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燈籠,嶺東潮府的燈籠,應該可以按這樣的三個部分組成:做燈籠、寫燈籠、用燈籠。

在普寧乃至周邊,說到做燈籠的話,除了西隴村就沒第二家了。這裡各家各戶人人做燈籠,世代祖傳生產燈籠胚,光溜溜純粹竹篾編制的那種純胚,大批次,超級大批次的供應各縣市以及海內外,幾乎可以說,要什麼款有什麼款,要多大小就有多大小,要多少就能有多少。當然,在西隴這裡,燈籠胚之後的成品過程寫燈籠,也是有的,就是沒上面說的要幹嘛就幹嘛那麼闊氣了,因為沒那麼多家,因為如多數地方一樣在小區域內一個村和周邊三五七八個村的用燈籠需求量還是有限的。寫燈籠,是定製的過程,這根據實際情況即民俗環境場合的需要,找寫燈籠的師傅交代引數,隨後師傅按定義或者按古法禮俗做法進行加工,要對光溜溜的燈籠裱一層絲紙,要在紙上又寫又畫五顏六色,等幹了之後要上一層桐油,晾個大半天進行安腳,最後送赴使用,進入用燈籠的過程。寫燈籠也有不上桐油的,這種一般是喪禮使用。

不久前過來西隴定製幾對燈籠,順手也拍下師傅家的半成品燈籠,以及自定義寫燈籠的一些過程。燈籠寫好之後,掛上去的樣子真好看。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燈籠,是廣東省普寧市流沙西隴村的傳統手工業,是本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燈籠,是照明的實用物,又是民俗之物,潮語中,燈與丁同音,故而燈籠也代表著男丁,尤以本土正二月國際老爺節活動中的運用為最。燈籠以竹為原料,竹字在潮語中又與德字同音,寓意道德。燈籠都為圓形,象徵的是團聚和圓滿。燈籠點亮之後,光色金黃,籠體通明而柔和,又反映了民眾對光明祥和的追求願望。西隴是杜氏一姓村,杜氏一族製作燈籠的傳統始於明代,世代相傳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曆史,長久以來有日出千燈之稱譽。西隴產的燈籠規格和款式多樣,技藝獨特,巧奪天工,玲瓏美觀,質樸價廉,應用廣泛,產品遠銷海內外,久享盛譽。這種全村普遍性的手工編織燈籠技藝在嶺東潮郡乃至全國都是比較少見的,可以說,在普寧周邊縣市中,僅西隴一家,他處難尋。燈籠的製作由選竹、浸竹、劈篾、盤頭、做身、收尾、寫燈籠等節組成,圖為一對寫好還沒上桐油的柿餅燈,以及各類珠燈、枋燈胚。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杜師傅樓頂各款常用燈籠配。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這種枋燈還是比較好看的。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西隴燈籠的品種總的可分為橫篾和直篾。

一、直篾燈籠類別:

1、枋燈:長圓筒形而頭大尾小,高度從八寸到一尺八寸,小於八寸的又有大中小號三種;小號枋燈用於元宵作竿尾燈及舊時用作轎尾燈;大號的枋燈主要用於天地父母臺;尺四枋燈用於廟宇大門、祠堂大廳。

2、大荷、二荷、三荷、四荷,需要採用竹節,採用廣陵竹。三荷用於懸掛祠堂大門;四荷,是辦理喪禮白事用的燈籠;

3、其他還有大時、小時、十八扮,以及根據客戶需要而製作的各種燈籠。

二、橫篾燈籠類別:

1、石珠燈,又稱柿餅燈:有純圓如球的,也有扁圓的,高度從一尺到二尺以上。主要用於農村家居大門。

2、荷苞燈:橢圓形,像含苞待放的蓮花,高度從八寸到一尺八寸。製作時需要使用木製模具,製作完成之後為了讓燈籠更顯得高大,可加疊腳。有單篾和雙篾兩種,現西隴僅有一位老人能做雙篾的。這類主要用於神明廟宇大門、祠堂大廳。

3、魚鰾及蓮子燈、粗燈:小巧玲瓏的彩燈,是傳供兒童中秋賞月時系風箏尾以比賽其高低的,宛如銀河之星,增添不少光輝。潮陽一帶用於祭拜神明,揭陽一帶用於喪事。據說,潮陽人小孩生麻疹是就要寫一對放於窗前祈求平安。

4、凹肚燈,又稱束腰燈或枕頭燈:首尾寬大腰間較為縮小,高度一尺二寸到一尺四寸,舊時專供官署懸掛於衙門或司官夜巡時用的。

5、葫蘆燈及花瓶燈:專供工藝品展覽用;

6、其他根據客戶需要而製作。

各種燈籠所需要的竹篾規格:

