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花蛺蝶深深見:中國古代繪畫中的蝴蝶

我們在速覽中國古代蝴蝶繪畫作品的過程中 , 可以看出古人對蝴蝶的觀察和描繪是不斷變化的。在人們的審美變遷中 , 蝴蝶逐漸從自然真實的美轉變為民俗圖案裝飾的美,它的藝術形象演變也契合了中國傳統繪畫風格流變的歷史。

清 餘省 百蝶圖卷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建議將手機橫屏欣賞)

穿花蛺蝶深深見:中國古代繪畫中的蝴蝶

中國處於亞歐大陸東端,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多樣,孕育了豐富的物種多樣性 , 就蝴蝶而言,已記錄有2100多種,約佔全球已知蝴蝶總種數的10%。蝴蝶體色鮮豔又活潑好動,總是出現在春暖花開、天氣晴朗的時候,如同飛動的花朵一般在人們面前翩翩起舞。

蝴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一些美好的意象,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它是莊周夢境中變幻的自我,也是梁祝生死相依的愛情,還是長壽的象徵。然而似乎人人都認識蝴蝶,但是沒有多少人可以準確地說出其名稱。人們喜愛蝴蝶的美麗和寓意,卻又常常忽略對它們的細緻觀察。

數千年來,中國的古人們是否對身邊飛舞的這群“小精靈”有過深入的觀察和研究?記錄過多少種蝴蝶以及它們的行為?如果我們深入古代文化中去探尋這些知識,似乎也會收穫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實際上,古人除了在極少的文獻中儲存了一點有關蝴蝶的描述外,更多時候,他們是以繪畫的形式記錄下蝴蝶的具體樣貌。接下來,我將帶領大家一起探究古人對蝴蝶的影象記錄。

南宋 佚名 百花圖卷(區域性)故宮博物院藏

(建議將手機橫屏欣賞)

穿花蛺蝶深深見:中國古代繪畫中的蝴蝶

自然寫實的唐宋蝴蝶繪畫

很顯然,對蝴蝶進行語言描述遠不如畫筆描繪來得直觀生動,所以人們很早就將蝴蝶生動地再現於畫卷之中。晚唐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卷中呈現了蝴蝶的身影:在這幅畫卷的最左端,身著華服的貴婦右手輕拈著一隻鳳蝶,從形態特徵可推測這是隻柑橘鳳蝶。無獨有偶,1991年,北京海淀區八里莊發掘的晚唐王公淑墓中出土了一幅《牡丹蘆雁圖》壁畫,上面就有2只圖案化的蝴蝶,從顏色和造型來看很可能也是柑橘鳳蝶。

不過,上述留存至今的蝴蝶影象並不能代表唐朝蝴蝶繪畫的最高水準。據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畫蝴蝶著稱的人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唐朝段成式在筆記小說集《酉陽雜俎》中記載了一位叫劉魯的秀才曾經見過一幅《滕王蛺蝶圖》,畫中蝴蝶有江夏斑、大海眼、小海眼、村裡來和菜花子。這5個俗名也可以說是儲存至今最古老的蝴蝶名稱。雖然這幅《滕王蛺蝶圖》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透過名稱還是多少可以推測出它們的種類:“江夏”是現在湖北省東部一帶的古稱,由此“江夏斑”可能是這裡特有的一種帶斑點蛺蝶;“大海眼”是指蝴蝶翅膀上醒目的大型眼狀斑,這種蝴蝶極有可能是一種眼蛺蝶或多型豔眼蝶;“小海眼”應是某種眼蝶;“村裡來”說明這種蝴蝶在農村較多,應該是幼蟲採食十字花科蔬菜的粉蝶屬蝴蝶;“菜花子”可能是形容蝴蝶雙翅的顏色如油菜花的黃色一樣,這種蝴蝶可能是豆粉蝶或黃粉蝶。

