。

甚至,貧窮得淪落到令人想哭的地步。

公元747年,唐玄宗李隆基彷彿突然求賢若渴的詔告天下,號召凡是“通一藝”的人都可以到長安應試。

於是,已成年奔前途的杜甫也參加了。

他馬不停蹄地趕到長安應試。

這一次,江湖傳說是因為宰相李林甫要求太高,在所有考生中,居然一個都沒有看上。

李林甫一句“野無遺賢”,就令天下所有學子全都只是白忙活。

此時,杜甫的價值觀已完全成熟。

他一心想實現自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偉大抱負。所以,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也走了一些“歪門邪道”搞起了關係,透過熟人——拜訪京城的大佬權貴們,不斷投上自己的求職簡歷,還熱情洋溢地寫上自己的政論和詩文。

可遺憾的是,此時並不出名的杜甫,居然沒有一個人看得上他,即便是降低要求,只做幕僚或秘書,所有簡歷都如石沉大海。

這一奔波,就是10年。

他窮得兒子餓死,為了生存甘願做庫管,奔波天涯終成一代大師

■04■  兒子餓死了

這10年,杜甫過得可謂是有時只能喝粥吃湯的日子。

無數的求職簡歷無人問津,杜甫變得鬱鬱寡歡。

夢想的難以實現,理想的凋謝,仕途的失意,貧困的生活,直讓杜甫在詩歌中黯然直呼:“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

不過,人的一生凡事堅持均會有所收穫。

杜甫的堅持,總算於公元751年正月有了結果。

那年,時值唐玄宗李隆基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熬夜激情書寫的《大禮賦》,終於得到玄宗的賞識。

於是,他獲得了“命待制在集賢院”的待遇,儘管只得到“參列選序”的資格,但杜甫依然堅守。

可後來在分配的時候,因權貴大佬李林甫這扇門他始終沒有能叩開,所以,結果再次令他失望。

即便得到李隆基的賞識,他依然沒有求得一官半職。

不過,因為皇上的欣賞,當時的吏部還不得不授他一個官職。可是,最後卻只給了他一個“河西尉”這樣不入法眼的渣渣官。

此時,杜甫還有一絲文人的傲氣。

朝廷無論如何催促他上任,他死活不去,還作詩曰:“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以明志。

後來,在朝廷的壓力下,吏部又給了他一個“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的崗位,這個崗位的職能職責就是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

此時,杜甫已經44歲,且實已經是窮得叮噹響。有時,即便英雄好漢,也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

所以,為了生存,杜甫不得不走馬上任安心的做起了庫管的工作。因為他在長安已經呆了10年,思鄉情怯,也即便長安雖好,但他其實早就想回家去看看了。

可他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

即便有心,也回家無力。

所以,他不得不安心地做著庫管。

在庫管崗位上,剛湊足路費,杜甫就辭職不幹了。他選擇了直接回家。

可剛到家,杜甫就聽到哭泣聲。

原來,他的小兒子已經餓死了。

悲痛之餘,杜甫寫下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入門聞號咷,幼子飢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未登,貧窶有倉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可謂聲情並茂,悽悽慘慘慼戚。詩人杜甫的內心彷彿已經被撕裂,悲涼之情,深深蘊含在字裡行間。

他窮得兒子餓死,為了生存甘願做庫管,奔波天涯終成一代大師

■05■  顛沛流離,終成詩壇“聖人”

此後,杜甫一直在家鄉療傷。

他未曾想到,自己的滿腔抱負,苦爭10年,居然換來的僅只不過是一個庫管,且還搭上了自己兒子搭上性命。

直到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亂爆發後,為避戰亂,杜甫舉家家搬到了現今陝西富縣的鄜州一個羌村居住。

後來,雖然被新皇帝肅宗賞識,做了一個“左拾遺”卻因營救房琯而觸怒肅宗被貶到華州。

幾年後,杜甫辭職不幹了,幾經輾轉到了成都,在嚴武等朋友的幫助下,他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杜甫草堂”,全家從此寄居四川奉節縣。

嚴武何許人?

嚴武其實也是一位詩人。他是前皇帝中書侍郎嚴挺之之子,因父蔭而調為太原府參軍,後官居殿中侍御史,安史之亂後,隨唐玄宗入蜀。

所以,這期間,杜甫做了嚴武的參謀,也就是後來的“杜工部”。

不過,做了不久,杜甫總覺得寄人籬下的生活很不是滋味,於是辭職家中。

嚴武去世後,杜甫離開了成都。

公元770年,因思鄉心切,杜甫乘舟回鄉,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享年59歲。

他窮得兒子餓死,為了生存甘願做庫管,奔波天涯終成一代大師

小結

生時,杜甫並不出名,死後,其詩歌才被人們逐漸關注。

因此,其一生可謂是悲劇的一生。

但是,即便是窮困潦倒,杜甫從未放棄過自己的理想。尤其在詩歌創作上,他一生中留下來的15000多首經典詩歌,首首都是經典,可謂價值無窮。

其才情和詩歌天賦,遠非一般人所能及。

所以,終被人們尊稱為“詩聖”,與“詩仙”李白齊名。

他的一生,一如南朝宋文學家鮑照曾說:

“自古聖賢盡貧賤。”

但杜甫的一生告訴我們:即便命運無以改變,但只要有夢想,只要執著,只要勤奮,人生終究會有所收穫。

這就是活著的價值。

他窮得兒子餓死,為了生存甘願做庫管,奔波天涯終成一代大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