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空調,炎炎夏日古人是如何避暑的?

盛夏將至,我們都得面對一個暑氣蒸騰的炎炎夏日,自然而然,空調冰箱就成了我們離不開的東西。然而在物質條件匱乏的古代,他們該怎麼舒爽的度過夏天呢?其實古人可比大家想象的要聰明的多,他們有著許多不僅有效,還非常環保,又很有詩情畫意的降溫方法。

古代沒有空調,炎炎夏日古人是如何避暑的?

從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我國的青銅冶煉技術有了極大的發展,便有了一種降溫神器——冰鑑。冰鑑是由青銅材質製作而成,分為內外兩層,上面有一個蓋子,只要將涼涼的冰塊放在冰鑑的夾層位置,再將食物放在內層位置,然後蓋上蓋子,冰鑑就能夠向現代的冰箱一樣,非常有效的防止食物由於高溫而變質。不止如此,冰鑑還能在冰箱和空調之間來回切換,只需要讓冰鑑的內曾空出來,再把蓋子拿開,頓時冰塊的涼氣會散發出來,使得周圍溫度變低。

古代沒有空調,炎炎夏日古人是如何避暑的?

到了唐朝時,文人士大夫們對於避暑的要求嚴格了很多,既要有避暑的效果,也要講究詩意。劉禹錫曾寫道“竿竹翠數蓮紅,水閣虛涼玉簟空。琥珀盞紅疑漏雨,水晶簾瑩更通風。”詩裡所描寫的便是“自雨亭”美輪美奐的場景。所謂自雨亭是一種乘涼的亭子,引山泉或儲存雨水入亭頂的儲水罐中,然後放水從亭簷流下,在四周形成天然的雨簾。

古代沒有空調,炎炎夏日古人是如何避暑的?

而貧窮人家沒錢去講究這些,只要能夠降溫,什麼都行,他們會在家裡地面上打一個深洞,從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其實它裡面是一口深井。古井具有冬暖夏涼的奇特效果,因此,只要一開啟洞口的蓋子,就能讓這股冷氣吹散夏天的燥熱。

古代沒有空調,炎炎夏日古人是如何避暑的?

而且在古代就已經有冰激凌了,元代的詩人陳基就寫了一首詩,“色映金盤分處近,恩兼冰酪賜來初。”陳基是給元世祖講經的經師,他這首詩意思是說給元世祖講經的時候得到了“冰酪”的恩典,而“冰酪”就是一種牛奶冰製品食物,盛夏時節食用,即可去暑降溫,而且味道可口。

古代沒有空調,炎炎夏日古人是如何避暑的?

馬可波羅來中國遊歷時,也受到元世祖賞賜,品嚐到了皇家冷飲“冰酪”,後來他把“冰酪”的製作技術帶回義大利,後又傳到了英國被改造成了我們今天吃的“冰激凌”。

你以為只有現代有空調房嗎?其實古代各種花樣的冷屋就層出不窮,低碳又環保,而且這種豪華的避暑設施一般都是傍水而建,空氣清新,涼風陣陣,好不愜意。

古代沒有空調,炎炎夏日古人是如何避暑的?

先秦最流行的空調房叫窟室。春秋時鄭伯鑿地為窟室,徹夜飲酒歡娛。有點像我們現在的地下室結構,不過除了利用地下清涼之外,還會放置冰塊達到降溫調溫的目的。漢代的清涼殿是皇家最高階的避暑用房,從漢書記載來看,清涼殿的製冷效果及佳,稱“清室則中夏含霜”,意思是盛夏時節,室內能夠結霜,形容房間溫度低得如下過霜一般。

古代沒有空調,炎炎夏日古人是如何避暑的?

而唐朝的宮廷也會建有專門用於夏天避暑的涼殿,叫做含涼殿。含涼殿傍水而建,並且建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到。《唐羽林》中說,“陰溜沈吟,仰不見日,四隅積水成簾飛灑,座內含凍。”含涼殿建築內外都設定了許多水車,流水激起扇葉轉動,冰涼的水汽和冷風就被送入殿內。並且水車轉動會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屋簷直下,形成人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的目的。

虎毒尚且不食子,而這位父親卻喪盡天良,可憐女兒一片孝心

楚莊王:如穿越小說的男主一般,從廢柴到霸主的成長之路

燒紙是迷信嗎?人死後燒紙是從何而來的?

中國文字書法的演變過程,你知道多少呢?

修煉成仙為什麼要煉丹?論煉丹對古代社會的發展作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