穿花蛺蝶深深見:中國古代繪畫中的蝴蝶

南宋 李安忠 晴春蝶戲圖 故宮博物院藏

雖然《滕王蛺蝶圖》失傳了,但我們或許可以依據南宋畫家李安忠傳世的《晴春蝶戲圖》想象一下它的原貌。這幅畫是現存蝴蝶繪畫中最為知名的作品之一,畫中聚集了數種蝴蝶。畫面以蝴蝶為主題,雖然未新增任何背景,但是仍能讓人感受到春日晴朗天氣下、花香蝶舞的歡騰氣氛。這幅畫可以說繼承了唐宋以來中國花鳥畫自然寫實的風格,畫中蝴蝶現在均可以鑑定到種:最醒目的是左上角的玉帶鳳蝶和右下角的碧鳳蝶;兩者之間的橙黃色蝴蝶為金斑蝶,尾突明顯的蝴蝶為二尾蛺蝶;右上方還有1只後翅具有鮮明紅色的絲帶鳳蝶雄蝶;除了這幾隻造型和色彩醒目的蝴蝶外,畫面還用數只菜粉蝶、東方菜粉蝶、黑紋粉蝶和灰蝶劃分區域,整個畫面呈現出有聚有散、疏密搭配的靈活構圖。

穿花蛺蝶深深見:中國古代繪畫中的蝴蝶

南宋 佚名 青楓巨蝶圖 故宮博物院藏

這種自然寫實的風格在其他傳世的宋朝蝴蝶繪畫中也有所表現。北宋趙昌《寫生蛺蝶圖》卷中的“蛺蝶”並非指現代動物分類學中的蛺蝶科蝴蝶。在中國古代,人們習慣將所有的大中型蝴蝶稱為“蛺蝶”,這個名字實際上成了蝴蝶的另一個泛稱。《寫生蛺蝶圖》中有3只姿態優美的蝴蝶,雖然畫面很細緻,但是與現實中的蝴蝶比對還是有一些出入,這可能與中國畫家的默繪習慣有關,即畫家在仔細觀察物象後,再透過記憶將其重新描繪出來。不過,透過一些鮮明的特徵還是可以辨認出這些蝴蝶的種類:居於畫面中心的是2只斐豹蛺蝶,最右側的1只可能是依據多姿麝鳳蝶繪製的鳳蝶。學界曾經圍繞這幅畫描繪的是春景還是秋景展開過討論。實際上,熟悉斐豹蛺蝶生活史的人可以判斷出這幅畫描繪的是秋景,因為這種蝴蝶一年只繁殖1代,它們在中國只出現於秋天。

北宋 趙昌 寫生蛺蝶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建議將手機橫屏欣賞)

穿花蛺蝶深深見:中國古代繪畫中的蝴蝶

對於這一點,另一位南宋畫家朱紹宗就在自己的畫作中描繪得很準確。他的《菊叢飛蝶圖》中有一隻斐豹蛺蝶在一叢各色菊花上空飛舞,菊花暗示了畫面中景物的時節。有趣的是,畫家還特別細緻地在菊叢中隱藏了1只露出一半翅膀的重瞳黛眼蝶。

穿花蛺蝶深深見:中國古代繪畫中的蝴蝶

南宋 朱紹宗 菊叢飛蝶圖 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對蝴蝶的細緻描繪也擴充套件到對其行為的記錄上。在許迪的《草蟲野蔬圖》中可以看到,畫家將蝴蝶趨近宿主植物的行為描繪了出來:一隻菜粉蝶飛舞在一棵小白菜的上方,菜葉上還出現了許多缺刻,暗示著它們的寄生關係。這幅畫在反映古人對蝴蝶與宿主植物的認知方面是絕無僅有的,因為大多數情況下,畫家只會為蝴蝶搭配花卉或其他無關的植物。

傳統上,人們習慣將描繪無脊椎動物的繪畫稱為“草蟲畫”。由於昆蟲體形細小、花紋豐富,所以宋人很喜歡將其描繪在小幅的團扇或斗方(中國書畫裝裱樣式之一)上,透過停棲在一花一葉上的昆蟲展示微觀自然的精巧和美麗。當時流行的許多蝴蝶繪畫都是這種小尺幅的畫作,前述幾幅宋畫均是這種樣式。