大荷(4。6尺)、 二荷(4。2尺)、 三荷(3。6尺)、四荷(3。3尺)、大荷包(1。8尺) 、十八扮(2。4尺 2。5尺)、六尺(1。4尺 1。6尺)、荷包仔(1。6尺 1。5尺)、八寸(1。71尺 1。6尺) 、足尺(2。2尺 2。1尺) 、尺二(2。4尺 2。3尺)、 尺三(2。8尺 2。7尺)、尺四(3尺 3。1尺)、尺四疊腳(3。5尺 3。6尺)、尺六疊腳(3。6尺)、魚鰾燈(1。3尺)。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成品,待用。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也是成品,待用。這種看起來是福燈。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燈籠是竹篾製作,所以有一些是隻要搞對地方,要怎麼捏就怎麼捏,以方便節省地方。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定製一套四支枋燈。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裱好並畫了一點點內容的柿餅珠燈,這種是一般人家掛門樓用的。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這是寫好內容的燈籠。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這是刷了一層桐油的燈籠,差安腳,就算是成品了。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這種不刷桐油,黑藍間紅黃的燈籠,是用於喪禮的。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寫燈籠有裱、寫、上桐油、安腳等過程。寫燈籠雖比一般編織燈籠的村民有更高的收入,但對民俗文化和書法造詣要有一定的要求,以符合客戶所需在燈籠上所畫所寫。

1、裱,這道工序主要是將白紙剪裁好,然後用加熱過的米漿在燈籠胚上刷過,貼上白紙,再刷,讓紙和竹篾相粘裱好。

2、裱好的燈籠晾乾後,要在上面寫字,主要在其一面寫上吉祥的詞句,另一面寫上神號、字姓、商號等等。寫燈籠,顧名思義,寫當然是重頭戲,燈籠轉到哪裡,筆就要寫到哪裡,要一直轉動一直寫。無論什麼字都先寫字模,然後再修整,也就是在寫燈籠前要先打好腹稿,想象這幾個字應怎麼寫,位置、距離、角度。此外,寫燈籠還有很多講究,如各個字之間要連筆,如果連線不上來就不好看,還有一個前後要對稱,兩邊的字掛起來,前面是完整一面,背面又是完整一面,就比較好看,行間要整齊,下筆收筆要工整。

3、在寫好字的燈籠上用桐油抹一抹,燈籠馬上變得油光亮澤。一般要上兩次薄油,如果只一次上太厚,幹了燈籠就會發皺,不好看,要分兩次上薄油。

4、 安上腳手,就是安裝提拿的燈籠柄。燈籠腳是木頭做的,呈圓形,用於插燭或安上燈盞、電燈;燈籠手通常是半米長同規格的三條竹片,末端用火焐彎並釘一起;腳手用三條鐵絲穿過燈籠中心以連線起來。如果燈籠是用於懸掛的就不用安手了。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自定義寫燈籠。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說是寫,其實是畫。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寫燈籠用色。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燈籠腳。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成品燈籠頭。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一對四支的燈籠,聯登科甲。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另一套四支枋燈,尚書門第。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詩禮。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傳家。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王,禮部尚書。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潮汕文化賞析】普寧民俗|到西隴定製幾對燈籠

這一篇圖志的照片,都是用手機拍攝的。原本也想帶個相機去拍拍,可如今拿起相機感覺是有點重,且沒那麼隨意和方便。其實,誰預測得到等下有什麼好拍而隨時帶著相機呢。這幾張照片比較好玩,所以也整理一篇關於西隴燈籠的圖志吧。關於西隴燈籠的圖志,在前面已整理有幾篇,不過大多是關於做燈籠的內容,不同於本篇以寫燈籠為主。

今年整理的圖志真少了許多。正月國際老爺過後是寫有了那麼二十多三十來篇吧,及後就開始有點提不起力氣選選寫寫什麼的,但一直在糾結這樣是不行的,若再不整理,看過的會漸漸記不住,積壓的會更多,得趕緊做點什麼。終於到了8月底,這念想算是了有行動,就是還會拖啊拖。9月10日開始至今10月5日,強迫症發作一樣,好像行軍,從舊歲的皮猴戲寫起,然後關於吃的束砂、南糖、糖方,關於去到各處地方拍的村落、建築、民俗如陸豐七峰族人之行、祠堂文化之行、走訪門神之行、張氏宗祠揭匾、八月八拜仙等等,以及把2010至2018普寧學宮九年間的全記錄、830水災潮普各村航拍、 近年來收集的泥溝老照片、今年普寧村落航拍記錄等等也一併整理出來,粗略算了一下,加上本篇共計三十九,還差一篇湊夠四十。當然,還有好些攝影記錄差點內容沒有整理的,不然也不止這個數目了。

其實也沒什麼,就是做個整理。而到這裡,也總算是告一段落,可以來稍微休息一下了,我還是喜歡輕輕鬆鬆的日常。

見聞鄉野,僅以為記,如上。

20181005

。 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