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人的守望,終盼長沙古街新風韻,千年登隆街巷別燈籠

想要了解一個人,先從他的過去開始,對一個城市亦是如此。

初識登隆街緣於百家號長沙內容創業中心組織的沙龍,沙龍安排在書香四溢的定王臺閱讀花園,老師授課後主辦方組織去了剛改造一年多的登隆街採風。

登隆街位於湖南第一高樓之下,玻璃幕牆高聳入雲,既是全城制高之點,又是登高遠眺、收覽全長沙大觀的佳處。初到登隆街,遊走在古樸的街巷中發現,登隆街就像一個藏寶箱,隱匿著長沙過去有生命、有質感、有情感的千年歷史,也悄悄的沉澱著長沙古街的風韻。

街口的小店老闆姓劉四十出頭,六代長沙老口子,祖輩湘陰遷入長沙。民國以前,祖輩幾個合夥買了條船從湘陰走湘江水運幫人運糧食來登隆街,再從登隆街運燈籠、木器、名貴藥材回湘陰,風裡來雨裡去賺點辛苦錢,最後把攢的十幾年積蓄買下一套蘇家巷弄小居,算是紮根在了長沙。

此時的登隆街主要以編織燈籠為主業,三代劉姓後人都相繼入行從學徒做到大師傅,也算是“燈籠世家”。傍晚時分,每家每戶門頭都會點上桐油燈籠,就能照亮整條街。

六代人的守望,終盼長沙古街新風韻,千年登隆街巷別燈籠

解放前,劉姓長輩憑藉吃得苦霸得蠻又有商業頭腦,在街口置了門面,什麼貨物火爆就賣什麼。國粹文化流行時,長沙劇院火熱,小店就經營混沌、宵夜、茶水、香菸。劉老闆父輩在改革開放後經營布料、服裝、理髮、小電器等,五花八門,算是個好的營生。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編燈籠逐漸退出市場,登隆街的銷售燈籠店鋪也消失在巷子裡,“燈籠街”也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登隆街也漸漸被人遺忘,年久失修,在風雨侵蝕之下變得面目全非,那些古長沙的迷人風姿已經支離破碎。尤其在與一道之隔的國金中心對比,顯得與長沙日新月異的城市風貌格格不入。

六代人的守望,終盼長沙古街新風韻,千年登隆街巷別燈籠

改造:是為了更好地傳承。

六代人的守望,終盼長沙古街新風韻,千年登隆街巷別燈籠

長沙自建城以來已有近3000年曆史,在多次戰亂、變遷中,青磚黛瓦的登隆街一次又一次的頑強的存活下來,原有格局儲存基本完好的古街終於在2018年迎來的新生——改造。劉老闆蘇家巷的小居和登隆街門面也在改造範圍內,小居改建廚房、洗手間,規範水電線路,破牆開新窗。門面街道拓寬路面、打通了斷頭巷、規整了電路消除了安全隱患、保留了各個時代的特色建築,留住了古長沙的歷史和登隆街的文化精髓。如今的登隆街舊貌換新顏,散發著濃濃的“老長沙”味道。

六代人的守望,終盼長沙古街新風韻,千年登隆街巷別燈籠

六代人的守望,終盼長沙古街新風韻,千年登隆街巷別燈籠

古街的弄堂裡,不經意間,一家精緻的小花店跳脫出來,散發著柔柔的小資情調,讓人措手不及,卻又毫不突兀。劉老闆如此寵愛女兒,根據女兒的意願在巷子裡開了一家精緻花店,平時交由女兒和她男友打理,自己在對面開一家雜貨鋪。劉老闆坦言:“孩子大了,由她自己選擇過什麼的生活。”

六代人的守望,終盼長沙古街新風韻,千年登隆街巷別燈籠

六代人的守望,終盼長沙古街新風韻,千年登隆街巷別燈籠

歲月變化中的登隆老街,承載了許多人的歲月情懷。藏得下歷史古韻,也容得下都市小資。

頂部