穿花蛺蝶深深見:中國古代繪畫中的蝴蝶

南宋 許迪 草蟲野蔬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上面介紹的草蟲畫裡,蝴蝶都佔據著醒目的位置,然而隨著花鳥畫的發展和流行,蝴蝶逐漸成為點綴畫面的陪襯,起著活躍畫面的作用。正如清朝畫家鄒一桂所說:“叢花密葉之際,著一二飛蟲,不惟空處不空,亦覺分外生動。”宋朝花鳥畫也有這樣處理畫面的作品,如宋徽宗趙佶的《芙蓉錦雞圖》軸。這幅畫的右上方描繪了2只金斑蝶,它們雖然不是畫面的重心,卻憑藉飛動的狀態成為畫面一個關鍵起始點,兩隻蝴蝶吸引了芙蓉花枝上錦雞的注意力,由此形成了很具開合性的構圖。另一幅南宋《百花圖》卷描繪了近百種植物,畫家時常在畫面中新增昆蟲,起到活躍畫面的作用。這其中就有一隻描繪細緻的柑橘鳳蝶,雖然畫面純用墨色描繪,但畫家嫻熟的墨色分染技術完美地展現出蝴蝶翅膀上豐富的色彩變化。

穿花蛺蝶深深見:中國古代繪畫中的蝴蝶

北宋 趙佶 芙蓉錦雞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逐漸遠離寫實的元朝蝴蝶繪畫

元朝畫家謝楚芳在大型花鳥畫卷中描繪蝴蝶更是技高一籌,在他唯一傳世的《乾坤生意圖》卷中可以看到各種蝴蝶的身影。這些蝴蝶不僅是畫面的點綴,它們和其他昆蟲還起到了連線畫面場景的作用。飛舞的昆蟲將畫卷中5個獨立的場景有機地銜接到了一起:第一個場景的最高點有1只紅蛺蝶(畫家似乎將大紅蛺蝶後翅正面的圖案畫到了反面),透過中間1只振翅的飛蝗連線過渡到第二個場景的翠藍眼蛺蝶處,兩個場景就由3只昆蟲自然地連線到一起,觀者在畫面的視線轉移中也不會覺得場景間是孤立的。在第四和第五場景間也出現了灰蝶、柑橘鳳蝶(後翅花紋及腹部顏色不完全準確)和菜粉蝶。蝴蝶的大量出現使得畫面高潮部分——危機四伏的爭鬥場景轉換為花穠蝶飛的和平安詳場景。為了在結尾處給觀者以最大的悅目性,畫家特意描繪了全卷中最茂盛的黃蜀葵花叢,花間1只麝鳳蝶(後翅花紋不完全準確)正倒立著身體,忘情地吸取著花蜜。這種姿態在自然界中只是瞬間的動態,畫家卻能敏銳地捕捉到並完美地呈現於畫卷中。

元 謝楚芳 乾坤生意圖卷 大英博物館藏

(建議將手機橫屏欣賞)

穿花蛺蝶深深見:中國古代繪畫中的蝴蝶

謝楚芳的《乾坤生意圖》卷實際上屬於元朝毗(音:pí)陵草蟲畫的範疇。“毗陵”是江蘇常州古稱,宋元時期這裡商業發達,眾多畫師效仿南宋院體花鳥畫的傳統,在此開創了草蟲畫的商業創作風尚。在現存的毗陵草蟲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蝴蝶形象。不過此時的蝴蝶雖然極具美感,但具體樣貌已經逐漸遠離寫實風格,具有圖案式繪製的傾向。

圖案化的明清蝴蝶繪畫

商業式的創作使得畫家更追求蝴蝶圖案的美感,以此取悅購買者。這種圖案化創作的蝴蝶畫在明清時期大行其道,究其緣由,一是受此時繪畫理論的影響,畫家不再過多師法自然、觀察自然,而是透過大量印刷的畫譜和筆墨技巧的聯絡來臨摹現成的蝴蝶圖稿;二是因為明清時期民俗文化發達,各種入畫之物均被賦予了吉祥寓意,蝴蝶作為長壽和愛情的象徵,大量出現在各類工藝美術作品中,其形象在廣泛應用過程中形成模板和符號化的圖案,越來越難以分辨出所畫的蝶種,至此,蝴蝶成為一種真實存在的意象性表達物件。清朝江南畫家胡湄在《鸚鵡戲蝶圖》軸中因為主題需要描繪了2只蝴蝶,它們的形象相當圖案化,僅能從其特徵推測大的可能是美眼蛺蝶,小的可能是灰蝶。清朝另一位文人畫家汪中在《秋園蛺蝶圖》軸中也描繪了1只極為圖案化的蝴蝶,仔細辨別可以推測畫家是按照小紅珠絹蝶的樣貌繪製的。

