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美的古詩,風格迥然,學到了不吃虧!

唐代詩人劉長卿生平寫的詩,都是怎樣的風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下。

這麼美的古詩,風格迥然,學到了不吃虧!

聽彈琴

唐 劉長卿

泠泠七絲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註釋

泠(líng)泠:此處指清越的琴聲。

松風: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淒涼。琴曲中《風入松》的調名。

自愛:自己喜歡。

這麼美的古詩,風格迥然,學到了不吃虧!

簡析

這首詩只有短短四句,“泠泠七絲上,靜聽松風寒”直接描繪了詩人靜坐於松林之中傾聽泠泠琴音的情景,用詩人的“靜”反襯出琴音的美妙。

高雅平和的琴聲,常能喚起聽者水流石上、風來松下的幽清肅穆之感,又寫明瞭詩人內心的音樂境界。而琴曲中又有《風入松》的調名,一語雙關,用意巧妙。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議論性抒情,這端莊肅穆的琴音雖深得詩人之心,但是畢竟成了“古調”,終究淪入“今人多不彈”的境地。透過慨嘆世人不愛高雅的古調,喻指世人只知趨時隨俗,寄託了詩人恨無知音的心情。

這麼美的古詩,風格迥然,學到了不吃虧!

背景

劉長卿剛中進士不久,還沒來得及釋褐便逢上安史之亂,於是逃至江蘇一帶,在唐肅宗至德年間(756—758)做了短暫的長洲尉和海鹽令。這首詩大約作於這個時期。

名家點評

〔清〕吳瑞榮:如置身高山流水之間。(《唐詩箋要續編》)

〔近代〕俞陛雲:中郎焦尾之材,伯牙高山之調,悠悠今古,賞音能有幾人!況復茂材異等,沉淪於升斗微官;絕學高文,磨滅於蠹蟫斷簡!豈獨七絃古調,彈著無人?文房特借彈琴,以一吐其抑塞之懷耳。(《詩境淺說續編》)

這麼美的古詩,風格迥然,學到了不吃虧!

全詩體現了劉長卿不趨時尚的清高品格,表達了他的感傷,世無知音,還有孤芳自賞的情懷。全詩的語意簡潔直白,還含義深蘊,讓人讀了引人深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