穿花蛺蝶深深見:中國古代繪畫中的蝴蝶

清 胡湄 鸚鵡戲蝶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穿花蛺蝶深深見:中國古代繪畫中的蝴蝶

清 汪中 秋園蛺蝶圖軸 安徽省博物館藏

清朝畫家描繪蝴蝶時普遍不仔細觀察,即便是以西洋精細畫法而著稱的義大利宮廷畫家郎世寧也會在描繪蝴蝶時犯錯。例如,他那套精美的花鳥冊頁《仙萼長春圖》中有一開描繪了荷花上停棲的柑橘鳳蝶,但仔細觀察後發現,蝴蝶前後翅上的花紋與現實中的蝴蝶完全不同,許多色彩和斑紋都是畫家依據審美意願主觀新增的。這幅畫的右上角還有 1 只金星尺蛾,不過畫家給蛾子錯誤地添上了鮮豔的眼狀斑和蝴蝶才有的棒狀觸角。

穿花蛺蝶深深見:中國古代繪畫中的蝴蝶

清 郎世寧 仙萼長春圖第十三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人特別喜愛蝴蝶圖案,各種工藝美術作品中都有“百蝶圖”一類的主題,但無一例外都是圖案化的設計。清朝宮廷畫家餘省創作過一幅《百蝶圖》卷,畫面中出現了眾多蝴蝶,但是除了極少數特徵比較明顯的大型蝴蝶,如柑橘鳳蝶和碧鳳蝶外,大部分蝴蝶都是虛構的圖案。有趣的是,這幅畫卷中還混入了不少天蠶蛾,古人將這類美麗的大型蛾類也視為蝴蝶,常稱它們為“巨蝶”或“仙蝶”。漂亮的天蠶蛾經常被畫家誤認為是蝴蝶,而與植物描繪在同一畫卷中,如宋畫《青楓巨蝶圖》中描繪的實際上是一隻樗(音:chū)蠶,而明朝女畫家文俶也作有一幅綠尾大蠶蛾飛向萱草花的繪畫,要知道天蠶蛾類的成蟲口器退化,並無訪花行為,畫中的場景完全是畫家臆想出來的。

穿花蛺蝶深深見:中國古代繪畫中的蝴蝶

清 約翰·裡夫斯聘請中國畫師創作的蝴蝶外銷畫,畫中描繪了一隻達摩鳳蝶 大英博物館藏

科學描繪的晚清蝴蝶繪畫

清朝真正按照蝴蝶樣貌描繪的繪畫出現在晚清廣州通商口岸的外銷畫。當時,東方的美麗蝴蝶很受西方人喜愛,因此,他們委託當地畫家按照西方博物學的要求描繪了不少既科學又精美的蝴蝶繪畫。這些畫作有些被當作博物學影象材料直接寄回歐洲供博物學家研究中國的蝴蝶,如英國東印度公司茶葉質檢員約翰·里斯夫寄給英國專業研究機構的一幅中國蝴蝶圖。畫面中出現了蝴蝶的生活史以及寄主植物,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一批生物科學繪圖。還有一些蝴蝶畫被西方人當作具有東方情調的禮物送給朋友。這類蝴蝶畫的精品中既保留了西方科學畫對蝴蝶特徵的準確把握,又融入了中國傳統花鳥畫折枝花的造型設計,這是中西方藝術相交融的產物。還有一些蝴蝶畫中甚至標註了畫中蝴蝶在當時廣東地區的俗名,這是西方人為研究中國蝴蝶而特意讓畫家標註出來的,對於研究中國蝴蝶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穿花蛺蝶深深見:中國古代繪畫中的蝴蝶

清佚名 廣州蝴蝶外銷畫 ,畫中描繪了一隻美眼蛺蝶

今天,我們重新認識了古代繪畫藝術中的蝴蝶,領略了數千年以來中國人與蝴蝶交往互動的歷史,可為當下蝴蝶的研究提供一些人文與藝術元素的給養。

穿花蛺蝶深深見:中國古代繪畫中的蝴蝶

清 佚名 外銷蝴蝶圖譜之一開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END

作者:王釗(四川大學文化科技協同創新研發中心)

排版編輯:張一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